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講述我的考研歷程。我希望用我三年多的經歷,去年近十三個月的復習過程,四月初三天的面試過程,寫下的3000多字有關考研的感想,能引起大家三十分鐘的思考。
“從自己身上吸取經驗教訓,是聰明;從別人身上吸取經驗教訓,是智慧”——我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給大家一些思考,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前序
八十年代出生的我非常的頑皮,但也非常的聰明。我從小就被寄予很高的期望:將來去北京、上海或者出國之類的。在母親的耐心正確的教導下,我非常順利地的考取了一所重點大學,而且是一個熱門專業。4年后(03年),我畢業了,又非常順利了地找到一份別人看來非常不錯的職業。剛畢業那時,和眾多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一樣,不知天高地厚,總以為自己非常了不起,肯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來到單位干了幾個月,發現現實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一個本科生屁都不算一個,經常遭別人冷眼,不受領導重視,很多瑣碎跑腿的事情都叫你做,做好了還不是你的功勞………就算能力比別人強又怎么樣?別人是碩士畢業!哎,那時我開始深刻體會到:“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開始后悔當初大學畢業的時候沒有聽從母親那“一定要考上研究生”的教導。其實母親在我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就給我打了“預防針”:上大學不要貪玩,不要談戀愛,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一定要考上研究生!
工作的不怎么順心讓我意識到,一定要發奮考研!其實受到母親的耳濡目染,考研這個信念已經深入骨髓。我知道:二十多年來,我始終是家人的驕傲,我身上縈系了太多人半生一世的愛與期盼,我不能讓他們失望,也不能讓自己失望,更不可能就這么放棄自己早已深入骨髓的信念與愿望。
我也清楚:現在是我再賭一把的時候了,如果我現在不賭,就再也沒有賭的機會了,因為我唯一可以做賭注的,就是青春。那一年(去年),我剛好是第二個本命年!
一、為什么要考研?
從大三下學期(02年5月份),家里就一直說要考研,并且給了大力的經濟支持:在外面租房子,每個月300元,租了近一年。參加各種輔導班:政治,數學,專業課。每門三、四百,加上各種復習資料,花了家里好幾千大洋。但是,我內心卻不怎么愿意考,感覺讀書沒勁,讀了十幾年書,讀膩了,想工作工作再說(我想在座的也有不少同學有這種想法)。懷著這種思想復習,結果可想而知。所以我告誡在座的各位同學,對于考研,主要要擺好心態。你要非常清晰地分析自己內心深處是否有個聲音:我不愿意考,我不想考。
1.社會的壓力。如今本科生當以前的專科生用。就業難,或者說就業不好。為了提高自身社會競爭力,暫時逃避就業的壓力,選擇考研。不知大家是否有這么一個感覺,本科生和專科生差不多,但是研究生和本科生就是質的差別了:再好的本科生也比不上一個差的研究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2.家庭的壓力。家長希望兒女繼續深造,將來光宗耀祖。其實家庭的壓力是家長們在社會的壓力下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表現。
3.自身的壓力。很大一部分是工作以后再考。有比較迫切的愿望提高自我,進行深造。也有很多是由于工作不理想,要考研。因為“如果你無力改變現實,你就改變你自己”。如果你連自己都改變不了,你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庸俗。任何能積極改變自己的人,都能出人頭地。
④。隨大流。看到別人考,覺得自己如果不考,顯得比較落后。
⑤。證明自己。高考的差強人意讓很多人選擇考研。而且考的就是高考當時沒有考上的學校,通過努力,既彌補高考的遺憾,又證明了自身的能力。“放羊人”的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有人問放羊的小孩,“你為什么放羊?”“賺錢”“賺錢做什么?”“娶媳婦”“娶媳婦做什么?”“生孩子”“生孩子做什么?”“放羊”……一個人奮斗目標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人生的品質和未來。
二、考研的心態
很多人不考是因為覺得自己考不上,或者說有相當一部分人都覺得自己考不上(特別是考比較好的學校的時候),其實考研就看你從現在到考試那段時間的復習成效,與自己之前的成績沒有太大的聯系。不管你的基礎再差,考研都不是癡人說夢。很多人足夠聰明,但只考了不到300分。你要問問你自己,你是否能全心全意去對待考研!我們每個人都不甘于平庸、貧窮和被忽視。每個人都有極大的潛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命運的建筑師。通過后天努力,人其實是能夠改變很多事情的!
