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一站式的學習教育平臺

商學教育: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引擎

來源:網絡 時間:2010-05-12 09:24:02

面向嶄新時代、著眼全球經濟、扎根本土文化,由商學院培養出來的管理精英們,理應承擔起促進企業發展、推動經濟進步的責任。從這個角度來看,商學教育稱得上是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講演者小傳  陸雄文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于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赴美國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做博士后研究,并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和俄亥俄州立大學費雪商學院擔任訪問學者。

  教學和研究領域主要集中于中國不成熟市場營銷、因特網營銷、服務營銷和企業組織變革等,在國內外權威刊物和會議上發表50余篇論文,并出版4部著作及教材。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已經過去,全世界在共同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之后,正漸漸步入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與無限可能性的時代。無可否認的是,包括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澳門等在內的大中華區將在全球經濟發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據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大中華區的經濟總量已經相當接近美國;而在未來10年,我們更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支柱和引擎。伴隨著這些令人鼓舞的潛在增長,是企業對于優秀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是社會對于真正有擔當、有遠見、有知識、有能力的企業家和管理精英的呼喚。

  為了回應這一呼喚并作出適時的努力,我們應當認清當前中國社會的商業人才狀況,以及商學院對此可能發揮的作用,從而更好地為未來商業人才的發展制定出一個清晰而完整的藍圖。

  一、商學院的價值

  今天的商學院有更大的責任和使命來訓練能夠關注未來趨勢、迎接競爭挑戰、洞察市場機遇、提升企業能力的掌舵者,并通過他們的生產經營活動及所創造的物質和非物質產品,來影響和改變社會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

  很多人會問,商業教育的價值在哪里?從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來看,400多年以前歐洲就有了跨國公司,資本主義早期也沒有大學層次的商業教育,然而至今歐洲、美國存在大量的百年企業,無可否認,即使今天,如果沒有商學院,那些企業家依舊會是當年創業的企業家,那些高級管理人員依然會是職場成功、逐步晉升的商業精英。雖然企業主充滿著開拓冒險的精神,對市場機會擁有非常高的敏銳性,而高級管理人員也能夠組織大規模生產經營,但是當他們所領導的企業跨出他們所處的行業、跨出他們所在的地區的話,這些企業就會面臨非常大的風險,經營的不確定性大幅增加,業績的波動性就會很大。

  自從有了現代商業教育,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就獲得接受系統的管理知識教育與培訓的機會,使他們在越來越復雜的經營環境當中,在越來越龐雜的投資決策面前變得更加理性而有底氣,通過大量的數據計算、分析,再加上其個人的經驗判斷,可以很大程度避免由經驗主義和主觀盲目性所帶來的決策失誤。

  到了二十一世紀,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人力資本對于經濟增長尤其是增長質量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表現在科學技術的創新能力和投資決策與經營管理的戰略把控方面。

  對一些低附加值的生產經營系統,許多企業的業主或管理者可以通過自己的經驗積累和非系統的學習,來有效地掌控中小規模的生產經營,但是對于高附加值的經濟體系,知識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經濟體系,系統地、專業化地管理訓練已經越來越成為必需,因為企業家和管理層的決策和領導越來越多地需要超越所在行業以及企業的歷史經驗積累的局限性。尤其是網絡經濟的興起使信息無國界地流動,人們對在全球范圍內重新配置資源、外購技術、服務以及對人才的需求已經徹底地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思維和視野。這些都必須在一個很高的知識層面,也就是現代商學院里面進行系統地研討和傳授。對于今天這樣的經濟環境,對于這樣一個越來越具有復雜性、不確定性的經濟體系來講,商學院的價值正變得越來越凸顯。

  商學院所培養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不僅會改變一個企業的命運、經營績效以及為它的股東和員工帶來投資回報和福利。同時,他們的信仰、主張和倫理行為也會通過商業活動、交易溝通溢出企業的邊界,擴散到上下游的供應商、分銷商、客戶及其合作伙伴,影響和改變所有利益相關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甚至也會影響和改變競爭者的價值準則和行為方式,所以企業家不僅在生產著物質產品,他們也在直接和間接地生產著精神產品。企業的領導者與企業本身都是社會的公民,他們提倡什么、追求什么、生產什么、消費什么、貢獻什么,從表現上來講,往往是具象的物質的形態,但卻也是他們的精神訴求和價值主張的抽象表達,構成了社會文明的客觀存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企業、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也在為這個社會創造或構建非物質文明。

