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整理的深圳大學法學院2018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詳情如下:以供各位考生參考。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深圳大學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批新設法律專業的綜合性大學。深大法學院前身法律系,于1983年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幫助建立,于1997年改建為法學院。依靠和發揮地處深圳經濟特區和毗鄰港澳的獨特優勢,深圳大學法學院現已發展成為集科研、教學、咨政三位一體的研究型教學單位。
作為深圳特區至今唯一的全日制大學法學院,現有在校研究生超過三百人,相關碩士研究生培養及學科建設情況包括:
1. 1998年6月,國際法學獲得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
2. 2006年1月,經濟法、刑法、憲法與行政法學獲得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3. 2006年2月,法學專業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
4. 2007年,獲在職法律碩士(JM)學位授予權;同年,獲法律碩士(非法學)學位授予權;
5. 2009年,獲法律碩士(法學)學位授予權;
6. 2011年1月,獲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7. 2011年6月,法學理論、民商法、訴訟法學獲得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8. 2011年12月,知識產權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獲得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深圳大學法學院專職教師梯隊建設合理,現有教授二十人、副教授二十七人、講師二十余人,多位教授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法學院師資隊伍具有以下明顯特點:
1. 學緣廣泛且國際化程度高。均畢業或來自數十所國內外知名院校,近半數教師曾別在世界知名大學留學、進修和交流,多位教師在國(境)外獲得博士學位。
2. 同行知名度高。所獲得的榮譽包括:第六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一人,第五屆全國人大杰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一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一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一人,廣東省十大杰出法學家二人,深圳市高層次專業人才二人。超過二十人(次)任全國性法學學術團體的理事以上職務,十余人任廣東省各類法學研究會的會長或副會長。
3. 高度注重法學理論與法律實務相結合。碩士生導師除在法學理論領域有高深造詣外,尤其關注法律實務問題。教師中有在人大任職常委委員、法委委員、內司委委員,有為政府或人大法律顧問,有超過70%的碩士生導師具有仲裁員或兼職律師資格,有在企業、非政府組織中擔任專家或顧問。
4. 年齡、學歷、職稱結構有優勢。平均年齡四十歲。高級職稱教師占70%,中青年教師全部具有博士學位。
學術帶頭人與學術骨干簡介:
黎軍:法學教授,深圳大學副校長。主要研究方向為行政法基礎理論、社會組織法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行業組織研究”、主持司法部、國家發改委體改司等課題。在《中國法學》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四十余篇,出版《行業組織的行政法問題研究》、《行業自治與國家監督——行業協會實證研究》等專著。
黃亞英: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大學法學院院長、深圳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現任深圳市五屆人大常委會常委、深圳市五屆人大法制委員會委員、深圳市法學會副會長、深圳市政府法律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鄒平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兼高級研究員。深圳市國家級領軍人才,深圳大學領軍學者。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應飛虎: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六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首屆鵬城杰出人才獎等榮譽多項。擅長對制度進行跨學科的研究,首提“權利傾斜性配置”這一概念,至今已被學界接受并較廣泛使用。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朱謝群: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十大杰出法學家,全國首批知識產權領軍人才。主要研究領域為知識產權法、民商法。在《中國社會科學》等權威、核心刊物及其他公開媒體發表論文約三十篇。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葉衛平:法學教授,廣東省十大杰出法學家,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理事、廣東省醫藥食品法研究會副會長。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等刊物上發表競爭法、產業法學術論文三十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多個省部級以上課題或項目。
學科建設:
法學院學科建設基本涵蓋所有二級法律學科,形成了各學科均衡發展、相互支撐的良性格局。具體學科方向包括:
