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過收購黑洞,購買羅孚品牌,體現了上汽成熟的國際商業運作。而今后如何用這張牌,則是上汽的一大難題。
近期,有確切消息稱上汽從寶馬手中拿下羅孚(Rover)品牌,并將于8月正式發布上汽汽車的品牌,糾纏了兩年之久的上汽羅孚事件暫時劃上了句號。
從傳出上汽收購羅孚傳聞到二者今天的合作結果可謂一波三折。2004年6月,上汽集團與羅孚汽車簽署合作協議,上汽并購羅孚的傳聞由此傳出。此后,上汽花費巨資購買羅孚核心知識產權,但在今年4月又稱已經書面告知英國政府,宣布“放棄對羅孚業務的全部或部分收購”,只“保留對破產后羅孚進行資產處置的可能”。爾后就是現在的消息,上汽買下羅孚品牌幾成定局。
近年來,國內企業紛紛以并購海外企業品牌或業務的方式走向國際化,其中不乏失敗案例,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內企業對并購方式的盲從。羅孚在與南汽合作未果后,將橄欖枝拋向了上汽。面對送上門的餡餅,上汽沒有為羅孚的光環所眩暈,而是聘用了多家顧問團,仔細探明羅孚在當地的真實情況;另一方面,上汽借助多家全球專業審計事務所提供的報告,詳細地了解到羅孚母公司陷入資不抵債境地的事實。在長達10月之久的談判中,上汽決策層對此項目似乎并不急于求成,而是一直在籌謀優化項目的投資結構,并做出種種可行性的分析。趨利避害,使上汽越過了“黑洞”,體現了上汽國際運作成熟的一面。正如英國財經媒體發表評論說:“可以看到中國企業的國際商業運作機制正在走向成熟。”
在與羅孚的合作中,上汽以6700萬英鎊購買了羅孚75和25兩個核心技術平臺的知識產權,以及部分發動機技術,并在放棄收購的同時表示,“保留對破產后羅孚進行資產處置的可能”。則體現了上汽高明的運作技巧。既繞開了并購黑洞,又沒有斷絕合作的可能,為以后購買羅孚品牌留下了余地。對此,也有人認為花費如此代價購買一個“明日黃花”品牌不值。事實是否如此呢?
有著百年歷史的羅孚汽車,一度是英國汽車工業的旗幟,也是世界汽車品牌陣營中的貴族。加之70年代導人本田汽車先進的工業標準、質量管理和開發流程體系,90年代導人寶馬領先的汽車技術后,羅孚兼具轎車貴族晶牌和先進技術管理的特質。雖然羅孚近幾十年來走向衰落,甚至破產,但它先進技術和貴族品牌卻沒有被稀釋,只是經營的失誤而已。從這點看,羅孚品牌仍有很大的購買價值。
問題是購買品牌后,上汽如何實現自主造車?如果沿用羅孚品牌,上汽起碼面臨兩個問題:一是上汽能不能經營好這個品牌,畢竟前面有寶馬之鑒;二是即使實現了羅孚的保值,上汽如何將羅孚融入自身,而不是在人們心中留下上汽是上汽、羅孚是羅孚的印象。如果不采用羅孚品牌,上汽已經買進了羅孚核心技術,并于此后招攬了羅孚人才和零部件供應商,這已為加快自主研發進程和快速量產打下了基礎,那又何必再買下羅孚品牌呢?
由此看來,買羅孚值不值這個問題已不需再討論,但能不能用好羅孚這張牌才是上汽最大的挑戰。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