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是誰的教育思想?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2、下列哪些教學內容是在西周學校的“六藝”教育之列。 A.禮、樂、詩、賦 B.禮、樂、射、御 C.禮、詩、書、數(shù) D.詩、樂、史、書 3、最早提出“教學相長”這一教學原則的中國古代文獻是: A.《論語》 B.《學記》 C.《大學》 D.《中庸》 4、在中國,科舉制度到哪一年才被清政府下令廢止。 A.1905 B.1898 C.1912 D.1900 5、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實際執(zhí)行的現(xiàn)代學制是: A.大學令 B.壬戌學制 C.癸卯學制 D.學校系統(tǒng) 6、提出完成法國教育近代化任務的法案是: A.莫里爾法案 B.史密斯法案 C.康多塞法案 D.麥卡錫法案 7、作為教育政策總概括的是: A.教育方針 B.教育目的 C.教育任務 D.培養(yǎng)目標 8、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是: A.教師 B.學生 C.教師與學生 D.校長 9、《大教學論》是誰的著名代表作? A.赫爾巴特 B.盧梭 C.裴斯泰洛齊 D.夸美紐斯 10、以下哪一組學者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性人物? A. 班杜拉、巴甫洛夫、加德納 B. 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納 C. 布魯納、巴甫洛夫、羅杰斯 D. 斯騰伯格、托爾曼、巴甫洛夫 11、課程設置就是: A.課程設計 B.課程開發(fā) C.課程結構 D.教學計劃 12、學校根據自己的教育觀念自主開發(fā)的課程稱為: A.顯性課程 B.隱性課程 C.活動課程 D.校本課程 13、教科書是依據下列哪種要求編寫的教學用書? A.廣度與深度 B.規(guī)范與策略 C.培養(yǎng)目標與教學時數(shù) D.課程標準和學生的接受能力 14、赫爾巴特學派的教學五階段是指: A.清楚、準備、提示、方法、運用 B.準備、提示、聯(lián)想、系統(tǒng)、總結 C.引導、提示、聯(lián)想、分析、運用 D.準備、提示、聯(lián)想、概括、運用 15、“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但是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發(fā)現(xiàn)的方式而獲得”表達的是哪一種教學理論的觀點? A.建構主義 B.認知主義 C.行為主義 D.人本主義 16、師生之間的認知與情感關系屬于: A.心理關系 B.組織關系 C.人際關系 D.工作關系 17、班級中的非正式組織具有以下明顯特征: A. 沒有明文規(guī)定,以相互間的情感為紐帶,學生中有意識地形成的。 B. 沒有明文規(guī)定,學生中自然形成的,以共同的心理需要為基礎。 C. 沒有明文規(guī)定的,但有明確的組織形態(tài),具有靈敏的信息傳遞渠道。 D.以相互間的情感為紐帶,以共同的心理需要為基礎,且有明文規(guī)定。 18、關于教育評價的基本功能,下面哪一組表述沒有錯誤? A.形成、改進、激勵、導向 B.診斷、改進、區(qū)分、激勵 C.診斷、改進、鑒定、選拔 D.診斷、區(qū)分、激勵、淘汰 19、一般認為,當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什么程度時,屬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 A.<15% B.>15% C.15%-50% D.>50% 20、辦學理念是一種: A.治校方略 B.行為習慣 C.技術體系 D.觀念文化 二、填空題(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本大題共10小題20個空,每空1.5分,共30分) 1、個體的發(fā)展包括____發(fā)展和____發(fā)展兩個方面。 2、當代教育的內涵的拓展和深化,表現(xiàn)為教育體系除了包含正規(guī)教育之外,還包括____和____. 3、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為教育目的、____和____. 4、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劃分為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____,一個層次是____ . 5、教師是履行____職能的____人員。 6、非智力因素包括____ 、____ 、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7、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影響的現(xiàn)象,它分為____、____ . 8、“課程”一詞在我國____代已出現(xiàn),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把課程解釋為____的系統(tǒng)組織。 9、教學即____引起、維持、促進學生____的所有行為方式。 10、教育投資的使用效率可以界定為____與____之比。 三、判斷題 (對的打√,錯的打X .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學歷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機構中的學習經歷。 2、學制專指學生的修業(yè)年限。 3、學生知識掌握多了,能力便自然得到發(fā)展。 4、教學是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的一種活動。 5、裴斯泰洛齊的《普通教育學》和杜威的《民主主義教育》是規(guī)范教育學形成的標志。 6、我國學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實為社會意識教育。 7、學校是享有辦學自主權和法人資格的辦學實體。 8、我國學校辦學水平評價的基本內容有教學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 9、人力資本理論和篩選理論都同意教育能夠提高人的生產能力。 10、教育平等的涵義包含:人即目的、受教育權利平等、教育機會均等、差別性原則。 四、簡答題(本大題只答要點,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簡述近代教育發(fā)展的主要特點。 2、簡述教育發(fā)展與教育增長的差別。 3、如何理解個體發(fā)展是主客觀統(tǒng)一作用的結果? 4、簡述學科課程的特點及局限性。 5、簡述教育結構影響經濟結構的主要途徑及方式。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試論教育促進人的發(fā)展功能與教育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功能的關系。 2、闡述你對現(xiàn)代學校管理自主化、開放化、民主化的認識與見解。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