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哲學的研究方式是“概念——判斷(關系)——推理(方法論)”。下面解析馬哲部分最重要的五個考點,按照這個研究范式為大家分析展示。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概念 | 同一性: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 |
斗爭性: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 | |
判斷 (關系)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結、相互制約的 |
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 | |
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 | |
推理 (方法論) | 必須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概念 |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
矛盾的特殊性: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 |
判斷 (關系)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
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 | |
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 | |
推理 (方法論) |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
事物發展的量變和質變
概念 | 量變: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動,是保持事物的質的相對穩定的不顯著的變化 |
質變: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 | |
判斷 (關系) |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 |
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 | |
推理 (方法論) | 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形式和狀態,體現了事物發展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
認識與實踐
概念 | 認識: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
實踐: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 | |
判斷 (關系) | 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
認識、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 |
實踐是認識的起點,也是認識的歸宿,是全部認識的基礎 | |
推理 (方法論) | 尊重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 |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概念 | 感性認識:認識的低級階段,是人在實踐中通過感官對事物外部形態的直接的、具體的反映 |
理性認識:認識的高級階段,是人通過思維對事物內部聯系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 | |
判斷 (關系) | 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互相依存 | |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又是互相交織、互相滲透的 | |
推理 (方法論) | 勇于實踐,深入調查,獲取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必須經過理性思考的作用,才能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7
2017.07
2018考研政治大綱形勢與政策"干貨"......
27
2017.07
2018考研政治史綱考點:中國近現代史中的“統一戰線”......
27
2017.07
2018考研政治史綱考點:中國近現代史中的“思想發展”......
27
2017.07
2018考研政治史綱考點:辛亥革命與二次革命......
27
2017.07
2018考研政治:中國的政黨制度......
27
2017.07
2018考研政治:新民主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