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24分)
1.簡單交互作用
2.數量估計法
3.多基線AB設計
4.嵌套設計
5.鑒別指數
6.項目特征曲線
7.T分數
8.測量的標準誤
二、問答題
1.調查法有那些特點?在調查問卷的問題設計中應該注意那些要點?(5分)
2.某標準化測驗信度為0.75,施測于100人,全體受測者所得分數的離差(離均差)的平方和為4900。某生在此測驗中得分為80,,設置信度為0.95,試對他的真分數作區間估計。(6分)
3.下面是Balota and Neely(1980)的記憶實驗結果:(8分)
高頻字低頻字測驗類型測驗類型回憶再認回憶再認測驗預期回憶.25 .55 .18 .71 再認.18 .45 .15 .71
測驗預期指的是實驗之前告訴被試采用什么方式測試記憶(如回憶或再認),讓被試有一個預期,但在真正測試的時候卻不一定是這樣。
(1)該研究最可能的實驗設計類型,為什么?(3分)
(2)根據表中實驗結果按單字類型(高頻和低頻)分別作圖,并對有關效應分析和說明。(5分)
4.在一個信號檢測評價法實驗中,得到的實驗結果如下:
確信程度6 5 4 3 2 1 P(Ri | SN)0.29 0.26 0.17 0.11 0.10 0.07 P(Ri | N)0.04 0.09 0.11 0.16 0.27 0.33
PZO轉換表P 0.04 0.13 0.24 0.29 0.40 0.67 0.55 0.72 0.83 0.93 Z 1.75 1.13 0.71 0.55 0.25 -0.44 -0.13 -0.58 -0.95 -1.48 O 0.0863 0.2107 0.3101 0.3429 0.3867 0.3621 0.3956 0.3372 0.2541 0.1334
請計算下列指標:(6分)
判斷標準C4 C3 C2 P(y/SN)
P(y/ N)
d’β
三、研究分析設計題(26分)
1.一項教育研究需要從2400人中抽取100人的樣本作為研究對象。為了保證樣本的代表性,決定采取按被試智商水平分層隨機抽樣。被試的情況如下表。請說明如何用兩種不同方法進行分層隨機抽樣,并計算出應抽取的各種智商水平的被試人數。(9分)
總體與樣本的特征被試智商水平高中低總體中每層次的人數7201200480每層次樣本的智商分布的標準差68 5 每一層次中應抽取的人數(方法1)
每一層次中應抽取的人數(方法2)
2.整體加工和局部加工的實驗研究Navon (1977)區分了總體特征(Global Feature)和局部特征(Local Feature)。例如,一個大的字母H可以由一些小的字母S組成(如圖),這樣大的字母H就是整體或總體特征,而小的字母S就是局部特征。那么到底是先知覺整體還是先知覺局部呢?比如對于第一行第三個刺激,是先知覺到大的字母H,還是先知覺到小的S?
Navon(1977)的實驗采用上述材料,大字母H,S和口分別由小字母H,S和口組成。實驗采用STROOP作業的變式——視聽干涉。這種任務范式下,當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不一致的時候,任務反應時會延遲;而一致的情況下則加快反應時。
實驗時,先呈現一個視覺刺激,時間持續80 ms,在視覺刺激呈現40 ms后,被試通過耳機可以聽到H或S的聲音,聽覺刺激持續300ms,被試的任務在于判斷他聽到的是哪個字母,按鍵做出相應的反應,記錄反應時。實驗過程中被試要始終注視視覺刺激,視覺和聽覺刺激有40ms的重疊。
這樣,任何一個聽覺刺激,即被試聽到的H或S,與視覺刺激就會形成9種關系:
總體一致(聽到的字母和視覺刺激的總體特征一致,比如聽到的是H,看到的也是大H)
總體無關(聽到的字母和視覺刺激的總體特征無關,比如聽到的是H,看到的是大口)
總體沖突(聽到的字母和視覺刺激的總體特征沖突,比如聽到的是H,看到的是大S)
然后在上述每一種條件下,又存在三種關系,即:
局部一致(聽到的字母和視覺刺激的局部特征一致,比如聽到的是H,看到的也是小H)
局部無關(聽到的字母和視覺刺激的局部特征無關,比如聽到的是H,看到的是小口)
局部沖突(聽到的字母和視覺刺激的局部特征沖突,比如聽到的是H,看到的是小S)
1.請對該實驗結果做出分析,說明是先知覺總體還是先知覺局部?(5分)
2.如果是在視覺刺激呈現80ms的時候,總體特征和局部特征都已經知覺到了,可能會出現什么樣的實驗結果。為什么?(6分)
3.設計一個實驗,將視覺刺激呈現時間作為一個因素,進一步考察總體及局部特征知覺的時間進程特點。(6分)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