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到會企業界老朋友對剛結束的第15屆年會的評價。我作為會議組織者,倍感欣慰。
意外波折,意外收獲
15年15屆懇談會,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最精彩。
召開首屆懇談會時,到會的多是京津冀的企業家,僅80人。而15年后的第15屆,到會的企業界朋友近800位,主講嘉賓56位,且來自全球各地!過去,每次會議都按計劃進行,唯獨這次,巧逢中非論壇,不只開幕式會址臨時生變,更給朋友們驅車參會帶來了不便。但想不到,經過努力,“意外的事件”卻促成了意外的成功。從管理權威成思危同志開幕演講的高屋建瓴,到國學大師文懷沙先生閉幕壓軸的激情智慧,三天下來,聽眾始終興趣盎然,到最后仍依依不舍。可以說,本次年會國內外官產學名流群賢畢至,使到會企業家們露出了收獲頗豐的幸福微笑。
管理獎臺,中西合璧
去年,海爾、聯想、中遠、IBM等領袖企業站在了我們的領獎臺上,今年,大慶、鞍鋼、GE、微軟等商界名宿又榜上有名,從經濟界老前輩袁寶華同志、國家發改委歐新黔副主任、博鰲亞洲論壇龍永圖秘書長等領導手中接過了獎牌,自豪溢于言表(詳見本期報道)。
這些受獎企業和個人,為我國企業在管理上樹立了榜樣。我們將繼續堅持寶華同志關于“讓一家一戶的企業經驗成為全國企業財富”的指示,做好管理的報道與引導工作。我們深知:導向的作用與意義是不可低估的。
五大貴賓政策演講意味深長
在“管理‘平’天下”的主題下,本次年會主講世界環境與我國政策導向的五大貴賓是成思危副委員長、歐新黔副主任、龍永圖秘書長,和深諳世界金融的中國銀行朱民副行長、我國資深外交家沈國放同志。在“地球是平的”的大趨勢下,他們的演講回答了如何理解和應對全球化,以及什么是我國企業應有的認識和對策,可謂一針見血,點到實處。(詳見本刊明年第1期)
成思危副委員長,對如何認識經濟全球化,向企業界提出四項注意:一是金融為核心;二是知識為基礎;三是IT為先導,四是以跨國公司為載體。
歐新黔副主任,就我國企業政策環境作了深入具體的分析介紹。她以自主創新為主線,指出自主創新的四大重點是產業政策的引導工作、重大技術裝備開發工作、創新成果產業化工作和發揮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工作。她還特別提到了打破壟斷。
龍永圖同志很有針對性地對“六大誤解”給以詮釋,加以糾正:1.全球化是理想,但不能理想化。2.經貿上我們并非腹背受敵,多數國家是善意的。3.遭遇非關稅壁壘,并不等于遭遇貿易保護。4.目前就人均看,我們的外資并不多,還不到發展中國家的1/2。5.經濟全球化不等于經濟一體化。6.加入WTO,不等于失去領導權。
朱民副行長提出了影響企業的三大根本變化:一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嚴重失衡;二是美國消費、中國投資產生的貿易失衡;三是世界資源價格飛漲并大幅波動。這三大根本變化都在影響企業發展。
外交部原部長助理沈國放同志就與企業相關的四個世界外交動向進行了分析。他指出:經濟全球化開始直接影響國與國關系,大國之間的互動正在加強,因此企業走向國際化不只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
五大跨國公司同臺傳經“創新”
世界正在被推平,我們此次很榮幸邀請到在全世界享有盛譽的五大企業:GE、微軟、IBM、柯達、思科的全球高層主管到會演講。我這里掛一漏萬摘錄幾個他們關于創新的觀點和對中國企業的建議。
1.全球化是人才與創新的全球化。
2.創新要害在于人才,而人才在于嚴格選拔。
3.要建立員工創新意識,也要注意提高利用信息工具的能力。
4.有潛力的公司要有自己的學校。CEO的成長,要有自己的流程。
5.學習型組織是企業創新的源泉。每個季度都要做反饋評價與修正。不斷做才行。