  為此,今天的商學院有更大的責任和使命來訓練能夠關注未來趨勢、迎接競爭挑戰、洞察市場機遇、提升企業能力的掌舵者,并通過他們的生產經營活動及所創造的物質和非物質產品,來影響和改變社會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

  二、商學院的學術本位和社會角色

  經濟增長的背后需要有大量的資源支持,其中人才是最基礎的資源。基于全球各國的研究表明:經濟增長同管理教育規模,主要是MBA培養人數呈高度的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經濟越發展,越需要更多的經專業訓練的管理人才。

  構成商學院生存與延續基礎的是學者,如同任何大學任何學科一樣,商學院教授從事的很大部分的科學研究是基礎研究,在這個基礎上,商學院延伸出去開展應用性的研究。所以從本源上講,商學院是大學的一部分,商學院的教授也和大學任何學科的教授一樣,一方面要培養人才、服務社會,把學術思想和知識運用于商業實踐,提升企業的生產力和競爭力,另外一方面,作為商學院和管理學科代表的學者,他們依然要能夠超凡脫俗,以科學的精神、嚴謹的態度來建立專業的思想知識體系。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因為他們有獨立的人格;他們有敏銳的思維,因此往往具有超越凡人的先見;他們追求理論貢獻而不受短期功利驅使,他們崇尚自由而不散漫;他們也相信人與人生來平等,但不拿知識和人格去做等價交換;他們不僅對學生而且對大眾都要保持一種說服力和教育力,因此他們也成為這個社會的先進文明的代表,去引領這個社會文明的方向。這也是所有商學院教授所應堅持的本份。

  在社會發展建設的進程中,大學應當處于引領的位置,它要做到以前瞻性的思維指引社會發展的方向,就必須緊密聯系社會。面向嶄新時代、著眼全球經濟、扎根本土文化,由商學院培養出來的管理精英們,理應承擔起促進企業發展、推動經濟進步的責任。從這個角度來看,商學教育稱得上是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過去10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它不僅支持了全球經濟走出危機,而且為亞洲乃至全球經濟提供動力,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我們要反思商學教育的社會責任。經濟增長的背后需要有大量的資源支持,其中人才是最基礎的資源。基于全球各國的研究表明:經濟增長同管理教育規模,主要是MBA培養人數呈高度的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經濟越發展,越需要更多的經專業訓練的管理人才,如此推動更多的人報讀MBA;反過來,MBA的培養人數越多,他們在各商業領域的推動力就越大,經濟發展也越快。這一結論曾被美國的歷史所證實,在中國大陸也已經體現為越來越明晰的趨勢。

  然而,商學院的學生,遠遠不只是在課堂或者實驗室進行學習研究,他們需要了解社會,在畢業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適應社會;他們要把知識化為一種能力,幫助企業提高競爭力、推動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學的商學院必須是開放的,是存在于社會之中的,否則就失去了其存在之本。同時,我們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管理的策略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推動社會文明前進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意識。

  出于這樣的愿景,我們一方面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另一方面要求教授參與企業咨詢培訓,從中尋找理論研究的線索和有價值的問題。在當前的中國,有很多有中國特色的、創新的商業實踐還遠遠沒有被充分地認識、挖掘、總結和提煉,所謂的商業“最佳實踐”往往來自于西方社會。西方的管理智慧當然需要學習和借鑒,但我們也要思考和總結源自中國本土市場的管理經驗和理論,以此來更具針對性地為本土市場服務。

  在目前階段,中國的商學院更多地還是借鑒歐美的教育體系。一些歐美的商學院也開始意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和吸引力,他們也開始以不同的方式,試水在中國開展管理研究與教育。但畢竟他們的教授對中國大陸的認識還只能是霧里看花,真正深入中國經濟實踐的人很少。所以他們對中國的研究并沒能夠揭示出中國過去十多年商業蓬勃發展的真正動力和秘密,這個使命還是要留給我們自己。

