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結構決定人的視野只能前視,視野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行為,所以,這似乎注定人的認知行為具有先天缺陷——片面性。這種與生俱來的片面性甚至連那些“大人物們”都難以幸免,例如,龍永圖和何光遠在廣州辯論:
正方龍永圖認為我們不能夠為自主品牌而搞什么自主品牌。不管叫“翠花”還是“Lisa”,只要在中國生產的都是中國汽車產業的一部分。中國要在高起點上參與全球合作,中國沒必要搞自己的品牌。
反方機械工業部老部長何光遠則認為,品牌代表知識產權。
券商們焦急:中國汽車企業只能賺組裝的錢。“一旦外資發現中國汽車產業的成本優勢喪失,將汽車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時,不僅中國的汽車企業受到打擊,包括鋼鐵、橡膠等產業鏈都會受到影響。”
記者們拷問:“為什么還是中國制造,而不是中國創造”?
當正方和反方都是真理時,A和非A只能析取其一,智慧在這里嘎然停止。但是,實踐的腳步沒有停,本期封面故事歐莎衛浴的掌門人成功地把貼牌與自主品牌對接成一個太極,輕輕地推動這個太極,歐莎在國內外市場都游刃有余!
古羅馬門神是一個同時有兩個相反視向、360度視野的神人,又叫兩面神,愛因斯坦的思維方式就是這種兩面神思維,即同時積極地構想出兩個彼此相反又同時是真理的概念,在更高的水平上將它們統一起來。中國古老的太極文化是西方兩面神思維的最完美的表現形式。太極思維是中華民族的根性,從表面上看,自“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后,中國文化似乎出現了斷層,其實不然,中華民族文化的魂魄——“太極”在深層文化結構中活著,涌動著,流淌著,主宰著民族品牌的成長軌跡。從貼牌到自主品牌的發展猶如從猿到人的進化,有一個亦此亦彼的階段,歐莎們想獲得更多的利潤就必須有自主品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讓OEM成為暫時的提款機,這種模式只有在中國才有,“很多國際一線品牌都是由我們來貼牌制造的,同時我們也有自己的品牌。”但是,中國的市場現實是:同一企業生產的同一產品,貼上外國牌子就比國產牌子受歡迎!面對如此心態,歐莎選擇了自主品牌打入國際市場,貼牌產品打國內市場的戰術,“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歐莎展廳墻上,一面是歐莎產品駛入國的國旗匯總,一面是歐莎貼牌企業標識匯總。
歐莎衛浴的成長故事留給我們更多的是視野的提升——自主品牌的兩面神戰術。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