6.要做全球品牌,首先是你和別人的差異性,其次是實現本地化。
7.實現全球化要做三件事:第一是總部定位;第二是看好自己品牌優勢,實現管理扁平化;第三就是落到實處的執行組織建設。
8.中國企業的創新有很大的隨意性,不夠重視從客戶中發現創新的資源,而國外創新絕大部分來自客戶。
兩位鋒尖老板睿談思維獨樹一幟
今年到會演講的分眾傳媒江南春董事長與太平洋建設嚴介和董事長目前遭遇正好相反。江總事業如日中天,而嚴總在如日中天后,正在應對麻煩。但這二位居然有一個共同點,都強調思維方式的創新,強調反向思維與平行思維。
江南春首先發現戶外廣告只是固定的信息,而影視廣告是個活動的情節,更能煽動人的欲望。這二者的結合,就出現了電梯間的電視廣告。其次,廣告的發展趨勢是從大眾到分眾。再次,廣告有強制性和互動性。而在電梯間狹小空間,對分眾是強制性的,廣告的實用價值更高。最后,廣告要用高科技。這四點使分眾傳媒找到了藍海,“一視之間”就發了。這就是逆向思維、平行思維的應用。
嚴介和是現在的新聞人物,從媒體上看似乎危機四伏,但他并不急于辯白,而是暢談思維模式,我深表贊同。因為一項事業的成敗與人的禍福從根本上說,都是思維模式的問題。此番他依舊不乏驚世駭俗之論,比如:“人們都說做強重要,我說先做大重要”;“人們都說搞專業化,我說搞不相關多元化是一流企業,搞相關多元化是二流企業,一門心思只搞專業化的是三流企業”,“人們都說先國而后家,我說是先家而后國”……其理念的共同點,就是反常的逆向思維,和不為所有、但要為所用的平行思維。
而人們的共識是:思維方式在決定著一個人的終生成就和一生幸福。
兩位文化精英笑論江山掌聲雷動
本次會議上有兩次令每個在場人都感震撼的高潮。
第一個高潮,來自鳳凰衛視的經濟評論家石齊平教授。他的“新世紀春秋戰國平天下”演講,讓大家對當今形勢眼睛一亮、豁然開朗,聞之如聽韶樂。
他從兩千年前的五霸七雄與今日的五霸七雄作對比開始,談到全球化的趨勢、效應和戰略,引起了大家的濃厚興趣。他提出,當今形勢是三優:優勝劣汰,優勢互補,優化配置,而爭的是核心競爭力。由于中國核心競爭力的優勢造成了世界規模的產業大轉移,于是這就引發了美國人的警惕與“世界是平的”的驚呼。但美國有金融、高科技優勢的核心競爭力,而依然掌握著最高端。同時,他對中國的失調、失衡、失業、失序、失續這“五失現象”也作了分析。最后,他認為七雄紛爭,將走向“中美共管”。他的講話獲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第二個高潮,也就是本次論壇的壓軸演講,是96歲的國學大師文懷沙。他的講話也是掌聲、笑聲不斷,原定一個小時的講演轉眼即逝,大家依然興味依然,最后文老神采奕奕地講了兩個多小時。他那貫穿始終的宏亮聲音與飛揚神采,勝過壯年小伙兒!
文老的話往往隱藏著中國文化的奧妙。他說:“應有盡有,不如應無盡無。”“企業家要自愛。自愛就是身心健康,這是一個中心。另外還有兩個基本點:一是權力范圍內的事要謙虛一點兒,二是權力范圍外的事要糊涂一點兒。儒家文化與企業文化就要在此合一。”“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該聰明的時候犯傻,該犯傻的時候聰明。”
最后,他說:“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2500年前孔夫子那里尋找智慧!”
我這個卷首語雖然擴張了,可空間還是太小。而我們的懇談會絕對是個富礦,它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和智慧。我在此只能點滴涉及,還有八個主題論壇等很多精彩內容未能提到,詳細內容還請大家上本刊網站和期待我們下期雜志的專題報道。
說著一晃又過了一年,祝愿企業界朋友們在新的一年里經營更富遠見,事業更加輝煌,身心更加健康!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