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理概述
1. 簡述管理工作的性質。
答:管理既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
管理是一門科學,它由大量學者和實業家在總結管理工作的客觀規律基礎上形成,可以用來指導人們從事管理實踐。
管理并不能為管理者提供解決一切問題的標準答案,它要求管理者以管理理論和基本方法為基礎,結合實際,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求得問題的解決,實現組織的目標。因此,管理又具有藝術性。
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補充的。
2.簡述管理人員與作業人員的區別。(管理工作與作業工作的區別)
答:作業人員是指在組織中直接從事具體的業務,且不承擔對他人工作監督職責的人,他們的任務就是做好組織分派的具體的操作性任務。
管理人員是指在組織中行使管理職能、指揮或協調他人完成具體任務的人,其工作績效的好壞直接關系著組織的成敗興衰。
3.什么是組織?它主要開展哪些活動?
答:組織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組織一般需要開展兩類活動:作業活動和管理活動。
4. 什么是管理?它有幾層含義?
答:所謂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從而達成既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
它有四層含義:
(1)管理是為實現組織目標服務的,是一個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的過程。
(2)管理工作的過程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連續進行的活動所構成的。包括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它們成為管理的基本職能。
(3)管理工作要通過綜合運用組織中的各種資源來實現組織的目標。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開展的,環境既提供了機會,也構成了威脅。
5.簡述管理的任務就是“正確地做正確的事”。
答:管理工作需要通過綜合運用組織中的各種資源來實現組織的目標,這涉及效率和效果兩個方面。如果說效率涉及組織是否“正確地做事”,那么,是否選擇“正確的事”去做就是與效果相關的問題。管理的任務就是獲取、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來確保組織效率和效果雙重目標的實現。
6.如何理解組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影響和作用。
答: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開展的,環境既提供了機會,也構成了威脅。因此,必須將所服務的組織看作一個開放的系統,它不斷地與外部環境產生相互的影響和作用。正視環境的存在,一方面要求組織為創造優良的社會物質環境和文化環境盡其“社會責任”。另一方面,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必須因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沒有一種管理方法是萬能的。
7.簡述管理職能間的關系。
答:計劃是管理的首要職能,是組織、領導和控制職能的基礎和依據;組織、領導和控制職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環節和必要手段,是計劃及其目標得以實現的保障。只有統一協調這四方面,使之形成連續一致的管理活動整體過程,才能保證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和組織目標的圓滿完成。
8.管理人員是如何分類的?
答:按其所處的管理層次可分為高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和基層管理人員。按其所從事管理工作的領域及專業不同,可以分為綜合管理人員和專業管理人員。綜合管理人員是指負責管理整個組織或組織中某個事業部全部活動的管理者。專業管理人員僅僅負責管理組織中某一類活動(或職能)。
9.高層管理者同基層管理者在執行管理職能上有何區別?
答:一般而言,高層管理人員花在組織和控制工作上的時間要比基層管理人員多,而基層管理人員花在領導工作上的時間要比高層管理人員多。
10.管理人員應具備什么樣的管理技能?
答:管理人員應該具備的管理技能有:技術技能、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術技能是指使用某一專業領域內有關的工作程序、技術知識完成組織任務的能力。人際技能是指與處理人事關系有關的技能,即理解、激勵他人并與他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綜觀全局,認清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業與環境相互影響之復雜性的能力。
11. 簡述管理者的概念技能。
答:概念技能是指綜觀全局,認清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業與環境相互影響之復雜性的能力。具體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關聯性從而找出關鍵影響因素的能力,確定和協調各方面關系的能力,權衡不同方案優劣和內在風險的能力,等等。
12.處于不同層次的管理人員在管理技能要求上有何區別?
答:處于較低層次的管理人員,主要需要的是技術技能與人際技能; 處于較高層次的管理人員,更多地需要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處于最高層次的管理人員,尤其需要較強的概念技能。
13.環境的變化可能給組織帶來何種影響?
答:可能帶來兩種不同的影響:
一是為組織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新的機會。
一是對組織的生存造成某種不利的威脅。
14.簡述創新和維持及其對有效管理的影響。
答:創新,就是使組織的作業工作和管理工作都不斷地有所革新、有所變化。維持,就是使組織按照既定方向及軌跡持續運行。
有效的管理工作,就是要在適度的維持與適度的創新之間取得平衡。
15.影響組織的環境有哪些?
答:政治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自然環境。
16. 簡述影響組織的經濟環境。
答:影響組織的經濟環境主要包括宏觀經濟環境和微觀經濟環境。
宏觀經濟環境是指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及其增長趨勢、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及其變化情況,以及通過這些指標能夠反映的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
微觀經濟環境是指企業所在地區或所需服務地區的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消費偏好、儲蓄情況、就業程度等因素。
17.簡述影響行業內競爭結構及其強度的環境因素。
答:1)現有競爭對手(現有企業);
2)潛在競爭對手;
3)替代品制造商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