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2日,新京報刊報道考問“中國式考研之路”,報道顯示,今年全國180萬左右的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刷新了紀錄,但很多報考者根本無意學術。研究生不再致力“研究”,不為科研為鍍金,如此考研熱的背后暴露出很多問題。
學生為了增加求職砝碼而被迫考研,學院為了增加應屆生就業率而鼓勵學生考研,企業為了提升用人檔次更傾向于碩士乃至博士……種種因素,催生了火爆的考研大軍,而這種“火爆”的背后呢?筆者認為恰恰隱含了高等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對接的弊端,主要表現在“三重錯位”:
第一重錯位,是學術與實踐的錯位。
我們知道,研究生的培養方向是科研型、學術型人才,而本科生的教育主要是社會應用型教育,兩者的發展道路和能力要求是不一樣的。但現在很多本科生卻將考研作為促進就業的目標,這一方面說明了本科生的就業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學生的發展目標不明確。研究生的學術應該回歸學術,本科生的就業應該聚焦就業。那些真正想從事科研的人應該通過考研去實現,那些就業的人應該把重心放在提升就業能力上,否則,研究生的專業培養必然淪為本科生的就業教育。
第二重錯位,是專業與就業的錯位。
不喜歡本科專業、希望通過考研換個專業,很多考研生懷著這樣的目的。我國的高等教育體制下,只有少數不喜歡本專業的學生能夠成功轉專業,或通過第二學位等方式學到自己喜歡的專業,更多的學生是在對本專業沒有興趣、也沒有喜歡的專業中“硬著頭皮”被動學習、度過寶貴的大學時光,由此導致畢業時“所學非所用”、“所愿非所能”,造成專門人才培養的浪費。這正是僵化體制下專業與就業的錯位。
第三重錯位,學業與能力的錯位。
在考研大軍中為躲避就業壓力而選擇考研的,為數不少。本科生就業難,難在哪里呢?主要是很多大學生在畢業時的無準備就業,沒有做好應聘崗位的能力素質的準備,沒有做好適應職場的準備,由此在求職面試時導致沒有明確的求職方向,不了解求職目標、不了解職場規則、求職態度消極等問題。那么,這些就業技能和素養是大學生沒有時間準備嗎?恰恰不是。現在大學生在校四年的時間是充足的、自由的,只是缺乏依據自己的學業做好充分的職業規劃和能力準備,這體現了大學生學業和能力的錯位。
由此看,考研“鍍金”是一些本科生就業能力不足、就業素養不夠時的無奈選擇,借此彌補了本科時的就業能力和素養的準備和鍛煉,恰恰暴露出專業人才培養機制中的三重錯位,造成了企業人才高消費、學校批量培養研究生、學生盲目考研的惡性循環。浪費的是社會資源,耽誤的是學生發展,這樣的錯位是留給教育的反思,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課題。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5
2013.04
如今考研熱引起廣大院校的占座風波屢見不鮮,幾則大學生考研占座的報道引人關注:鐵鏈加鎖,膠帶粘......
25
2013.04
文科類大題的答題技巧總結 論述、材料分析等大題是整張卷子的核心,分值可能會占到單科分數的一......
24
2013.04
考研英語作文的復習應緊緊圍繞著如何獲得較高的分數來進行,這是一項系統工程,方方面面都要顧及,......
24
2013.04
英語閱讀理解在考研英語試卷中占的分值最高,很多同學在英語復習的初期為閱讀而苦惱,不知道從何下......
24
2013.04
我們在考研復習中,每個人的復習起點、復習進度、復習中遇到的困難、每天能花在英語上的時間都有所......
24
2013.04
英語是考研中必考的科目,那么對許多英語比較薄弱,又想考上名校研究生的同學來說,春季(3-6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