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的總體要求
本門課程主要考察學生對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安全文化、安全管理方法、系統安全管理、安全信息管理、安全法規及職業安全健康體系、事故致因理論、事故統計與分析、事故的調查與處理、事故的預防與控制、應急管理以及現代安全管理新方法等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夠正確地運用管理手段,實現控制事故、消除隱患、減少損失,使系統(企業)達到比較佳的安全水平的目的。
二、考試的內容及比例
1、安全管理概論(5%〜10%)
(1) 掌握安全、安全管理的概念,了解安全管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內容、特點及安全管理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2) 理解安全的重要性,了解我國安全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
(3) 了解管理學派,掌握經典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
(3) 掌握系統原理、人本原理、預防原理、強制原理、責任原理的基本原則,并能夠熟練運用到安全生產中。
2、安全文化(5%〜10%)
(1) 了解安全文化的發展脈絡,掌握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內涵,了解其功能與作用,能夠理清安全文化與安全管理的關系及安全文化在安全生產中的位置。
(2) 掌握安全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與目標,了解安全文化建設的模式,熟悉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方式。
(3) 了解杜邦安全文化的四個階段,熟悉杜邦公司的安全理念。
3、安全管理方法(10%〜15%)
(1) 了解安全管理計劃的含義、內容、形式及編制與修訂,熟悉安全決策方法,掌握安全管理組織的構成與設計。
(2) 熟悉安全激勵方法,了解安全管理的控制方法。
(3) 掌握目標管理的概念、特點,熟悉安全目標的制定、展開實施及考評。
4、系統安全管理(5%)
(1) 掌握系統安全的概念,熟悉系統安全與傳統技術安全的區別。
(2) 掌握系統安全管理的概念,理清系統安全管理與系統安全工程、傳統安全管理的關系。
(3) 理解系統安全管理的實施,掌握系統安全管理的要點。
(4) 了解全壽命周期各階段的系統安全工作。
5、安全法規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5%)
(1) 了解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掌握我國常用的安全法規。
(2) 熟悉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原理、特點和基本要素。
6、安全信息管理(5%~10%)
(1) 掌握信息、數據、安全信息的概念及其關系,了解安全信息的功能、應用方式及方法。
(2) 熟悉安全信息系統的特點、基本功能、結構及分類,熟悉安全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系統開發方式的選擇。
7、事故、事故致因理論及事故統計分析(20%〜30%)
(1)掌握事故、二次事故、未遂事故、非工作事故的概念;熟悉事故的分類,能夠正確進行事故類型的判斷。
(2)理解海因里希法則、事故的基本特性、事故的原因。
(3) 熟練運用事故致因理論分析事故的機理和事故模型。
(4) 掌握事故統計方法及主要指標,能夠正確計算事故經濟損失。
8、事故調查及處理(15%〜20%)
(1) 理解事故調查的目的、事故調查的重要性,掌握事故調查的基本步驟及主要內容,能夠正確地進行事故現場的調查。,
(2) 熟悉事故分析與驗證過程,能夠正確地進行現場分析和事后深入分析。
(3) 熟悉事故處理的流程及事故調查報告的內容。
(4) 了解事故調查報告的撰寫。
9、事故預防與控制(15〜20%)
(1) 掌握事故預防與控制的基本原則,了解事故預防與控制的安全技術對策。
(2) 熟悉安全教育的內容、類型,掌握生產崗位職工安全教育的內容,能夠制定安全教育培訓計劃,針對不同人員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
(3) 熟悉安全檢查、安全審查、安全評價等安全管理對策的內容,能夠正確地進行安全檢查計劃的制定,安全檢查方式的選擇。
(4) 理解保險與事故預防的關系。
10、災難性事件的應急管理(5%)
(1) 掌握災難性事件的定義、分類及嚴重程度分級。
(2) 掌握重大危險源的概念,能夠進行危險源辨識。
(3) 了解災害事件現場應急管理的內容和步驟。
11、現代安全管理方法的新發展(5%)
(1) 了解6σ安全管理方法的實施原則和主要步驟。
(2) 掌握5S安全管理法的內涵、效用,熟悉其推行步驟。
(3) 熟悉標桿管理的內涵、類型及作用。
三、參考書目
1 田水承,景國勛. 安全管理學.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 王凱全. 安全管理學.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3 邵輝. 安全管理學. 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14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