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考研政治馬哲重要知識點匯總(二)

來源:考研教育網 時間:2008-04-29 10:57:57
 

  16、世界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關于世界的統一性問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元論承認世界有統一的一個本原,世界統一于物質(唯物主義觀點)或者世界統一于精神(唯心主義觀點);二元論認為物質和精神同為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有兩個本原。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復雜多樣的各種現象都是物質世界自身的表現,世界的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在世界統一性問題上要堅持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17、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

  聯系是指一切事物、現象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聯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的特點。認識和把握事物發展的普遍聯系及系統性能幫助我們正確地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使我們正確地開展科學研究和實踐活動。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據媒體報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社會學家利用互聯網技術做了一次實驗,證明只要通過“電子郵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個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陌生人聯系上。這表明A、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B、事物之間的聯系都是人為的C、世界的普遍聯系是通過“中介”實現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聯系的基礎「AC」(2005年多選題第16題)。聯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統的形態存在著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有關原理對漫畫中所反映的工作方式進行辨析。

  「答案要點」(1)唯物辯證法的普遍聯系原理認為,任何事物都是一個整體,同時又包含各個部分,整體和部分是相互依賴的。整體由部分構成,但不是各個部分的簡單總和。

  (2)人們所從事的任何一項工作也是一個整體,都有其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它可以而且應當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來完成。但漫畫中所反映的這種工作方式把一項完整的工作機械地加以分割,表面上看是把任務落實到人了,實際上是破壞了工作內部的有機聯系,必然事與愿違。這是一種機械的形而上學的工作方式。(注:如考生把整體和部分相互關系的原理融入對具體問題的分析中,比較多可給5分;考生從分工合作等角度回答問題,而不違背本題的基本精神,可酌情給3分)(2004年辨析題第31題)。

  18、發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必然得出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相互聯系包含著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導致事物的運動變化。運動變化包含著三種方向,即上升的運動、下降的運動、橫向的運動。發展是上升的運動或前進的變化。盡管世界有著下降的運動和橫向的運動,但上升或發展的運動成為運動中的主流,所以世界表現為一個永恒發展的過程。

  19、規律及其客觀性

  規律是事物內部的本質聯系和發展的必然趨勢。規律揭示的是事物運動發展中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的穩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復性。規律的重復性不能理解為絕對的重復,絕對的重復是不存在的。社會規律的客觀性不是指它不依賴于人的有意識的實踐活動,而是指它不依賴于人的實踐活動的目的、動機和意識。人們在改造自然的實踐活動中,既要遵循自然規律,也要遵循社會規律。是否承認事物發展具有客觀規律,在世界觀上表現為決定論與非決定論的對立。決定論又分為機械決定論和辯證決定論。唯心主義決定論和神學宿命論從物質世界之外去尋找事物發展的決定力量,是一種偽決定論。馬克思主義主張決定論,反對非決定論,同時也反對機械決定論,主張辯證決定論。

  20、現象和本質

  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能為人的感官直覺所感知,F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是內在的、全面的和穩定的東西。

  現象和本質是辯證統一的:(1)對立表現在:現象是表面的、外部的、可以直接被感知的,本質是內在的、只能通過抽象思維把握;現象是個別的、片面的,本質是一般的、共同的(同類現象中);現象是多變的、暫時的,本質是相對穩定的。(2)統一表現在:本質是現象的根據,現象是本質的表現形態;任何本質都會通過現象表現自身;現象總是以某種方式表現本質,假象也是對本質的一種表現。假象是從反面歪曲地表現本質的現象。假象和錯覺不是一回事,錯覺是由人的感覺上的錯誤造成的,屬于主觀的范疇;假象則是客觀存在的種種條件造成的,它是現象的一種,屬于客觀的范疇。

  21、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是指事物發展過程中一定會出現的、合乎規律的、確定不移的趨勢。偶然性是指發展中并非確定發生的,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可以這樣出現也可以那樣出現的不確定的趨勢。

  必然性與偶然性的辯證關系:(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有區別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對立表現為兩者產生的原因不同;二者在事物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兩者體現著事物發展的兩種不同趨勢。(2)必然性與偶然性又是統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為必然性開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必然性與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轉化。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會產生機械決定論、唯心主義非決定論等錯誤觀點。