  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中國的學者就更應當擔當。且不說,至今尚有大量中國企業管理實踐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遠遠不能為西方理論和經驗所覆蓋,對于復雜而變化的中國商業環境與實踐,中國學者更應主動、積極地去研究,用心地去甄別、判斷、探索和總結。中國的問題,當然歡迎西方學者一起來研究,但更多的還是應該由中國學者來承擔,這是我們的比較優勢,也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否則,我們愧為這個國家的管理學家。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中國的商學院要抓住歷史機遇,基于中國經驗和“最佳實踐”去提煉和創造新的管理理論,推動面向未來的商業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要培養能為我所用的管理人才,也讓全世界分享中國的研究成果,這樣,才能奠定中國商學院在全球的地位。

三、中國式商業人才的成長

  企業的永續發展,需要讓更多具備管理實踐經驗的人接受系統教育,同時需要激發職業性人才的創新精神。商學院的系統教育和訓練會使他們各有提升。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爆發式成長,許多商業奇跡不斷被創造,商業人才也層出不窮地涌現。鑒于此,我們從來都認為,中國的管理人才需求巨大,每個基于中國、面向中國的商學院,只要充分發展自身能力,就有取之不竭的學生、做之不完的研究,各商學院之間彼此更多的應是相互交流與合作、而不是競爭。

  為此,我們應對中國式商業人才的成長作一觀察。他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可稱之為“干中學人才”。顧名思義,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憑經驗的積累來管理企業。這類人的學習能力比較強,實踐經驗豐富,但通常缺乏專業理論知識和系統思考訓練,較多采用的是粗放的管理方式。在大陸、臺灣和香港很多家族企業、私人企業中有著一大批這樣的人才,他們是創新實踐的探索者,但更多的是經驗主義者,他們更需要到正規的商學院去再學習、接受系統訓練,實現職業能力的提升。

  第二類是職業經理人才。這些人通常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為大型的跨國公司和歐美企業所錄用,經過一定的內部培訓和輔導,從某一專業職能起步,并獲得持續的職業教育和訓練,其中被視為有較好培養潛力的人才可能被送到商學院去接受系統培訓,多數是參加非學位的高級管理課程,也有部分人會選擇攻讀學位,主要是MBA或是EMBA。總體而言,這類人才有較好的職業精神,忠誠盡責,做事認真,不足的是通常會缺乏冒險精神和決斷能力。

  第三類是創業家人才。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市場的活力和自由度進一步凸顯,創業的機會不斷涌現,成為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動力。從事創業的人才普遍具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善于捕捉機會、敢于冒險、勇于創新。但是他們不太重視學習管理的理論知識,認為其過于教條化,不適應于鮮活的經濟現實。這使得他們在戰略布局上常缺乏長遠的考慮,在資源配置上也常顧此失彼,有些人還難免剛愎自用,企業經營很容易產生大的波動。這種現象在中小企業與創新型企業中較為普遍。

  當然,也有不少企業同時擁有以上所說的三類人才,他們相互之間可以取長補短。但從總的趨勢來看,企業的永續發展,需要讓更多具備管理實踐經驗的人接受系統教育,同時需要激發職業性人才的創新精神。商學院的系統教育和訓練會使他們各有提升,這也是企業和社會進入健康、良性、可持續發展軌道的必由之路。

  今天,許多企業還沒有完全從經濟危機的低谷中爬出來,仍會更多地關注節約費用、降低成本。但現在不能被忽視甚至應該更加重視的,恰是對管理人才的大力投入與培養,因為他們真正可以帶來面向未來的新思想、新思維和新動能。

  四、商業精英的核心素質

  要“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就更需要在立足中國的同時,能夠放眼全球。合格的企業管理者必須要具有開放的心態和全球化的視野。

  當前中國的商業社會,擁有三類各具優勢的人才類型,著眼于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性,我們必須思考并回答,在充滿變化、機會、風險、競爭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能夠擔當起推動企業長遠發展的商業精英,到底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

  首先,他必須要有全球視野。如今在亞洲的任何一個地區,企業都已經被身不由己地推到國際競爭的大背景之下。即使在中國大陸,各行各業的跨國巨頭都已經在市場中直接參與競爭。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哪怕地域意義上的市場是在國內,其直接面對著的已經是國際化的競爭了。而要“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就更需要在立足中國的同時,能夠放眼全球。合格的企業管理者必須要具有開放的心態和全球化的視野。

