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科研成果的統(tǒng)計分析表明,極少數的研究單位產出了大多數科研成果,而絕大多數研究單位只產出了少量科研成果。用適當的方法找到各學科的高產出單位就能實現使成績優(yōu)秀的考生一步到達中國科學前沿的目的。經過對多種方法的對比試驗,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 比較終選擇了數學上比較經典的黃金分割點來達到上述目的。
例如, 用黃金分割確定的 37 所研究型大學,數量僅占全國普通本科大學總數的 6% ,但學術成果卻占全國大學學術成果總數的 61.80% 。 這 37 所大學的研究生院是中國大學研究生教育的脊梁。在《中國大學評價》的研究型大學遴選過程中,沒有學科平衡,也沒有地區(qū)照顧,科研實力和學術水平是唯一的標準。中國大學中的一流研究生院就是從研究型大學中產生的。武書連認為,如果考生比較感興趣的大學不在一流研究生院中,可以放棄一流研究生院,選擇另外 23 所研究型大學。這 23 所研究型大學的綜合實力有不少并不在一流研究生院之下,只是缺少符合一流研究生院標準的學科門而已。
2005 年度 中國研究型大學名單見下表。
2005 年度 37 所研究型大學名單
(注:《 2005 中國大學研究生院評價》完成時,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尚未合并,故本評價將兩校各自單列。)
排名 |
校 名 |
省份 |
1 |
清華大學 |
京 |
2 |
北京大學 |
京 |
3 |
浙江大學 |
浙 |
4 |
復旦大學 |
滬 |
5 |
南京大學 |
蘇 |
6 |
上海交通大學 |
滬 |
7 |
華中科技大學 |
鄂 |
8 |
武漢大學 |
鄂 |
9 |
中山大學 |
粵 |
10 |
吉林大學 |
吉 |
11 |
四川大學 |
川 |
12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皖 |
13 |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
黑 |
14 |
西安交通大學 |
陜 |
15 |
山東大學 |
魯 |
16 |
天津大學 |
津 |
17 |
南開大學 |
津 |
18 |
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 |
京 |
19 |
中南大學 |
湘 |
20 |
北京師范大學 |
京 |
21 |
廈門大學 |
閩 |
2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京 |
23 |
華南理工大學 |
粵 |
24 |
東南大學 |
蘇 |
25 |
同濟大學 |
滬 |
26 |
中國人民大學 |
京 |
27 |
大連理工大學 |
遼 |
28 |
西北工業(yè)大學 |
陜 |
29 |
東北大學 |
遼 |
30 |
中國農業(yè)大學 |
京 |
31 |
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 |
滬 |
32 |
華東師范大學 |
滬 |
33 |
蘭州大學 |
甘 |
34 |
華東理工大學 |
滬 |
35 |
北京科技大學 |
京 |
36 |
北京理工大學 |
京 |
37 |
重慶大學 |
渝 |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綜合實力縱覽
(摘自武書連主編、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學選專業(yè)-2006考研擇校指南》)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