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大學1998年研究生入學考試計算機組成原理試題(含參考答案)
來源:
時間:2007-06-06 14:43:36
電子技大學1998年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組成原理)
注: 應屆考生作一、二、三、四(1~5)、五(1~8)題。在職考生作一、二、三題,從四中選作5題,從五(1~12)中選作8題。
一、(20分)某CPU包含算邏運算部件ALU,輸入選擇器A、B,輸出移位器,通用寄存器R0~R3,暫存器C、D,堆棧指針SP,程序計數器PC,指令寄存器IR,與主存儲器接口的地址寄存器MAR和數據緩沖寄存器MBR等。
1、畫出CPU內部寄存器級數據通路框圖。
2、擬定該CPU的微指令格式,并簡要說明各字段功能含義。
3、在下述指令中選擇一條指令,實現將寄存器R2的內容壓入堆棧,并以寄存器傳送語句形式(如R0R1)描述該指令從讀取到執行的流程。
① MOV (R3),(SP) ;源尋址方式為寄存器間址,目的尋址方式為堆棧尋址。
② MOV R2,-(SP);源尋址方式為寄存器尋址,目的尋址方式為堆棧尋址。
③ MOV (SP) ,R2;源尋址方式為堆棧尋址,目的尋址方式為寄存器尋址。
④ MOV -(SP),(R2);源尋址方式為堆棧尋址,目的尋址方式為寄存器間址。
二、(15分)某半導體存儲器容量為14KB,其中0000H~1FFFFH為ROM區,2000H~37FFH為RAM區,地址總線A15~A0(低)雙向數據總線D7~D0(低),讀/寫控制線R/W 。可選用的存儲芯片有EPROM4KB/片,RAM2K×4/片。
1、畫出該存儲芯片級邏輯圖,包括地址總線、數據線、片選信號線(低電平有效)及讀/寫信號線的連接。
2、說明加到各芯片的地址值。
3、寫出各片選信號的邏輯式。
三、(15分)某PC機需擴展4臺I/O設備,主機與設備之間以中斷方式交換數據。4臺設備共用一個中斷接口,占用一個中斷類型碼。CPU能分別向4臺設備發出啟動、清除、屏蔽等命令。各設備能分別向CPU提供工作、空閑、中斷請求、故障等狀態信息。
1、畫出該中斷接口寄存器級粗框圖。
2、擬定命令字格式和狀態字格式。
3、根據所設計的接口中,說明主機與其中某一設備交換一次數據的全過程:主機如何啟動設備?設備何時申請中斷?中斷請求如何傳送?CPU如何響應?如何查詢提出請求的設備,并實現與該設備的數據交換?
四、(10分)
下述結論或有錯誤,或不確切,請改正。
1、補碼不恢復除法中,夠減商0,不夠減商1.
2、在浮點加減運算中的對除操作中,若除碼增大則尾數右移;若階碼減小,則尾數左移。
3、簡化地址結構的基本方法是盡量采用寄存器尋址。
4、總線的數據通咱寬度是指該總線的尋址空間大小。
5、動態存儲器需定期刷新的原因是讀出后原來存儲的內容被破壞。
6、程序狀態字PSW反映設備和接口的工作狀態。
7、外圍設備與主存統一編址是指為每臺外設分配一個總線地址。
8、在常用磁盤中,外圈容量比內圈容量大。
五、(40分)
1、什么是隨機存取方式?在下列存儲器中,哪些采用隨機存取方式?
SRAM、DRAM、ROM、EPROM、磁帶、磁盤、光盤
2、什么是同步控制方式?什么是異步控制方式?試舉兩例說明同步控制方式在實際應用中的變化。
3、什么是中斷方式?它與轉子方式有何異同點?
4、某CRT顯示器工作于字符顯示方式,顯示規格為25行×80列字符。能顯示64種字符,每個字符由橫向7個點,縱向9個點組成。試問顯示緩存VRAM和字符發生器ROM的內容分別是什么?容量各為多少了節(不考慮字符屬性)?
5、磁盤工作的速度指標有哪幾項?各項速度指標分別描述磁盤的何種操作?
6、試比較微程序控制方式與組合邏輯控制方式的優缺點及應用場合。
7、什么是DMA方式?在其程序準備階段通常給出哪些初始化信息?
8、簡要說明CPU內總線與系統總線在功能、信號組成以及時序控制方式等方面的特點。
9、請分別解釋向量中斷,中斷向量、向量地址等三個概念。
10、什么是磁記錄方式?常規磁帶機、數據流式磁帶機和磁盤機各采用哪些磁記錄方式?
