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略說不清時,企業首先明確自己的愿景和使命,是可以做到,也是必須做到的。”
戰略一向是管理的重中之重。事實上,企業沒有不重視戰略的,言必稱戰略甚至曾經形成一股風潮。“別了,‘戰略’”,聽上去似乎有點匪夷所思,但實則是許多組織處于復雜多變環境下不得已的選擇。
戰略越來越說不清
傳統中,企業制定發展戰略,往往是發展過程的分析、設計和規劃,或是產業定位,是一個科學地設計和優化過程。廣為人知的SWOT,就是看自己有哪些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然后根據這些設計一個長遠的規劃。而現在,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科技環境,給企業帶來了復雜的管理問題,戰略越來越說不清,傳統戰略理論遇到許多挑戰!
戰略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是全局性影響和一定時期內的穩定性。但面對環境的快變性和管理問題的復雜性,組織往往看不透一兩年甚至是半年后的事情。事實上,許多局部的小事件可能誘導重大變化的發生。我們很難在企業或組織發展中找到其中具有“全局性影響和一定時期內的穩定性”的戰略內核,于是戰略管理就必須尋找或提升快變環境下的應變能力,和缺乏因果關系情況下的復雜問題處理能力!
我的觀點是:目前在傳統行業里,傳統的戰略理論仍然是有效的,但大多處于復雜領域的行業,必須尋求到新的思路。當戰略已經越來越模糊時,就需要找出優于戰略的東西。
和諧管理應運而生
經過20年的研究和發展,我們提出和形成了和諧管理理論。其在復雜多變環境下對戰略研究的啟示是:在戰略說不清時,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愿景和使命、發展的大體思想往往是可以找到的,我們稱之為“發展主題”或“和諧主題”。另外,如果還能在組織內部形成互動的機制,可稱為“和諧機制”,就可找到復雜多變環境下戰略的替代品:“和諧主題”+“和諧機制”,它具有“全局性影響和一定時期內的穩定性”的戰略的基本特性。
和諧管理理論將自身定位于多變環境下復雜管理問題的解決學,它以人與物的互動以及人與系統的自治性和能動性為前提,圍繞“和諧主題”,以“理性設計與優化”(諧則)和“環境誘導下的自主演化”(和則)雙規則的耦合來應對管理問題。
在企業發展中,我喜歡用“變形金剛”形象地比喻上述思想。面對未來復雜多變的管理環境,企業一定先要把自己的使命和愿景搞清楚。在此基礎上,建設好自己的“核心模塊”(看家本領)(諧則),然后創造“和”的環境,就是通過品牌、自身的文化和魅力形成相機行事的能動性(和則)。在新威脅或機遇到來之時,能夠根據環境的需要、利用自己的“核心模塊”,以及資源整合能力與聯盟者一起創造(變形)出適合市場需要的新的產品和服務。這樣可以做到基礎穩固、常變常新、競爭力永駐!
當然,要靈活變形,企業領導力和學習能力非常重要。學習是一套機制。像寶潔就很注重員工間的學習和知識共享,他們的每個員工都是訓練員;而海爾則是組織學習的典范,定期的案例研討會是實現組織學習的機制保證。未來,我們的生存環境日益復雜多變,提升生存能力的基礎就是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具有應對力。
還應該注意,在這個應變演進的過程中,看不見的東西往往更重要,因為所有看得見的東西都可以買到。有人說他讀懂了金庸的武俠小說,拿著銳利武器的人,功夫一定比不過拿一般武器的人,而這種人又一定比不過用拳頭的人,用拳頭的人功夫不如用手掌的人,而最最厲害的人是什么?是那些什么都不拿,一口氣(內功)就可以打敗別人的人。企業何嘗不是如此,最核心的競爭力常常是看不見的蘊藏著知識的制度,內化于員工的創新、學習能力,長期形成的機制、文化,領導具有的全球視野和高超的駕馭能力!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