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大行管的幾本教材語言有些晦澀難懂,尤其是《公共管理學》,甚至有些地方句子結構不全,出現翻譯錯誤,再加上一些專業術語的含義不清,給我們理解教材帶來了很多困難。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有其他相關的專業書籍作為參考。我當時給那三本書都配上了“俏媳婦兒”:廈大陳振明的《公共管理學原理》,北大王浦劬的《政治學基礎》以及北大羅豪才的《行政法學》。這幾本書能幫我更好地理解人大教材。當然,由于每本教材的作者及寫作風格不同,對于同一概念,同一理論的研究角度也會有所不同。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以本專業的教材為綱,其他書只是參考。
3,開拓眼界,精進專業。要培養我們專業的思維方式,不是看幾本教材就夠的。“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我們不能泅于幾本教材,而應該多多了解學術前沿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做,不僅對考研,也對將來的理論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4,緊跟時事,活躍思維。拿我做個比方吧,我喜歡讀《半月談》和《南方周末》,尤其是前者,考研準備大半年,我一期都沒有落下,而且在看雜志的同時,會將文中比較精辟的觀點進行摘錄和評述。《半月談》屬于半官方雜志,是政府助手,也是群眾喉舌,其文章大多是關于當前重大的現實和理論問題。時刻關注這樣的文章,不僅能與時事保持緊密聯系,而且能培養自己對重大時事問題的洞察力和敏感度。
除了以上幾個好處,也許你會有意外收獲哦!就比如今年的考研政治中有一道關于“奶農倒奶”事件的分析題。當時幾個分析題里我比較先做的就是它,因為2005年11月的《半月談內部版》里就有關于這個問題的專題報道《奶農倒奶殺牛的背后》,我對這篇報道影響深刻,所以做起題目來很順手!
雖說多讀課外書有很多好處,但我們不能本末倒置。參考書目里規定的教材才是我們考研的根本,這時,我們要做到兩個“凡是”和”務必”。
“凡是參考教材中所提出的觀點,我們務必要領會和擁護”,
“凡是參考教材中所列出的要點,我們務必要牢記和答全”。
聽起來有些功利哦。呵呵,對啊,考研是功利的,就人大行管而言,我們的考卷是標準化的,我們的專業題目出得很基礎,也很正規,所有題目不會超出課本。這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能把教材弄懂記熟,分數是不會低的。至于在理論上的深入和創新,那是考上以后的事。我們應該乖乖地把教材里的要點答上去,輔之以自己組織的要點解釋(力求與教材的意思一致),我們的分數也會乖乖的,不會溜走!
總之,開卷有益,多讀有理;但同時,我們也要記住:作為一個標準化選拔考試,考研復習以及答卷都要以我們的教材為綱!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