考研其實也失去了很多東西,大三下學期、大四上學期基本上不聽課,有很多知識都沒有學——或者說不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學一些非常有用的東西(比如參加全國電子設計競賽);會耗費一定的金錢(買資料,租房子等);沒時間陪女(男)朋友,感情可能會被沖談;有可能錯過找工作的比較佳機會…………但是,漫長考研日子的孤獨,考研期間和愛人的沖突,考研和工作的兩難選擇,考研失敗后的失望與惶恐,無一不是磨練,而當這些被逐一克服后,我們會發現,在以后的日子里,當我們再次面對坎坷磨難時,已能平常心待之,或者這才是考研的真正意義。
真的,考研讓我長大了許多,不僅是意志與理性上的,更是心境與心態上的,對生活感恩,對生命有信、有望、有愛。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從現在到明年1月,比較多也就八個多月的時間。這八個月在人生道路上只不過是短短的一瞬,考研的磨礪或許一輩子再也不會遇到了,但是不管比較終結果成敗與否,考研的磨礪將是一輩子的財富!
大多數人從5月(當然,有些過了春節就開始了)開始復習,剛開始復習的時候總是雄心萬丈,大有不考上絕不善罷甘休的感覺。隨著復習的深入,各種各樣的困難顯現出來,各種各樣的打擊(包括打擊自信心)也隨之而來,人也逐漸疲憊…………,很多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逐漸放棄,或者說復習成效逐漸下降,到比較后,都有“堅持不下去了”的感覺。所以,大家一定要調整好心態,每每我看不下書的時候,我就一個人獨自漫步在美麗的校園里,不敢想“考不上怎么辦”,而是拼命去想考上后將如何如何好,并對自己說:“前面有這么好的東西等著你,你怎么能夠不努力?”
11月現場報名后,人馬上就有了一種令人惶恐的壓力感,這種壓力仿佛將我又一次帶回到高考前的那種狀態,同時也使我的學習變得更加瘋狂。偶爾,學習過程中也會有一種孤單、寂寞或煩躁的東西莫名地從心中某個角落一絲絲冒出來,使你再也無法安靜地做在書桌前。每個考研人都有感到寂寞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大家可以在網上看看別人的故事,讓自己感到此刻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還有很多人也在不停地為考研奮斗著。或者徑直走上樓頂,對著天空大吼幾聲,發泄發泄心中的煩躁。
三、考研公共課的復習
很多人都問,是否有必要參加輔導班。其實輔導班要看你自己。不管是政治、數學還是英語的輔導班,在參加之前,都要先把該門課的內容過一遍,否則去輔導班充其量也只是埋頭抄筆記,沒有任何效果的。但是對于政治的沖刺班,我個人覺得可以去一去,畢竟人家是專業輔導,對出題有一定的研究,就當作比較后的押寶。政治沖刺班一般比較后都有外面市場上買不到的幾套內部題,不妨背背。當然,如果有專業課的輔導班,不管花多少錢都要去聽的,——命中率高嘛。
我來談談公共課數學和英語的復習。只要是考通信類專業,數學肯定是考數一,對大多數人來說,數學都是強項。但是,我個人的感覺是,強項不等于高分。大家是07年考研的,那么現在肯定已經開始復習了。很多人有個錯誤的認識,一開始復習,不管三七二十一買本大部頭就啃了起來。其實這個看個人的基礎,數學里面,概念非常非常地重要。復習的過程中,數學比較忌諱的就是“概念不清,定義不明”。因為基礎不牢固,所以對大部頭里的題目,做起來好像老是半懂不懂,一知半解,而且做了還老忘——這個就是因為基礎不扎實。所以我個人建議可以先把書里的知識點過一遍,把書本配套習題解的經典例題做熟一遍,這樣再看大部頭效果就出來了。
數一知識點多,考的面廣,我個人強烈建議,一定要注意總結歸納,像背政治一樣,對高數(上、下),概率,線形代數里的知識點有個知識框圖。大家仔細總結就會發現,其實數學里的知識點的承接性非常強,往往下一個知識點就是前一個知識點的運用或深化。有了個知識框架,你才真正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些知識點比較薄弱,哪些知識點有待加強。從現在開始,1個半月可以把書本過一遍,到了7、8月份,就可以看大部頭了。(7、8月是豐收的兩個月,因為這兩個月對于大多數考研的人來說可以真正放下所有的事情,一心一意復習)。這個時候也可以適當的做一下真題或者模擬題,找出自己到底哪個知識點沒有復習好。做真題和模擬題是一個快速提高有效途徑。9月份以后,應該堅持1個月做兩份模擬題(或者真題),而且要完全按照考試的要求來做:
一、不看書本;二、按3個小時標準時間來完成;三、按照考試的安排,應該把做題的時間安排在上午完成,以適應考試的大腦活躍程度;四、由于9月份的復習已經開始進入白熱化,時間往往不夠用,做模擬題的時間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占用,所以要保證做題的時間(比如說安排在每月的15號和30號早上)。
大家一定不要忽略做真題或者模擬題的效果,我們回憶一下高考是怎么過來的,還不是在一次次模擬考試備戰中成長的嗎?
