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3年到深圳,但直到今年,我才真正感覺自己不僅僅成功,而且很高尚。”
“王總現在的活動,和萬科的關系已經越來越小了。”來自萬科總部的聲音是平靜的,沒有對公司規范化運作的得意,也沒有對王石行蹤的失語,只是說出一個事實而已。當時,這位萬科董事長正在印度參加“玄奘之路”活動。

2005年年末,王石入選《中國企業家》年度最具影響力的25位企業領袖排行榜時,對《中國企業家》說,2005年是他“影響力轉型”的一年,從對行業的影響力向對社會的影響力轉型。2006年,我們能看到,王石在“影響社會”上,繼續前行。
“以前我不常做公益活動。但在過去5年里,我個人收入的1/3都用于公益活動。大家不明白我為什么喜歡拍廣告。我絕對不是免費做,收入百分之百用于做公益活動。從2001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七位數用做公益用途。我并沒有想太多,只是把它視為善事。隨著這些公益性活動越來越密集,到2005年南極探險結束后,我靜下心來回想,突然發現:自己的個人姿態和萬科的企業姿態發生了有意思的變化。”王石在自己的博客中這樣寫道。
2006年,為治理風沙而籌建的阿拉善基金繼續推進。作為發起人之一的王石把不少精力放在了關心內蒙古農民如何在沙地上種棉花的事上。“當時,我真是覺得花錢比掙錢還難,也才真正明白,做公益活動不僅僅需要你拿出公益心、拿出錢,還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從協商到各個方面的協調,再到使用籌集資金,其實很繁瑣,但也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高。”
對社會關注并不代表對所在行業的影響力下降。萬科開始在2006年著力于三件體現“企業公民責任”的工作——推廣廉租房建設、設立專門用于居民舊村落保護的基金和推進節能環保運動,而廉租房是重中之重。2006年5月,萬科第一個廉租房項目在深圳開工,下半年將啟動第二個,以此為樣板,更多的項目將在北京、天津、廈門等地開始動工。萬科目前正在深圳開發的項目“第五園”以及“萬科城”,將成為萬科推廣廉租房的“試驗田”;并且,未來3年,萬科計劃每年提取人民幣1000萬元作為“企業公民”專項建設費用,用于中低收入者居住問題解決方案的探索和實踐、和諧社區的倡導和建設、環境保護和其它公益活動等“企業公民”行為。
很明顯,王石對于自己個人“公民”意識的增強,也推動了萬科“企業公民”的形象建立,在被“全面妖魔化”的房地產行業,這無疑是標桿企業應該做的事情。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