行業協會在中國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力量被提出來,被開始重視,并且擁有獨立的話語權,屈指數來,不過十來年的歷史。所以,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應該看到行業協會的作用是越來越大,重要性是越來越重要,但是,我們現在的行業協會的基本框架和職能,還都是十年前的樣子,沒有什么變化。所以,行業協會迫切需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快改革步伐,以適應新的社會發展要求、政府管理要求和企業變革的要求。
行業協會的改革,按照我的觀察,有三個基本的方向。
第一,由于行業協會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力量,所以,要實現干部隊伍的年輕化。
大約十年前,為了政府體制的順利改革,所以,當時成立的一批國家級行業協會,都是從原來的政府管理機關轉過來的,所以,作為一種歷史現象和歷史過渡,行業協會的主要的實際領導,年齡是比較大的,一般是接近退休年齡的。這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現實和理想嘛,總是有差距的,總要一步一步來實現。但是,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大約十年,現在我們的全國性行業協會的這種過渡性安排,應該都已經事過境遷了。
在新的歷史階段,在市場經濟體系建設越來越完善的今天,在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世界市場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全球化對中國企業的巨大影響,由于中國企業中國有、民營、外資“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行業協會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行業管理的權力也在不斷增加,同時管理的難度也在不斷提高。在這樣的一種形勢下,從事行業協會工作的人員的知識也需要不斷更新。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反傾銷”越來越成為行業協會日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話題和經常性工作,那么,一個行業協會的領導,如果不了解、不掌握、不熟悉世界上各個國家的一些關于反傾銷的法律規則和案例,就很難在企業最關心的問題上,做好行業的領導,贏得行業中的企業的尊重,發揮行業協會的領導作用。
在這樣的角色轉變中,行業協會就不應該再是一個“老干部活動中心”,中國的行業協會,就應該慢慢地成為一個有作為的單位,有作為的地方,有作為的崗位,就象我們的政協和人大一樣,同樣需要一大批年富力強、事業心和領導能力都很強的干部,為此獻出自己生命中朝氣蓬勃的年華和歲月。
第二,由于行業協會承擔著在全球化下的國際交流的角色,所以,需要遵循國際慣例,用國際上行業協會的同樣的治理方式,來改進和加強行業協會自身的建設。
例如,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秘書長的地位和作用。聯合國,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個“行業協會”,是一個“國家”行業的協會。這個“行業協會”的很多運作辦法,是值得我們參考的。比如說,他的最高領導是叫“秘書長”而不叫“主席”。再比如說,秘書處的財務預算是非常嚴格的,是每年,每半年,每個季度都要向理事會匯報的,是透明的。再比如說,財務制度是非常嚴格的,什么樣的錢可以掙,什么樣的錢可以花,都是有非常具體的明確的規定的,和一個企業是非常類似的。還有,秘書處的編制的很嚴格的,不是可以隨便進人的。等等。
按照我的觀察,現在很多中國的行業協會的問題是秘書處的管理薄弱,基本上是聽一個人的,缺乏監督和制衡機制,缺乏集體決策的機制。所以,要么是亂收費,要么就是亂評比,亂舉辦資格考試亂發證書“中國XX師”資格考試和“中國XX師”證書,或者是亂授牌“中國XX最XX的基地”,一點也不注意維護自己的社會形象,甚至把下一代人的飯碗也給砸了。
第三,行業協會要允許合理競爭。現在的行業協會,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變相壟斷”的,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壟斷企業”。有些行業好一些,因為歷史上的政府管理的不清晰,所以就有好幾個政府部門分別成立的行業協會,相互在較勁。但是有些行業協會,實在不象話,基本是壟斷的。自己壟斷了以后,還不讓企業自發組織新的行業協會,通過各種手段、采用各種方式來打擊和阻止。雖然行業協會之間的斗爭會造成很多的“噪音”,但是從整個“行業協會的行業市場”來講,利大于弊,還是好處多,尤其是有利于行業協會的改革和發展,有利于行業協會的“去官僚主義”和“服務社會和企業”。
中國的經濟體系,中國的市場經濟環境,是不是建立和完善了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看我們的行業協會,什么時候開始發規模的自身改革,就是看上面的三個基本方面,是不是做得越來越好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中國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還遠遠沒有到我們可以歡呼徹底勝利的時候。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