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管理碩士(MBA) |
工程碩士(ME) |
培養目標 |
MBA是工商管理碩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縮寫,其目標是培養高層次務實型管理人才。 |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Master of Engineering)是與工程領域任職資格(工程師職業)背景密切相關的碩士學位,該專業學位屬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面向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的在職人員招生。主要在于培養高層次的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
報名資格 |
大學本科畢業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經歷;大專畢業后有五年或五年以上的工作經歷者;有研究生畢業學歷或已獲碩士學位并有兩年或兩年以上工作經歷者年齡不超過40歲;此外,在報考某個學校以前要弄清楚它的附加條件(特別是對專科生有很多限制條件)。 |
在職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人員或在學校從事工程技術與工程管理教學的教師;獲得學士學位后具有3年以上工程實踐經驗,或獲得學士學位后工作經歷雖未達到3年,但具有4年以上工程實踐經驗,或具有國民教育系列大學本科畢業學歷,且具有4年以上工程實踐經驗;工作業績突出。
根據國務院學位辦有關文件要求,專科生不能報考;本科畢業無學士學位者可以報考,但錄取時不超過院校當年錄取人數的10%。 |
全國統考 |
初試為全國統考,即每年1月份的MBA聯考和10月份的在職MBA聯考。
考試科目為英語和綜合兩門。
英語:100分。考試時間為3個小時
綜合:200分。考試時間為3個小時。此試卷由數學、邏輯和寫作構成,其中數學占70分,邏輯占60分,寫作占70分。 |
初試為全國統考,即每年10月份的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英文名稱為Graduate Candidate Test for Master,簡稱GCT考試。
根據最新GCT考試大綱,GCT試卷由四部分構成:語言表達能力測試、數學基礎能力測試、邏輯推理能力測試、外國語(語種為英語、俄語、德語和日語)運用能力測試。GCT試卷滿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試時間為3個小時,每部分為45分鐘。 |
輔導資料 |
教材為全國MBA指導委員會組編的考前輔導教材。
高質量的輔導書有《MBA聯考300分奇跡》(復旦版)等 |
教材為全國工碩指導委員會組編的GCT考前輔導教程及模擬試題(清華版)。
高質量的輔導書有《GCT新奇跡應試教程》(復旦版)等 |
分數線 |
MBA和普研一樣有教育部公布的全國統一分數線,但是各個學校也有自己的分數線,并且東西部的分數線有差別。只有當分數超過自己所報考的第一志愿的學校的要求的時候,才有資格參加該學校的復試。 |
沒有全國統一的分數線,由各招生院校自行劃定 |
復試 |
復試主要采用面試的方式。
面試一般由三位考官組成,他們當中有老師和來自企業的職業經理。大致過程是:首先由個人自由陳述自己的工作經歷,然后考官根據考生陳述或考生上交的資料提問,或讓考生抽取考題回答。這些主要從思維方式、靈活性、分析能力、決策能力、商業意識、溝通能力等方面綜合考察考核學生的交流與表達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現場的應對與反應能力。 |
考生持本人的“GCT”成績,到所報考的院校申請參加學校自行組織的專業考試和相關測試。各培養單位根據考生的“GCT”成績、專業考試和相關測試結果決定是否錄取。
各院校各專業的復試形式差異較大,但總的形式大多是專業課的筆試加上綜合面試。由各個院校自行出題和考核,著重考核考生從事專業工作的潛在素質、崗位經歷和業績。
各個高校都是差額錄取,專業課的復習是因校而異,因人而異的。 |
錄取原則 |
報考一般院校統考分數是關鍵,一般上線都能錄取。
但報考清華、北大等名校復試淘汰率則很高,因此,上線后要重視面試。 |
統考分數是關鍵。
錄取工作的決定權在學校,一方面各學校從本質上都想多錄取考生,另一方面,由于全國工碩指導委員會會每年對各校錄取分數線有個排名,因此各學校會橫向比較GCT分數線,在找準自己位置的基礎上,做好要面子和擴規模的權衡。因此,特別是報考名校的工碩絕不能輕視復試。 |
發展歷程 |
十余年來,我國MBA教育事業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MBA培養試點院校從1991年的9所擴大到現在的64所,分布在全國27個省市,覆蓋了20個部、委系統。1991年,全國首批招收的MBA學生僅86人。從1997年實行全國聯考以來,招生人數逐年增加,1997年招收2000多人;1998年招收6000多人;1999年招收8000多人;2000年MBA招收10000人;2001年全國招生12000人左右,報考人數達38000人;2002年全國MBA招生院校增加到64所,招生人數達到15000人,報考人數為52000余人。
而近年來,MBA報考有降溫趨勢,報名參加2005年MBA聯考的人數統計僅為20926人。 |
工程碩士教育從1984年提出,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置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工程碩士教育從9個培養單位、10個工程領域、年招生1千多人,發展到2004年的180個培養單位、38個工程領域、年招生3萬多人、在校生10萬余人。1997年至2004年,我國工程碩士專業學生累計達12萬多人,其中有3萬名學生已獲得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工程碩士已成為我國目前發展規模較大的專業學位。
從近三年報考工程碩士生的情況看,2002年有52656人報考,2003年有60707人報考,2004年有66759人報考,報考人數每年有約10%的增長。培養工程碩士的單位從1997年的9個,2004年達到了180個;工程領域的布點,從最初1997年的193個,現在達到了1479個。最近三年,培養單位每年增加約20個,工程領域布點每年增加約300個。 |
錄取率 |
2005年具有MBA招生資格的商學院計劃招生13000人。估計今年平均一個MBA名額只有1.6個人問津。 |
各院校各專業的錄取比例差異較大,全國的錄取比例總體上較高,大致與MBA持平。 |
學習內容 |
MBA教育的核心課程涉及工商企業的經營管理的各個主要主面,例如:金融、管理、會計、市場營銷、生產制造、決策科學、經濟學和組織行為學等等。
MBA通常采用兩種基本教學方法:案例分析和講座。 |
專業眾多,各院校各專業入學后學習的內容差異很大。目前已有近1500個專業。
(與管理類相關的工程碩士專業有項目管理。) |
畢業證與學位證 |
1月份考試的MBA是拿雙證(畢業證、學位證),10月份考試的MBA只拿學位證,1月份部分院校可以脫產學習辦理學生戶口,所以報考1月份的考生遠遠多于報考10月份的考生。因此,1月份的考試競爭激烈程度也遠超過10月份。 |
只有10月份一種考試;只有學位證,無畢業證書。
學習期間不轉個人檔案、不遷戶口關系。 |
學費 |
學費由各院校自行確定,一般為4萬元至8萬元之間。 |
學費由各院校自行確定,一般為3.2萬元至4萬元之間。其中包括課程費用和論文輔導費用。 |
就業狀況 |
根據中華英才網2002年3月發布的薪資調查數據顯示,不同學歷人群的平均年薪水平分別為:博士63000元,碩士(不含MBA)62000元,本科44000元,大專30000元,大專以下21000元,而MBA平均年薪達到83000元。 |
很多學員是在職攻讀,讀工碩的目的只在于提高自己,不存在第二次就業問題。
如果一定要從重新擇業的情況來看,各院校各專業差異很大,比如清華等名校的好專業的工程碩士很受市場歡迎,就業情況良好。 |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