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2018考研政治近代史第六章可能考察的簡答題

來源:網絡 時間:2017-07-14 13:40:01

  中國近代史綱要是考研政治的一大板塊,占據卷面14%的分值,同學們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中國近代史綱要解放戰爭的相關習題,2018考研政治近代史第六章可能考察的簡答題​,同學們可以檢測下自己的基礎復習效果!

  中國近代史綱要第六章可能考察的簡答題

  1、日本在中國占領區是如何進行殘暴的殖民統治的?

  (1)對臺灣的殖民統治

  自1895年開始,日本對臺灣50年的殖民統治。日本駐臺灣總督掌握立法、行政、司法、軍事權。

  (2)對東北的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在中國東北實行了14年的殖民統治。1932年3月建立的偽“滿洲國”聽命于關東軍司令部,次長都由日本人擔任。

  (3)扶植汪偽政權

  1938年12月,中國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叛國投敵。1940年3月,在日本的操縱下,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上述地區實質上成為是日本的獨占殖民地。

  2、簡述一二九運動及其意義?

  起因:華北事變后,中國民族危機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過程和口號: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在中國共產黨救亡圖存、全民抗戰的號召和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舉行抗日游行。喊出“反對華北自治運動”、“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代表性口號)等口號。游行隊伍遭到國民黨軍警鎮壓。12月16日,北平學生和市民1萬多人在天橋召開市民大會,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

  意義:(1)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并吞并華北的計劃。(2)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3)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3、簡述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的意義?

  事變的發生: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國共產黨抗日主張影響下,張學良、楊虎城毅然實行“兵諫”,扣留了前來督剿紅軍的蔣介石,提出了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召開救國會議等八項主張,這就是西安事變。

  和平解決及意義: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從民族利益出發,確定促成事變和平解決的基本方針,并派周恩來等組成中共代表團赴西安談判。經過和平談判,終于迫使蔣介

  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等六項承諾。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十年內戰的局面由此結束,國內和平基本實現。

  4、簡述戰略防御階段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作用及其潰退的原因。

  作用: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始終是中國抗戰的重要戰場,在全民族抗戰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戰略防御階段,但是,這些抵抗沒有達到維護領土的目的,國民黨正面戰場潰敗、中國迅速丟失大面積國土。

  原因:(1)中日國力和軍力對比的懸殊。(2)蔣介石集團實行的是片面抗戰的路線,將希望單純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規軍的抵抗上。(3)國民政府在戰略指導方針的失誤。在戰略戰術上,沒有采取積極防御的方針。

  5、相持階段到來后,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內外政策發生了哪些變化?

  國民黨在重申堅持持久抗戰的同時,其對內對外政策發生重大調整和變化。

  (1)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決定成立“防共委員會”,確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針。

  (2) 對抗戰在全局上逐漸趨向消極,保存實力;同時又限制、打擊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制造了反共“磨擦”事件。

  (3) 對外蔣介石將抗戰到底的含義解釋為“恢復到盧溝橋事變以前的狀態”。這標志著國民黨由片面抗戰逐步轉變為消極抗戰。

  6、抗日戰爭中形成了哪兩個戰場?它們的關系是怎樣的?

  (1) 中國抗日戰爭形成兩個戰場。一個是主要由國民黨軍隊擔負的正面戰場;一個是由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主擔負的敵后戰場。

  (2) 兩個戰場是戰略上的相互配合的關系。

  7、簡述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1)八路軍、新四軍采取“基本是游擊戰,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作戰方針。抗日游擊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2)在戰略防御階段,敵后的游擊戰是輔助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阻止了日軍進攻、減輕正面戰場壓力、促使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

  (3)在戰略相持階段,敵后游擊戰爭成為主要的抗日作戰方式。日軍逐步將主要兵力用于敵后戰場,以保持和鞏固其占領地。這種全面的消耗日軍,便贏來了戰略反攻。

  8、怎樣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原則的含義。

  (1)含義:中國共產黨強調,必須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原則,是既統一,又獨立。

  (2)具體運作:●共產黨必須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必須堅持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沖破國民黨的限制和束縛,努力發展人民武裝和抗日根據地;● 必須對國民黨采取又團結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方針。

  (3)目的和實質:目的是保持并發展革命力量已經取得的陣地;實質就是力爭中國共產黨對抗日戰爭的領導權,使自己成為團結全民族抗戰的中堅力量。這是把抗日戰爭引向勝利的中心一環。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14

2017.07

2018考研政治近代史第五章可能考察的簡答題

2018考研政治近代史第五章可能考察的簡答題......

14

2017.07

2018考研政治近代史第四章可能考察的簡答題

2018考研政治近代史第四章可能考察的簡答題......

14

2017.07

2018考研政治近代史第一章可能考察的簡答題

2018考研政治近代史第一章可能考察的簡答題......

14

2017.07

2018考研政治復習: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网站 | 亚洲精品一级Av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有声小说 | 亚洲最大色资源在线观看 | 亚洲老鸭窝一区二区 | 亚洲青青草原男人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