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體內環境:指細胞外液
2. 高滲性缺水;又稱原發性缺水。水和鈉同時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鈉,血清鈉高于正常范圍,細胞外液呈高滲狀態。
3. 低滲性缺水;又稱慢性缺水或繼發性缺水。水和鈉隨同時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鈉,血清鈉低于正常范圍,細胞外液呈低滲狀態。
4. 等滲性缺水:又稱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鈉呈比例的喪失,血清鈉仍在正常范圍,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也保持正常。
5. 低鉀血癥:血清鉀離子濃度低于3.5mmol/l
6. 高鉀血癥:血清鉀離子濃度高于5.5mmol/l
7. 呼吸性酸中毒:指肺泡通氣功能減弱,不能充分排出體內生存的二氧化碳,一致血液的P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癥。
8. 呼吸性堿中毒:指肺泡通氣過度,體內生存的二氧化碳排出過多,一致血的而氧化碳降低,引起低碳酸血癥。
9. 休克;是人體對有效循環血量銳減的反映,是組織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謝障礙和細胞受損的病理過程。
10.失血性休克:是一種循環血量減少性休克,各種因素造成全血或血液成分之一部分發生急速喪失,導致循環血量不足引起。
11.多器官功能不全:幾種臟器同時或相繼受損的情況。
12.感染性休克:敗血癥性休克或中毒性休克,由各種感染引起的休克
13.局部麻醉(部位麻醉、區域麻醉):指麻醉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使響應區域痛覺喪失,運動障礙,而病人意識清楚。
14.全身麻醉:指麻醉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使之抑制,病人的意識和痛覺喪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動減弱。
15.復合麻醉:將幾種麻醉藥物和或幾種麻醉方法配合使用。
16.基礎麻醉:利用某些藥物使病人進入類似睡眠(但非麻醉)的狀態。
17.低溫麻醉:有意降低病人的體溫以提高組織細胞對缺氧的耐受力。
18.表面麻醉:將穿透力強的局麻藥施用于黏膜表面,使其透過黏膜而阻值黏膜下的神經末梢,使黏膜產生麻醉現象。
19.局部浸潤麻醉:沿手術切口線分層注射局麻藥,阻值組織中的神經末梢。
20.區域阻值:圍繞手術區,在其四周及基地部注射局麻藥,阻值通入手術區的神經干和神經末梢。
21.神經阻值:是在神經干、從、節的周圍注射局麻藥,,阻值其沖動傳導,使其受支配的區域產生麻醉作用。
22.高敏反映:使用小量局麻藥后即出現毒性反映癥狀。
23.椎管內麻醉:將局麻藥選擇性的注入椎管內的某一腔隙,使部分脊神經的傳導功能發生可逆性阻值的麻醉方法。
24.腰麻:是將局麻藥注入蛛網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經根,阻值部分脊神經傳導的麻醉方法。
25.重比重液:比重較腦脊液高
26.低比重液:比重低于腦脊液。
27.硬膜外麻醉:將局麻藥注入硬膜外腔,作用于脊神經根,使一部分脊神經的傳導受到阻值的麻醉方法。
28.靜脈麻醉:麻醉藥經靜脈注入,通過血液循環作用于中樞神經系而產生麻醉方法。
29.靜脈復合麻醉:完全采用靜脈麻醉藥及靜脈全身輔助藥物而滿足手術要求的全身麻醉方法。
30.手術前期:從病人準備手術至進入手術室。
31.術后護理:是指病人手術后返回病室直至出院這一階段。
32.切口感染:是指清潔切口和可能污染切口并發感染。
33.感染;當細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后,破壞了機體的防御功能,在一定的部位生長繁殖,人體組織對該細菌極其毒素產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的炎癥反映。
34.急性感染:病程在3周以內。
35.慢性感染:病程超過2個月。
36.亞急性感染:介于急、慢性感染之間。
37.軟組織感染:是指發生于皮下、皮下組織、淋巴管和淋巴結、肌間隙極其周圍的疏松結弟組織間隙等處軟組織的外科感染。
38.疥:和由金黃色葡萄求菌和表皮葡萄求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皮膚單個毛囊和所屬皮脂腺的化膿性感染。
39.涌;是由金黃色葡萄求菌引起的多個相鄰毛囊和所屬皮脂腺、汗腺極其周圍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或由多個疥融合而成。
40.急性蜂窩織炎:是皮下、經膜下、肌肉間隙或深部蜂窩組織的一種急性彌漫性化膿性感染。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