至于參考用書,大家以節約為主,如果去年有師兄師姐上了,就用他們的就是了。如果沒有熟人,那只能自己去買了,高數(上、下)的教材應該是同濟版(第四版,第五版都可以)的比較為經典;線代找本知識點講得比較細,比較透的(有些講的很簡單,如同濟第四版版);概率應該是浙大二、三版的比較好——當然,以上只是個人感覺,僅供參考。至于大部頭,我個人覺得,陳文燈的高數不錯,不過有時候太注重方法和技巧,但是線性和概率就一般了;黑博士的注重基礎,他們的1000題例題精,普遍不怎么難——其實不管你用誰的書,關鍵還是看你自己的消化能力,看你自己怎么樣把書翻厚(翻多了書舊了就厚多了),把書讀薄(把知識消化了就薄多了),在這里,我還是再次強調,大家一定要注意總結歸納!
英語對于某些人是長項,但是我相信,在中國應試教育體系下,英語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是個弱項。而且對于學理科的來說,數學和專業課,只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肯定會大有收獲;英語就不一樣,對于英語的學習,很多時候是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的,并不是說你看得越多,分就越高。這不一定!很多人從一開始復習就堅持每天看2個小時的英語,考完出來英語連線都不上。另外,考研英語和六級英語沒有太大的聯系,過了六級考研英語40分以下的多得是。六級英語閱讀只要求你知道四個答案中哪個答案是正確的就可以,選項之間區別很大;而考研英語閱讀考得比較細,選項之間意思、描述相近,干擾性強,要求你找出四個答案中哪個答案更準確,更接近題意,更符合作者意圖!——這是兩者比較大的區別,另外,六級英語要考聽力,而考研英語則不要求。所以,就算你過了六級,也不要放松對英語的學習,以免大意失荊州。
我個人而言,考研的整個過程中,我一直堅持背單詞,一天都沒有間斷過。因為我相信單詞是考研英語這座大廈的一磚一瓦。也正是有了每一塊磚,每一塊瓦,這座大廈才得以把地而起~!但是背單詞人人都有一個感覺,背了會忘,而且忘得很快。背了后面的忘記前面的,今天背了忘記昨天的……我覺得,單詞的記憶在于重復!“重復,重復,再重復”就是我背單詞的格言。我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來背單詞。關鍵是怎么利用?相信大家都有mp3,而且大家也知道mp3都有顯示歌詞的功能,我就是利用mp3來背單詞的。下面詳細說說我背單詞的過程。
首先,我用的詞匯是思馬得(smart)詞匯
這個詞匯書的特點是不按照英文字母的排列順序排列單詞,而是由一個單詞,引出意思相近,讀音相近,拼寫相近的單詞,交叉對比記憶。
這個詞匯書配套的磁帶有2盒,共4面。每面60分鐘,總共就4面×60分鐘 / 面=240分鐘。我使用mp3分割工具將其分割為24個小文件,每個10分鐘,總共也是24個×10分鐘/個 = 240分鐘。分割之后,記憶起來就非常方便了。每個文件只有10分鐘,如果你一天聽4個文件(40分鐘),6天(約1周)就可以背一遍,一個月就可以背4遍;如果你每天聽2個文件(20分鐘),12天(約半個月)就可以背一遍,一個月可以背2.5遍。這樣就可以把一天中非常零散的時間集中起來:等公交車,坐公交車的時間,走路(或者騎車)上班的時間,在飯堂排隊買飯的時間,甚至上廁所的10分鐘時間都可以背上百個單詞(聽背單詞的時候,如果你忘記了這個單詞是怎么拼寫的,可以隨時看mp3,大家都知道是同步顯示的)…………,如果你是在職考研,而且又經常開些無關痛癢的大大小小的會議,那么在耳朵里塞個耳塞是比較好的選擇。我也是在職考研的,去年7、8月正好我們單位進行黨的先進性教育活動,經常開大會,而我必定有一個耳朵是塞著耳塞的,領導問起,我就說是手機震動時帶的耳塞。
