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海洋大學2004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
《經濟學專業基礎課》(414)試卷
(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不給分。本科目滿分150分)
第一部分:西方經濟學(共101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所以向右下方傾斜,是因為( )。
A、要素的邊際收益產量遞減 B、要素生產的產品的邊際效用遞減
C、要素參加生產的規模報酬遞減 D、以上均非
2、假如某廠商的平均收益曲線從水平線變為向右下方傾斜,這說明( )
A、既有廠商進入也有廠商退出該行業 B、新的廠商進入了該行業
C、原有廠商退出了該行業 D、完全競爭被不完全競爭所取代
3、生產可能性曲線凹向原點(即向外凸出)反映了( )
A、資源在所有生產活動中都同樣有效率 B、成本遞增規律
C、存在政府決策 D、失業率高
4、假定某球星的年薪20萬,但他若從事其他職業,最多只能得到12萬,那么該球星所獲得的經濟租為( )
A、20萬 B、12萬 C、8萬 D、不能確定
5、若等成本曲線與等產量曲線相交,這表明要生產等產量曲線所表示的產量水平( )
A、還可以減少成本支出 B、不能再減少成本支出
C、應該再增加成本支出 D、上述都不正確
6、某低檔商品的價格下降而其他情況不變時( )
A、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相互加強導致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B、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相互加強導致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
C、替代效應傾向于增加該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應傾向于減少其需求量
D、替代效應傾向于減少該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應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7、如果某行業的市場需求函數為Q=500-10P,行業中有4個生產同質且邊際成本為零的寡頭廠商,各廠商的生產條件和市場機會相同,當行業均衡時,各廠商的均衡產量、均衡價格為( )。
A、125,5 B、100,10
C、250,10 D、62.5,43.75
8、一位消費者宣稱,他早餐每吃一根油條要喝—杯豆漿,如果給他的油條數多于豆漿的杯數,他將把多余的油條扔掉;如果給他的豆漿杯數多于油條數,他將同樣處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其對這兩種食品的無差異曲線是一條直線
B、其無差異曲線呈直角折線
C、其無差異曲線是曲線
D、以上各項均不準確
9、兩種產品在兩個人之間進行分配,實現帕累托最優的條件為( )
A、除非使另一個人受損否則不能使某一個人受益
B、兩個人都處在其效用可能性曲線上
C、兩個人都處在其消費契約曲線上
D、包括以上所有條件
10、當某一經濟活動存在負外部性時,其( )
A、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 B、私人成本大于社會成本
C、私人收益小于社會成本 D、私人成本大于社會成本
11、社會技術進步導致部分人不適應工作崗位要求,由此產生的失業屬于( )。
A、自愿失業 B、結構性失業 C、需求不足的失業 D、尋業性失業
12、工薪收入者在領取工資后保留一部分貨幣在手中,這是一種( )。
A、貨幣需求 B、交易需求 C、預防需求 D、投機需求
13、如果通貨膨脹沒有被預料到,受益者將是( )。
A、股東 B、債權人 C、退休金領取者 D、債務人
14、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政府支出是指:( )。
A、政府購買物品的支出
B、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加上政府轉移支付之和
C、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不包括政府轉移支付
D、政府購買勞務的支出
15、下列( )對經濟沒有內在穩定器的作用。
A、累進稅制度 B、轉移支付制度
C、農產品支持價格制度 D、政府購買
16、國民生產總值是( )的市場價值。
A、一年內一個經濟中的所有交易
B、一年內一個經濟中交換的所有商品和勞務
C、一年內一個經濟中交換的所有最終商品和勞務
D、一年內一個經濟中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
17、下面不屬于流量的是( )。
A、凈出口 B、折舊 C、轉移支付 D、國家債務
18、收入政策的理論基礎主要是( )理論。
A、需求拉動通貨膨脹 B、成本推進通貨膨脹
C、混合型通貨膨脹 D、結構型通貨膨脹
19、AD曲線上任一點均代表了( )。
A、物品市場和勞動市場達到均衡 B、勞動市場和貨幣市場達到均衡
C、物品市場和貨幣市場達到均衡 D、三個市場同時實現均衡
20、中央銀行有多種職能,只有( )不是其職能。
A、制定貨幣政策 B、為商業銀行保存儲備
C、發行貨幣 D、為政府賺錢
二、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21分)
1、生產者剩余
2、道德風險
3、規模報酬
4、尋租
5、有效需求
6、個人可支配收入
7、擠出效應
三、計算與分析(每小題10分,共30分)
1、假設某產品生產的邊際成本函數是MC=3Q2-8Q+100,若生產5單位的產品時總成本是595,求:總成本函數、平均成本函數、可變成本函數、平均可變成本函數。
2、已知:生產函數Q=20L+50K-6L2-2K2,PL=15元,PK=30元,TC=660元。其中:Q為產量,L與K為生產要素投入,PL與PK分別為L與K的投入價格,TC為總成本。試求: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
3、假定某個經濟系統在不考慮政府和對外貿易地條件下,存在均衡關系:Y=C+I;消費函數:C=90+0.9Y;投資函數:I=900-900r;貨幣需求函數:L=(0.9Y-900r)P;貨幣供給函數:M=900;物價水平:P=1.00。(其中:Y是產量,C是消費,I是投資,r是利率,M是貨幣供給,P是價格水平)。
①寫出IS和LM方程,求得均衡利率和收入。
②如果貨幣供給增加,超過900,收入和利率會有什么變化?
③導出總需求曲線的代數表達式。
四、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1、簡述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
2、為什么市場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五、論述題(本題20分)
1、運用費爾普斯(E. S. Phelps)“尋業性失業”理論分析中國目前的失業現象。
第二部分:政治經濟學(共49分)
一、名詞解釋(9分)
1、馬克思再生產理論的兩個基本原理
2、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
3、壟斷價格
二、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 )
(1)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矛盾;(2)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矛盾;
(3)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矛盾;(4)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2、在1只綿羊=2把斧子的價值形式中,綿羊處于:( )
(1)等價形式的地位;(2)相對價值形式的地位;
(3)貨幣形式的地位;(4)商品形式的地位
3、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是以:( )
(1)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前提;(2)以個別廠商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前提;(3)以延長雇傭工人的勞動時間為前提;(4)以提高工人的勞動強度為前提
4、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是:( )
(1)勞動的價格;(2)勞動力的價格;
(3)勞動者創造的價值;(4)人力資本的價格
5、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源泉是:( )
(1)資本的積累;(2)資本的集中;
(3)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4)生產規模的擴大
6、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不變資本的節約:( )
(1)能夠提高資本的利潤率;(2)會降低資本的利潤率;
(3)加快資本的周轉速度;(4)促使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
7、平均利潤率的形成是:( )
(1)部門內部資本競爭的結果;(2)部門之間資本競爭的結果;
(3)產業資本競爭的結果;(4)工業資本和農業資本競爭的結果
8、下列項目中,屬于純粹流通費用的是:( )
(1)運輸費;(2)保管費;(3)簿記費;(4)包裝費
9、虛擬資本的實質是:( )
(1)收入的資本化;(2)股票與證券;
(3)虛幻的資本;(4)信用制度的一種特殊形式
10、絕對地租產生的原因是:( )
(1)農業資本有機構成低于工業資本有機構成;(2)土地私有權的壟斷;
(3)土地經營權的壟斷;(4)土地自然條件的差別
三、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1、簡釋“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而貨幣天然是金銀”。
2、什么是級差地租?試述它產生的原因、條件及其源泉。
四、論述題(20分)
1、試述資本輸出對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作用和意義。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