1. 法學理論(030101)。該學科通過對法律思想史與法律制度史研究,致力于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學方法論、部門法理學等領域的研究,為依法治國、部門法制度完善、疑難案件對策思路等方面,提供法理學依據。
2.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030103)。該學科積極服務地方法治政府建設,并擁有毗鄰港澳的獨特地緣優勢。借助全國人大設立的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等機構,在學術研究、咨政服務、對港澳交流等方面成績卓越。港澳基本法研究走在全國前列。
3. 經濟法學(030107)。該學科重點研究規制理論及競爭法、消費者法、食品安全法等公權規制市場的法律。本方向教師累計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重點課題等項目二十余項,發表了一批創新性強、影響大的學術成果。該對規制工具、競爭法等的研究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
4. 國際法學(030109)。該學科擁有省內最早的法學重點學科,研究生培養時間長,榮獲首次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全國“第八屆Jessup國際法模擬法庭辯論賽”冠軍。在內地與香港區際法律沖突和國際經濟貿易爭端解決等領域具有優勢。
5. 民商法學(030105)。該學科切近經濟社會和法制建設的現實需要,法律與商業、理論與實務相融合的特點突出。教師國際化程度高,師資力量強,在民法與商事法領域形成立足實務問題導向的研究和教學特色。
6. 知識產權法學(0301Z1)。該學科適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需求,依托最高法院首批設立的省內唯一的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研究基地,其學術研究與智庫成果在國內影響力大。
7. 刑法學(030104)。該學科在保障人權和維護經濟秩序方面,具有顯明特色。在經濟刑法,特別是在金融犯罪、知識產權犯罪等領域,以及在港澳臺刑法、刑事偵查、法庭科學技術等方面優勢顯著,注重刑法理論與實務結合緊密。
8. 訴訟法學(030106)。該學科注重法律訴訟程序問題的研究。在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方面,關注與相應實體法的結合研究。高度結合特區司法實踐,重視實證分析方法和其他法學研究防范的綜合運用。
9.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0301Z2)。該學科致力于培養通曉勞動關系、勞動合同法、集體合同法、勞動爭議處理法、工會法、社會保險法、社會救助法、社會福利法的專業人才,以傳授專業知識和研究方法為主,注重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課程設置:
深圳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包括選修及必修課,由校內導師及校外導師聯合講授。為突出法律人學養之共性,各二級學科無論方向,均須開設法理學(法哲學與方法論等)及部門法理學(公法原理與私法原理等)。
此外,根據九個學科方向的各自特點,主要專業課程包括:
1. 中國法理學前沿問題、西方法哲學、法律史專題、法律思想史等;
2. 憲法基本理論、行政法基本理論、國際人權法、港澳基本法等;
3. 經濟法基本理論、競爭法、財稅法、金融法等;
4. 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基本理論、國際商事仲裁等;
5. 民法學專題、商法學專題、房地產法專題、證券法與破產法等;
6. 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
7. 刑法總論、刑法分論、刑法思想史、刑事訴訟法學等;
8. 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刑事政策研究、物證技術等;
9. 勞動法原理、社會保障法原理、勞動仲裁與訴訟、勞動法案例研究、社會保險法等。
為突出學以致用,法學院積極聘請實踐經驗豐富、勤勉負責的校外專家、學者、業界名人作為兼職校外導師,為碩士研究生開設講座或沙龍講授關于律師談判、法律盡職調查、取證與訴訟技巧、律師職業形象塑造,以及IPO、新三板、城市更新、私募股權投資、海外并購等法律實務專題,為畢業以后順利融入法律實務工作提供前期準備。
人才培養特色和優勢:
深大法學院培養了超過六千人的法律專才,其中80%以上法學院校友在深圳工作,校友資源優越。依托廣東省級名牌專業、特色專業和優秀的師資隊伍,我院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就業率及就業質量獲得社會贊譽。研究生教學和人才培養的特色和優勢如下:
1. 強調對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為適應高水平大學建設的要求,在研究生導師加強科研投入的同時,為學生創造了重視科學研究的學習氛圍。學院強調“科研就是思想”、“科研就是法律人的核心競爭力”的辦學理念。
2. 注重實務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實務教學包括旁聽法院庭審、假期調研、雙休日社會實踐、學生法律援助、法律實習等。學院建立了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深圳兩級人民法院、深圳律師協會、知名律師所等超過三十家的穩定實習聯系單位。聘請知名學者開設系列“學術講座”。聘請實務界人士主講 “法律實務精英論 壇”課程。
3. 出國深造、攻讀博士學位,以及各類大賽成績喜人。在第八屆JESSP國際法模擬法庭賽(中國)大賽中,我院學生代表隊獲得全國冠軍。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比賽中曾獲得省級二等獎、三等獎多項。每年還有眾多的碩士畢業生到港澳及國外知名大學留學深造或攻讀博士研究生。
2018年,法學院按法學一級碩士點招生,具體包括以下九個二級專業:
1. 法學理論(030101)
2. 憲法學與行政法(030103)
3. 刑法學(030104)
4. 民商法學(030105)
5. 訴訟法學(030106)
6. 經濟法學(030107)
7. 國際法學(030109)
8. 知識產權法學(0301Z1)
9.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0301Z2)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