  中國企業在過去幾年里在海外有大手筆的擴張,但遺憾的是大多是資源型投資。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中國企業不能到海外在一個充分競爭的產業里獲取有效資源,其原因就在于其整合能力太弱、人才準備不足。因此,為了把握下次經濟變革帶給我們的海外擴張機會,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商業人才正是我們迫切的任務。

  第二,他必須接受系統的現代管理知識訓練。如此他會更注重決策的理性和科學性,他會更注重深入了解目標市場特質和發展趨勢,準確捕捉市場的機會,不會去冒無謂的風險、做過于自以為是的判斷。

  第三,他要有快速的學習能力。正所謂“不是我不明白,而是這世界變化快”。一方面,他要遵從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學會適應和遵從;另一方面,他也要學會很快地識辨市場變化、把控機會、完成自己的商業實踐和創新,這樣的學習能力能為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最后,他要有創新精神,要具有前瞻性。創新精神和企業家精神,不只是為創業者所需要,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每一位企業管理實踐者都需要有敢于創新的勇氣和智慧,并能轉化為行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張力帶給所有在商海中搏殺的實踐者以無限的可能性,只有創新的思維和行動可以將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

  五、中國商學院的歷史使命

  截止到2008年,能夠培養MBA的院校在中國大陸有127所,相當于美國1958年的水平。目前我們的MBA畢業生占碩士培養總數的5%,而美國達到24%。因此,盡管中國大陸的MBA教育已經走過19個發展年頭,但從這樣一些顯性指標來看,我們的MBA教育同美國相比還有50年的差距。

  如今,中國的商學院承擔著繼往開來的歷史使命,而我們也非常清醒地看到,與世界一流水平相比,中國大陸的管理教育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不僅表現在管理學基礎理論研究上,還表現在資源的投入和學術人才的聚集方面,我們還不能同國際先進水平競爭;中國現有的商學教育,甚至還遠遠不能滿足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對于優秀管理人才的巨大渴求。而且,目前國內管理教育水平在地域層面上差異很大。少數比較領先的商學院,已經處于同世界中等水平商學院并駕齊驅的層面,但相對于整個中國商學院總量而言這還是極少數。當下這個時間節點對于復旦管理學院而言是個“轉折點”。當然,這個時點對于整個中國商學教育的前途也非常關鍵。

  過去,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是粗放式的,商學教育的發展也是粗放式的。表面上,對于那些發達國家的行業標桿,我們跟隨學習了很久,但實際上很多還僅僅是停留在簡單地“依樣畫葫蘆”的水平。如今,我們能不能有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能力,能不能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自成一家,形成真正屬于自己的競爭力?這對于中國不少已在本土領先的商學院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遇,這也應是它們的歷史使命。

  中國大陸從1991年開始啟動MBA教育,一直到2009年的19年里一共培養出12萬名MBA學生,這一數字同經濟總量相比還是遠遠不夠的。截止到2008年,能夠培養MBA的院校在中國大陸有127所,相當于美國1958年的水平。目前我們的MBA畢業生占碩士培養總數的5%,而美國達到24%。因此,盡管中國大陸的MBA教育已經走過19個發展年頭,但從這樣一些顯性指標來看,我們的MBA教育同美國相比還有50年的差距。

  很多專家都認為,單從經濟角度看,再過20-25年,中國大陸的經濟規模將和美國旗鼓相當;如果算上臺灣、香港、澳門,那么大中華經濟可能在未來15-18年內趕上美國。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一年培養5萬名MBA和EMBA畢業生,這樣的人才培養規模是遠遠不足以支撐中國經濟今天的規模及其快速增長和企業發展實踐需要的。

  當然,MBA不是商業人才的全部,但它的確是商學院所培養的人才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MBA教育對于市場規制秩序的建立、對于經濟波動的撫平能產生積極影響;它使商業競爭變得有序、有規律可循,因而有利于促進經濟穩步、可持續發展。

  令人欣喜的是,近幾年中國報考MBA、EMBA的學生越來越多,其自身素質也越來越好。這說明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大家的觀念已經開始發生實質性轉變,已經把通過接受專業管理教育來作為培養商業人才、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以此來實現個人的職業提升和企業的長足發展。與此同時,中國的商學院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模式,整合教育資源,提升教育質量。