  22、原因和結果

  引起某種現象的現象叫原因,而被某種現象所引起的現象叫結果。因果聯系的特點:總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繼的現象都存在著因果聯系。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是辯證的:原因和結果的區分既是確定的,又不是確定的;原因和結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是復雜多樣的。

  23、可能和現實

  現實性是指已經產生出來的有內在根據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是指事物發展過程中潛在的東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預示事物發展前途的種種趨勢。不可能性是指沒有變成現實的根據和條件的幻想“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吾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技,語人曰吾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睹献印分械倪@段話啟示我們,做事情時要區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區別在于A、人的主觀努力程度B、對人是否有利C、現實中有無根據和條件D、實現中的根據和條件是否充分「C」(2007年單選題第2題)?赡苄耘c現實性的是對立統一的:可能性和現實性是兩個內容不同的范疇,具有明顯的區別;可能性和現實性緊密相聯,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要立足現實,認識可能性的復雜性,創造條件使事物的可能性成為現實,從而獲得實踐的成功。

  24、事物存在的質、量、度

  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質是一事物成為它自身并區別于其他事物的規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質和量的統一為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范圍、幅度和限度。它的極限叫關節點,超出了關節點,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質量統一。認識度才能確切地把握事物的質,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認識度才能為實踐活動提供正確的準則即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

  25、事物發展中的量變和質變及其相互轉化

  量變是事物在數量上的增減,場所的變更,或者是其成分排列組合的變化。質變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突變或飛躍。

  量變和質變的相互轉化:(1)量變和質變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在前,質變在后,事物不通過量的積累和變化,就不會發生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的限度就必然發生質的變化。(2)量變與質變又是相互轉化的。質變打破了舊質對事物的量的限制,鞏固了量變的成果,促成了新質的產生。在此基礎上,事物開始新的量變。新的量變超出度的限度,就會發生新的質變。事物的發展就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又由質變到量變的循環往復的過程。(3)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具有復雜性,它表現為總的量變過程中包含部分質變;質變過程中包含量的擴張。

  26、事物發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辯證關系

  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方面,它肯定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其他事物;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滅亡的方面,它破壞現存事物使之轉化為其他事物。在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過程中,辯證的否定是決定性的環節。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隙ê头穸葘αⅲ纸y一。

  辯證的否定觀認為,否定是事物內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作為發展環節和聯系環節的否定就是揚棄,即既克服又保留。形而上學否定觀則認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觀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絕對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這就既割斷了事物的聯系,又使發展中斷。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辯證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經歷兩次否定、三個階段的有規律過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事物的這種否定之否定過程,從內容上看,是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2006年7月12日凌晨,劉翔在瑞士洛桑國際田聯大獎賽男子110米欄比賽中,以12秒88勇奪冠軍,打破了由英國名將科林杰克遜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記錄。科林在談起自己已被打破記錄時,沒有一絲沮喪:“我一點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興奮!彼f:“記錄本來就是用來被打破的。”這在哲學上的啟示是A、創新是永無止境的B、不斷超越前人是歷史發展的規律C、凡是在歷史上產生的就要在歷史上滅亡D、一切事物都是做為過程而存在,做為過程而發展「ABCD」(2007年多選題第19題);從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的過程,方向是前進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27、對立統一規律

  矛盾即對立統一,是指事物內部兩個方面既統一、又對立的關系。矛盾的基本屬性是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相互吸引的性質和趨勢有一幅廣告幽默畫,畫的是幾個行人在看一家飯店外貼的告示,上寫:“快進來吃飯吧,否則你我都得挨餓。”這幅廣告畫的寓意有A、生產者和消費者是相互依存的B、生產和消費具有直接的同一性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動的出發點D、商品交換活動背后隱藏著人與人的關系E、生產關系本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ABDE」(2004年多選題第17題)。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分離、相互排斥的性質,它體現了矛盾雙方的差別性和對立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之間相互聯系。認識事物必須在矛盾的對立性中把握同一性,在矛盾的同一性中把握對立性。同一性與斗爭性之間是相對與絕對的關系。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由事物內部對立面的統一和斗爭引起的。矛盾雙方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相互結合,不僅是事物內部對立雙方的本質聯系,而且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比較近,四川省搞了一次“醫患換位體驗”活動,讓醫生以患者的身份掛號、排隊、看病、拿藥……結果,醫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氣,一名全程體驗了“患者”的醫生感慨道:“醫生就像拿著個遙控器,把患者指揮得團團轉,當患者確實很苦!