從去年5月一直到今年1月考試,我沒有專門花過時間背過單詞,到是mp3的電池是2天用掉1粒(1粒可以用4個小時左右)。到考試的時候,我對這本詞匯書已經滾瓜爛熟了,聽完一個詞,就知道下一個要念的詞是什么了。有了扎實的詞匯基礎,信心大增,對英語的感覺就是:反正我已經背熟單詞了,那肯定是沒什么問題了。接下來就應該做閱讀理解,大家做的時候也要嚴格按照考試的要求,在保證速度的情況下,不查詞典、文曲星,把四篇閱讀理解做完了才去對照答案,而且做閱讀的時間應該是下午——同樣是為了適應考試的大腦興奮度。有了詞匯量,難道你還怕英語不成?當然,我只是列舉一個方法,至于用什么樣的詞匯書,這個方法還有哪些地方不適合你,那要看你自己改進了!
關于政治,我覺得我自己沒有什么發言權。我是一個理科主義者,對政治真的一點的都不感冒,一看政治就犯困,根本就看不下,不過本人平時到是挺喜歡看時事新聞,國際國內的大事。直到考試前,我政治沒有系統地復習過,沒有系統地做過題,就是考前三天從朋友那里復印了幾套內部預測題背了一下,居然讓我考了60分!我的 有關政治的復習資料幾乎是9.999成新的,早知道就不買了,呵呵!不過對于政治,我自己的體會是:字跡一定要寫清晰,不要潦草!
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師,每天改那么多的卷子,如果有一份卷子自己潦草,你還有心情仔細去看嗎?另外,一定盡量要把卷子寫滿,特別對于論述題,不要空地方出來,如果實在沒有東西可寫,就重新抄一段題目的材料,湊字數。也許是以上兩點再加上本身的一點運氣,才讓我考了60的吧。60雖然不高,但是對于基本上沒有任何付出的我來說,已經心滿意足了!
其他
關于專業課的復習,那要對癥下藥了,我和大家考的專業課都不一樣,這里就不浪費大家的時間和精力了。但是,專業課一定要看你所考學校所考專業的指定教材!畢竟,同樣的課程,同樣的內容,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講敘,不同的側重點!(我是考通信專業的,有關專業課的體會大家請看另外一篇帖子“我的考研歷程——從清華電子系到華工電信學院,再到成電1系”)
關于選擇學校。選擇學校的時候首先要認清自己的實力,不能狂妄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要客觀評價所考幾門科目中,自己哪門是拉分科目,哪門是保線(爭取過線)科目。如果政治英語數學專業課都是強項,那么報清華北大不成問題,但是如果有一兩門不怎么有把握,就報差一點的學校。選擇學校的時候有一個因素很重要,比較好有自己的同學,朋友或者親戚在那個學校,這樣對于考研的信息、聯系導師、獲取資料等都非常的方便。
另外,計劃對于復習也很重要,要制定一個行之有效的計劃,并且要堅持下去!比如一天要用多少時間看數學,多少時間看英語,多少時間看專業課,等等。計劃要因人而異的,這里就不多說了,但是有一個原則,就是保證每天看書的時間至少10個小時(當然要有適當的運動和休息)!
關于復試,我的感受是,復試的重要性不亞于初試。如果要寫我的面試的經歷的話,又可以再寫3000字了,篇幅的緣故,我這里就不詳細敘述了,以免累壞了大家的眼睛。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