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改革
一、改革的全面性
中國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這是由改革的任務決定的。鄧小平認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場根本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落后面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革命。這場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變落后的生產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變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部分,改變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經濟基礎變化的部分,改變一切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適應于現代化大經濟的需要。
在全面改革中,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因為通過經濟體制改革,解放生產力,把國民經濟搞上去,對當代中國來說是比較根本比較急迫的任務。同時,經濟體制改革需要政治體制改革和其他體制改革的配合。
改革是一項嶄新的事業,如何評價和判斷它的成敗得失?鄧小平明確地提出了"三個有利于"標準。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是判斷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這一判斷標準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的,都是社會主義所需要和允許的,都應該大膽采用;一切違背"三個有利于"標準的,就不是社會主義的,都應當大膽革除。
"三個有利于"標準排除了離開生產力標準抽象談論姓"社"、姓"資"的教條主義干擾,對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8
2011.04
五、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而不能走回頭路 1.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事實雄辯地......
18
2011.04
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紀念大會上對改革開放理論的概括 1.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
18
2011.04
三、黨的十七大對改革開放的新概括:改革開放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
18
2011.04
二、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改革開放的理論依據)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我國實行改革開......
18
2011.04
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理論和綱領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建......
18
2011.04
第三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戰略 一、"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新中國成立以后,以毛澤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