  而對于復旦大學這樣一所擁有深厚人文底蘊、在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等方面具有強大研究教育資源的學校而言,我們希望影響的不僅是商業實踐,同時也是社會文明進程。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自1985年恢復建院以來,伴隨著國家的改革與發展進程,不僅實現了教學與科研水平的全方位提升,為中國經濟的騰飛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更重要的是把學院的使命凝結提煉為“扎根于進步的中國,致力于創新性研究,培養既具國際視野、又深諳中國國情的學術專才、商業精英和社會領導者。”

  職業經理人的培養是現代商學院的重要使命和責任之所在。處于發展中的中國社會需要更多的職業經理人,12萬的MBA仍然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仍然任重而道遠。

  商學院在培養職業經理人的專業知識、職業能力的同時,也應該積極激發和提升學生的企業家精神。沒有一個龐大的、合格而強有力的職業經理人體系來支撐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這個社會一定抵抗不住突如其來的危機;反過來,如果我們的社會只有職業經理人而缺少企業家,經濟發展也會失去活力和動力。我深信,中國需要更多的職業經理人,尤其需要更多的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職業經理人,同時也需要更多的受過系統訓練、能進行理性決策的企業家。只有這樣,中國經濟才有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基礎。

  對于從事管理教育的教育者而言,我們既要向歐美一流商學院學習,超越自己過往的管理教育水準,還要奠定我們面向未來的商學院標桿。當中國在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的時候,中國不僅可以誕生世界一流的商學院,而且我們還要有能力改變商學院的現有標準,在國際上樹立起未來管理研究與教育的新標桿。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閱讀全文

一站式擇校服務!【免費領取】專業規劃&擇校方案

*學生姓名 :
*手機號碼 :
*意向專業 :
 意向院校 :
*當前學歷 :
免費領取 :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

用戶評論
500字以內
發送
    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評測
    相關文章推薦
    北京在職MBA學費一覽表,附熱門院校對比
    北京在職MBA學費一覽表,附熱門院校對比

    北京在職MBA學費因院校不同有差異,如北京林業大學學費2.2萬、北京大學39.8萬、北京信息科技大學5.8萬等。涵蓋周末班、集中班等授課形式,獲學位證+畢業證(...

    930評論2025-07-21 08:42:00
    在職MBA報考條件及費用大揭秘,速看!
    在職MBA報考條件及費用大揭秘,速看!

    在職MBA報考一般有非全日制碩士、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及國際碩士三種類型。非全日制MBA報考要求本科畢業3年、專科畢業5年、碩士博士畢業2年,需通過國家統一研究生考...

    680評論2025-07-14 08:11:46
    在職MBA院校學費匯總,3種好考的途徑一定要了解!
    在職MBA院校學費匯總,3種好考的途徑一定要了解!

    在職MBA院校學費匯總,在職MBA有同等學力申碩、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國際碩士三種好考途徑。同等學力申碩先學后考,專科及以上可報課程班,本科有學位工作滿3年能申碩...

    770評論2025-07-06 08:36:20
    北京在職mba院校排名及學費:最低3萬可讀!
    北京在職mba院校排名及學費:最低3萬可讀!

    北京在職mba院校同等學力申碩MBA如武漢輕工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等免試入學,學費低至2.2萬,適合體制內晉升且可網絡授課。中外合作辦學MBA像北京郵電大學-法國...

    350評論2025-06-13 11:46:04
    在職MBA有學歷和學位證書嗎?工作單位認可度高嗎?
    在職MBA有學歷和學位證書嗎?工作單位認可度高嗎?

    在職MBA有學歷和學位證書嗎?同等學力申碩在職MBA完成課程、通過考試及答辯獲碩士學位證,無學歷證,單位認可度在職稱評定等場景有優勢;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完成課程獲...

    480評論2025-06-04 17:08:50
    mba有在職研究生嗎?有哪些學校招生?
    mba有在職研究生嗎?有哪些學校招生?

    mba有在職研究生嗎?在職攻讀MBA有四種路徑:同等學力申碩免試入學,適合追求高性價比的在職管理者,但僅獲單證;中外合作辦學碩士結合國內外資源,提升國際視野,獲...

    380評論2025-05-23 08:45:39

    在職MBA熱門關注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報考資格測評
    掃碼關注
    在職研究生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詢
    用手機號進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張老師

    15901414201

    張老師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對一免費咨詢

    張老師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天堂国产视频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91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精品 | 思思热在线精品视频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