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T技術部門轉變為IT管理部門過程中,管理混亂往往是表現出來的最主要問題。如果IT部門只是業務部門需求的“傳聲筒”,那么IT部門就會面臨兩種壓力:其一,滿足業務需求的壓力。業務部門往往對IT系統的技術結構和開發周期缺乏理解,同時業務要求又往往很急,在業務部門、IT部門和外包軟件服務商之間的互動過程中,業務部門往往無法在期望的時間、區間里完全滿足需求,時間一長,業務部門的抱怨增多,IT部門與業務部門沖突增多,IT部門的工作滿意度持續下降;其二,由于臨時性開發工作量很大,開發管理的系統性大幅度降低,外包服務的工作量難以預期,部門的開發費用持續上升甚至失控。
如果IT部門遲遲不能完成管理職能的轉變,IT部門本身就成為IT系統演化的瓶頸。IT系統隨著業務和管理的發展和演化,增加功能、調整結構、以至系統升級是必然的。需求管理的功能之一是把新的業務需求和管理需求轉化為技術需求,這個工作業務部門是無法完成的。同時,當系統軟件的開發和支撐由外部服務提供者完成時,開發過程的項目管理和質量控制也是必須由IT管理部門完成的。因此,在轉變職能的過程中,IT部門要主動走出部門的“倉桶”和IT技術“工位”。IT部門要了解業務部門和管理部門的規劃、計劃,把握業務部門和管理部門對IT系統演化的總體要求;IT部門要從支撐業務發展和管理改善的角度,與業務部門和管理部門一起,共同梳理關鍵流程,特別是需求管理流程,并以需求管理和開發管理流程為核心,建立新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
在安徽移動的例子中,這個過程的涵義不僅僅是IT部門采用了一個IT平臺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隨著這個IT平臺的使用,IT部門完成了部門管理職能的成功轉化。
專家點評
同創君業管理咨詢公司總裁高松
近些年來,企業生命周期管理發展極為迅速,成為繼ERP之后企業信息化的又一熱點。大多數企業生命周期管理應用程序提供以下五項功能:數據管理、協助產品設計、供應鏈管理、市場趨勢追蹤以及整體產品投資組合管理。它不僅能夠在企業內部以及協作企業之間,對企業生命周期的信息進行創建、管理、分發和應用,與產品創新息息相關,同時也能夠集成與產品相關的人力資源、流程、應用系統和信息。
在中國市場上,由于需求的個性化、競爭的白熱化、市場的國際化,對企業的研發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企業必須認真地考慮如何縮短產品上市周期、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降低產品成本,企業生命周期管理軟件業成為很多企業的選擇。
安徽移動的例子是一個通信企業的例子,在制造行業,企業生命周期管理也吸引了很多注意。一方面,企業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建立一個“智力資產的生態機制”,現在企業的很多智力財富都掌握在個人手中,我們完成一個產品設計,把所有這些東西拷貝、歸檔,放在檔案科里面去了,但很少有人利用原來的資源,重新利用。如果有了企業生命周期管理這個平臺以后,就使得每個研發人員很容易找到相關的資料,形成一個智力資產生態的機制。
另一個方面,企業生命周期管理可以給企業帶來成本的削減。目前企業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它的上游市場變化太快,上游市場變化以后,它帶動的研發、設計當中的需求改變就很快,變化的每一個過程都會影響到采購、制造等各個環節,所以對這些變更的控制變得至關重要。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