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考試閱讀推薦」
管理宗師Drucker在一篇1978年的文章中探討了68屆畢業生的生涯發展情況。他寫道:68屆畢業生,在校園內參加反對越戰示威游行的學生,和在芝加哥民主黨代表大會召開期間上街抗議的學生……現在已變成所有學生中最親近于企業的。他們標志著MBA學位迅速走紅的開始。他們畢業十年之后開始進入領導職位,比之前的前輩發展迅速得多。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雄心勃勃,要盡快爬到最高層(因為身后還有更多的人);認為組織是自己實現理想的工具,而不是應當付出忠誠的對象;現實主義或者懷疑主義的心理,認為沒有加薪的提升什么都不是;而最重要的是他們要求管理層是專業化和理性的,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這在以往是聞所未聞的。
職業生涯跟蹤研究是費時而未必討好的工作。坊間的名著之一是哈佛教授John P. Kotter的《The New Rules (新規則)》,是對哈佛商學院1975屆畢業生的研究所得。我不敢企望自己和大師比肩,不過我確實有個他們都缺少的優勢。我自己就是目前正當十年的99屆MBA畢業生,和我要研究的對象是同學關系,這樣的共同經歷讓我可以輕易地撥打他們電話而不必擔心被婉拒。事實上那些被投資專案不甚其擾的同學,也許很樂意有人跟他們談談輕松的話題呢。初步定性研究的結果已經很有意思。
一、Drucker提到68屆畢業生大多在“硬”領域,比如金融,經濟分析,市場等,而很少涉足“軟”領域,比如(很不幸地是我的專業)人事部門。我們親愛的同學們也不例外,初步估算從事“軟”領域的不到百分之十。
二、由于母校中外合作辦學的特點,大多數人還是在外資背景企業,在本土民營企業的極少見。
三、和目前學院有三分之一的外國學生不同,當年我們除了兩位港臺同胞,都是土生中國人。現在移民海外的同學不少了,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更自精彩。這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趨勢吧。
最有趣,也最有研究價值的,當然是按生涯發展的成就看,具體說有幾個特點:
一、一群在投資領域出人頭地,好像傳統投行,風投公司,私募基金,99年畢業時正是該產業在大陸方興未艾之際,我的同學們也算正當其時,國內出名的那若干家(某金,某銀,某星,某杉等)都有同學們的身影,他們都成了行內達人,名字見諸報端或者(更IN的)新媒體頻率相當高,無疑這也是Kotter教授提到的新規則:Wheel and deal if you can,經濟轉型進行時的中國正是“交易”的最佳地點。這是春風得意的群體,面臨的挑戰更多是如何獲取更多的休閑時光。
二、一群在傳統企業爬到比較高層的管理職位,總經理,副總經理,部門總監等等都是獨當一面的角色,代表人物Bill掌管媒體公司,讓人艷羨的曾和是劉亦菲合影。他們面臨的挑戰是生涯瓶頸,尤其在外資企業到了一定程度,會爬到華人能去的最高位置,上面是外國老板,同級是外國同事,某些下屬可能都是外國人,高處不勝寒,再往前走很辛苦。正象Kotter教授另一本書《權力與影響》中提到的,到了一定的職位,工作內容更多是擴大和發揮影響力,或者用犬儒主義的說法,公司政治。他們面臨的挑戰是未必每個人都擅長政治斗爭,即使擅長的人也未必熱衷。水晶球的另一面則是有人說過,三個人的地方就會有政治,你無法避免,而你運作政治的方法才是你的傳奇所在。
三、反而是在MBA的傳統雇主咨詢行業的同學極少,當然少也可以是精,代表人物John如今已經是著名咨詢公司的合伙人了。Kotter描述的美國MBA畢業后"Help from outside",即成為顧問將自己在企業中所學反過來賣給企業的情況也沒有大量出現,他們面臨的挑戰可能與中國普遍缺少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有關(任何點子,提案賣了一次之后就會被迅速復制而無法收取任何費用 ),畢竟如果沒有收入保障,獨立開業的顧問是難以為繼的。
四、和輿論(比如《創智贏家》這樣的腦殘節目)塑造的景象相反,也和Kotter關于“轉向小企業,新興企業”的預期有偏差,自我創業的MBA同學不多,即使有他們的公司也都還在起步摸索的階段,未成氣候,所以代表人物欠奉。他們面臨的挑戰是怎樣找到可以建立競爭優勢的細分市場,無論是在制造業還是服務業。
五、繼續深造走學術道路的人也不少,攻下和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有若干位,拿到副教授聘書的也有不少,當然都是在國外,美英加均有,代表人物牛博(很好奇他帶口音的英語有沒有隨著在國外生活這么多年而改變),獨特的一位在國外拿到歷史學博士,目前是某大學校長助理,主管校產經營。這在Kotter的研究里也是罕見的例子。他們面臨的挑戰可能和在學術上實現突破有關,這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情。我想都不敢想。
六、最令人撓頭眨眼的,還是幾位放棄生涯,相夫教子的女同學,難道說MBA的新方向不再是Merril Lynch,而是Marry Rich?暫時沒有男同學的例子。我以卑微的心態猜測,她們的生活就像港劇《金枝玉葉》或者《珠光寶氣》一樣絢爛,面臨的挑戰是要把握男人的劣根性,老虎伍茲的太太肯定清楚不過了。
進一步的定量研究需要更長期的數據收集,要花好多我未必擁有的時間,也許到時候那些成功同學們都已退休。何況我也一直夢想從事書中提到的一位非主流同學的生涯選擇:作家。那將會是傳奇性的。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MBA學費排行榜,西南財經大學學費3萬元,授課有周末班和集中班,3年學制,獲雙證;北京林業大學學費2.2萬元,同樣授課方式與學制,也獲雙證;香港亞洲商學院學...
在職mba是什么學歷?在職MBA是國家認可的正規研究生學歷,畢業獲碩士研究生畢業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雙證),學歷層次明確為“研究生”。法律效力、社會認可度與...
在職MBA報考面試技巧包括:深入了解所申請的MBA項目、梳理個人經歷,突出亮點、模擬常見面試問題、展現團隊協作與領導力、注意儀表與禮儀、準備好問題并積極互動、冷...
在職MBA項目獎學金政策:香港亞洲商學院線下面授班最高減免1.38萬元學費。MBA、EMBA的線上、面授班都有不同額度獎學金,政策亮點多。申請攻略包括三重價值評...
本文深入探討報考在職MBA對拓展人脈的作用及核心優勢,分析其人脈圈層的多元性、資源整合價值,結合課程體系、師資力量、行業合作等維度,闡述在職MBA在職業發展中的...
在職mba報名遵循“院校自主招生、專業定向培養”原則,需完成信息提交、資格審核、繳費注冊三步驟。部分院校有特殊要求,如提供證件照、企業推薦信等,還提供團隊報名優...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