11、試從數據傳送格式和接口組成方面說明并行接口與串行接口的區別。
12、當主機掛接多種外設時,如何用通用I/O指令擴展I/O功能?試舉一例說明。
1998年《計算機組成原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20分)
1、(5分)框圖
2、(5分)微指令
AI:A輸入選擇; BI:B輸入選擇;SM:ALU 功能選擇;C:初始進位選擇;R:移位功能選擇;ZO 輸出分配;EMAR:地址使能; :M讀/寫; SP 輔助操作控制; JP 順序控制。
3、(10分)
①(4分)選擇指令 MOV R2,-(SP);
②(6分)指令流程:
MIR(或MMBRIR)
PC 1PC
SP-1SP、MAR
R2MBR
MBRM
PCMAR
二、(15分)
1、邏輯圖
芯片數 3分、數據線2分、地址線1分、片選線1分、R/W線1分
三、(15分)
1、(5分)框圖
2.(5分)
命令字:(12位)
狀態字:(16位)
各位為1信息有效,為0信息無效
3、(5分)過程:
①主機將命令字送往接口中的命令字寄存器,發相應啟動命令,啟動該設備。
②設備完成一次操作,置相應中斷請求位為1,申請中斷。
③該中斷請求送接口中的控制邏輯,產生4臺設備的公共請求INTRi,送中斷控制器。經中斷控制器判優,送公共請求INT至系統總線。
④CPU響應后,發國順批準INTA至中斷控制器,由中斷控制器送出INTRi中斷類型碼至系統總線。
⑤CPU將中斷類型轉換為向量地址,訪問向量表,取出INTRi服務程序入口,轉相應中斷服務程序。
⑥CPU執行該服務程序,查詢狀態字,判哪臺設備提出了請求,并轉入該設備服務程序,實現與該設備的數據交換。
四、(10分)改錯
1.補碼不恢復余數除法中,異號相除時,夠減商0,不夠減商1。
2.在浮點加減運算的對階操作中,若階碼增大,則尾數右移。
3.簡化地址結構的基本方法是盡量采用隱地址。
4.總線的數據通路寬度是指該總線可以同時傳送的數據位數。
5.動態存儲器需定時刷新的原因是電容上所存儲的電荷會逐漸泄漏。
6.程序狀態字PSW反映程序的運行結果,指示程序工作方式。
7.外圍設備與主存統一編址是指為接口中的寄存器分配總線地址。
8.在常用磁盤中,外圈磁盤容量與內圈磁道容量相同。
五.(40分)簡答
1.隨機存取方式是指可按地址直接訪問任一單元,訪問時間與單元的地址無關。SRAM、DRAM、EPROM均采用隨機存取方式。
2.同步控制方式是指各項操作由統一時序信號控制,有明顯的時序時間劃分。異步控制方式是指各項操作按不同需要安排時間,無統一時鐘周期劃分。
變化:例如①不同指令安排不同時鐘周期數。②總線周期中插入延長周期。
3.中斷方式是指CPU暫停現行程序的執行,轉去執行一段中斷服務程序以處理某些隨機事態,處理完畢后自動恢復原程序的執行。
相同點:都是一種程序的切換過程。
不同點:轉子無隨機性,中斷具有隨機性。
4.①顯示緩存的內容是一幀字符編碼,容量為2KB。②字符發生器的內容是64種字符點陣代碼,容量為576B。
5.磁盤工作的速度指標包括:
平均定位時間,尋找磁道;平均旋轉時間,在磁道上查找起始扇區;
數據傳輸率,對扇區讀/寫。
6. ①微程序控制方式
優點:結構規整,性價比高、可靠性高、易于修改。缺點:速度慢,執行效率不高。應用:對速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復雜機器,特別適合系列機。
②組合邏輯控制方式
優點:速度快。缺點:結構不規整,不易于修改。應用:高速、小規模機器。
7.DMA方式是指直接依靠硬件實現主存與高速外設之間的數據傳送,在傳送期間不需CPU程序干預。
程序準備階段給出的初始化信息包括傳送方式、主存首址、交換量及外設尋址信息。
8.CPU內總線實現CPU內各寄存器與算邏部件之間的信息傳送,設置數據線,同步控制。
系統總線實現系統內各功能部件之間的信息傳送,分為數據線、地址線、控制線,同步或異步控制。
9.向量中斷:響應中斷后,直接由硬件獲得對應于中斷源的服務程序入口地址。
中斷向量:所有的中斷服務程序的入口地址各中斷服務程序的狀態字。
向量地址:中斷向量表的地址。
10.磁記錄方式是指磁化電流波形的組成方式。常規磁帶機采用調相制(PE),數據流式磁帶機采用群碼制(GCR),磁盤機采用調頻制(FM)或改進型調頻制(M2F)
11.并行接口與系統總線和與外設之間并行傳送數據,與外設之間串行傳送數據,在接口中有串—并轉換線路。
12.例如在外設接口中設置命令字寄存器和狀態字寄存器,不同設備可以約定各自的命令字、狀態字格式。CPU用通用I/O指令向接口送去命令字,向設備發有關命令;從接口取回狀態字,分析外設有關狀態,從而實現對設備的具體控制。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