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大學教育高中化、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趨勢已經出現。”在近日召開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第四次工作會議上,中科大常務副校長侯建國這樣說。(7月17日中國青年報)
“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大門,在人們的印象中,好像是叫“研究生擴招”踢了一腳,緊跟著“嚴峻的就業形式”這廝一腳就把它給踹開了。其實不然。不能很好地定位本、碩、博三階段的教育目標,才是目前“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根本原因。
本科教育旨在培養寬口徑、厚功底的“通才”;碩士階段則是培養創新型、專業型的過渡性人才,為博士階段的學習做準備。獲得碩士學位者可以選擇繼續攻讀博士,也可以選擇就業,而博士學位則目的明確,就是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研究人才。
但是,因為國家沒有很好的為這三者的培養目標定位,定位不清,就造成了一系列問題。碩士生、博士生本應該是專業型的“精英”人才,培養目的不明確,就可以漫無目的擴招,國家花了那么大財力培養人才,卻難保其“精”,導師像“牧羊人”一樣散養為數不少的弟子,研究生們不能“登堂”更難“入室”。經過三年學習后,他們成批地涌向社會,因為人數過多,不可能全部從事專業工作,其中的一批人在社會上擇業后,因為學習的專業面過窄,使得他們難以很好地勝任工作崗位,從而遭到社會對高學歷人群的詬玻
定位不清,快速制造的精英過多,尤其在目下教育與就業直接掛鉤的情況下,隨著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學校也更多的弱化了“研究生”培養的專業意義,而出現了把研究生等同于本科生看待的情況。在許多名校,研究生在市場上找到的工作,多還不及本科生。而無論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對學校而言,只不過是反映在“就業率”里的一些數字。如此一來,“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傾向,則成為一種經市場評判過的畸形發展方向。
如此現狀,不僅嚴重地偏離了研究生教育是國家“精英人才”教育的初衷,在教育投資方面造成巨大的浪費,而且也破壞了國家的人才培養環境。因此,要去此弊,教育部門當重新定位三個階段的學位教育目標,以期精化國家的專業人才,為國家節約人才培養資本,同時優化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