  美國醫生愛德華羅森邦行醫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當他重新審視醫學、醫院和醫生時,感慨地說:“站在我病床邊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來在《親嘗我自己的藥方》一書中寫道:“如果我能從頭來過的話,我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醫,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給人這種重新來過的機會。”

  多年前,有位年輕醫生患上甲狀腺病,當中國醫學科學院著名頭腦外科專家屠規益為他主刀。當手術結束是,屠教授低下身來說:“對不起,讓您受苦了!”這是屠教授術后經常對病人說的一句話,雖然簡短,卻讓這位年輕醫生深感震撼。

  著名醫學家袁法祖早年從醫,曾在老師的帶領下,為一名中年婦女進行開腹手術。術后沒幾天,那名婦女就去世了,經解剖發現,患者的死亡與手術并無關系,當時,袁法祖的老師輕輕說了句,“她是4個孩子的媽媽”,就是這句簡單的話,讓袁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這句話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醫生的責任有多重大:醫生不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1)“醫患換位體驗”活動中蘊含著何種哲理?

 。2)從人的本質屬性說明為什么“醫生不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3)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醫患關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辯證法該如何對待和處理?

  「答案要點」(1)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具有斗爭性和同一性。矛盾的斗爭性是指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趨勢和關系。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相互吸引的性質和趨勢。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即矛盾雙方互為存在的條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矛盾雙方相互滲透以及相互轉化的趨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結的。同一性離不開斗爭性,同一性中包含著斗爭性。斗爭性也離不開同一性,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我們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促進矛盾雙方向有利的方面轉化。

  材料中醫生和患者構成了一對矛盾,他們之間不僅僅存在著對立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存在著同一的關系。對立表現在二者的身份不同,同一表現在二者相互依存,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是與疾病作斗爭。以往的觀念更多的只注意到二者的對立,而忽視了二者的同一關系。通過這次“醫患換位體驗”活動,使醫生認識到了二者的同一性,體驗到了作為一名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加強了“尊重患者,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意識。同時,這次活動也起到了緩和醫患矛盾,解決醫療糾紛的作用,促進了矛盾的轉化和解決。

 。2)人的本質在于社會性。人固然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但人的自然屬性滲透著社會屬性,使自然屬性從屬和包含于社會屬性之中。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社會性是具體的、歷史的。

  “醫生不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這講的是人的自然屬性!案吹缴〉娜恕保@說的是人的社會屬性。這句話充分體現了,患者不僅僅是一個生物體的人,只需要物理上的治療,同時還是社會的人,需要人格上的尊重。醫患之間的關系從根本上說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因此,作為一名醫生,不僅需要高超的醫術,同時還需要有愛心,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把患者的利益作為醫務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3)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發展使自己獲得發展;矛盾雙方還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同時他還規定著事物的發展方向。矛盾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果處理不好矛盾雙方的關系,容易使矛盾激化。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醫患關系的矛盾時,我們應該妥善解決,注重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創造一切條件,使矛盾向好的一面轉化,防止矛盾激化。(2008年分析題第34題)。

  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內部對立雙方的統一與斗爭是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2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過程中,并貫穿于一切過程的始終,即矛盾無時不有、矛盾無處不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都各有其特點。兩者的關系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二者又是相互區別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29、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關系

  主要矛盾是在諸多矛盾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于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和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反之,非主要矛盾則是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關系是辯證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30、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及其辯證關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矛盾中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則是在矛盾中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二者的關系也是辯證的:它們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條件下互易其位、相互轉化。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伊人成综合人影视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午夜福利性爱片在线播放 | 亚洲Av不卡在线 |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 | 中文AV高清不卡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