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2年碩士生入學考試題(新聞業務)
適用專業:新聞學
一、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20分)
1,穆青
2,新聞體裁
3,《哥德巴赫猜想》
4,中國新聞社
5,欄目
二、判斷題(每題4分,共20分。對者題后打V ,錯者打X)
1,我國著名新聞記者郭超人,當年隨同新華社的老記者,深入蘭考農村采訪,很快就寫出了激動人心的長篇報告文學:《人民的好書記--焦裕祿》,對人民產生了極大的鼓舞作用。( )
2,一切阻礙和傷害記者采訪的行為,都違背了我們國《新聞法》中關于嚴格保護記者采訪權利的條款,司法機關將視阻礙和傷害的輕重程度與造成的不同的后果,決定是否對其依法進行處置。( )
3,廣播、電視、報刊等大眾媒體,對黨和政府機關內部存在的腐敗現象進行揭露,是我們對干部實施監督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我們進行反腐倡廉的重要措施之一。( )
4,我國加入WTO之后,我國媒體將組建各種企業集團,將媒體全面推向市場,參與國際競爭,與國際接軌。( )
5,我國的報紙、廣播、電視,既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大眾的喉舌,它既宣傳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又代表人民的利益和反映人民的呼聲。( )
三,問答題(每題20分,共60分)
1,增加新聞的可讀性、可聽性和可視性,是我媒體宣傳改革的切入點之一。你認為如何才能提高新聞的可讀性、可視性和可聽性?
2,互聯網為人們提供新聞的方式與傳統媒體為人們提供新聞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傳統媒體如何應對互聯網的挑戰?
3,試論新聞實踐與新聞理論的辯證關系。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