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哲學
1.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們對于整個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世界觀人人皆有,普通人們的世界觀通常是自發的,而哲學則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哲學是依靠理論論證和邏輯分析系統地
回答關于世界的比較一般的問題。
2.哲學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哲學和具體科學存在著區別。具體科學的研究對象是世界某一領域的特殊規律;哲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世界發展的比較普遍比較一般的規律。
哲學和具體科學又存在著聯系。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同時又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我們既要反對用哲學代替具體科學的“代替論”;又要反對取消哲學指導作用的“取消論”。
3.哲學是關于方法論的學說
方法論是人們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根本方法。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一的,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二)哲學基本問題
1.哲學基本問題含義
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或者說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為第一性;其二,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是否具有同一性。
2.對哲學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所構成的對立
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個方面的不同回答,構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唯物主義主張存在決定思維,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主張思維決定存在,意識決定物質。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個方面的不同回答,構成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對立。可知論主張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論否認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具有同一性。
3.哲學基本問題兩個方面的關系
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的,其中,第一方面是主要的。
4.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之所以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理由
①物質和意識作為哲學范疇,是對世界上兩大類現象(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的比較高概括。研究這兩類現象之間的關系,乃是世界觀比較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任何哲學派別都不能回避的。
②對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哲學史上兩大基本派別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③對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決定著解決其他哲學問題的基本方向。
④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揭示了人類實踐的基本矛盾。人類的一切活動無非包括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兩個基本方面,這兩個方面實質上都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因此,對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就成為人們一切實際工作中的根本問題。
5.哲學的黨性
在哲學史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哲學流派,但任何一種哲學流派要么屬于唯物主義,要么屬于唯心主義,不可能超越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之外。堅持哲學史上只有兩大基本派別,否認“第三種路線”的存在,這就是哲學的黨性原則。
在階級社會中,哲學的黨性表現為階級性。一般地說,進步的革命的階級堅持唯物主義;而反動的沒落的階級堅持唯心主義。
6.哲學史上兩個對子的關系
在哲學史上,既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也有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①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交織在一起。辯證法可以和唯物主義相結合,也可以和唯心主義相結合;形而上學可以和唯心主義相結合,也可以和唯物主義相結合。
②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不是平行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
(三)哲學中的基本派別及其歷史形態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
唯物主義主張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主張意識是世界的本原,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
2.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形態
①主觀唯心主義主張人的精神(感覺、觀念等等)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主觀唯心主義的極端主張是唯我論,認為“我”的感覺是宇宙的本原。
②客觀唯心主義主張“客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客觀精神”的產物或表現。
3.唯物主義有三種基本形態
①樸素唯物主義。樸素唯物主義主張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但往往歸結為某一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樸素唯物主義和樸素辯證法自發地結合在一起。
②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繼承了古代唯物主義傳統,但有其局限性。其一,機械性,即把一切運動都歸結為機械運動;其二,形而上學性,即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待世界;其三,不徹底性,即自然觀是唯物的,但歷史觀是唯心的。
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它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自然觀和歷史觀在唯物辯證的基礎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4.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有其深刻的認識根源和社會階級根源。
唯物主義的認識根源是主觀和客觀相統一,認識和實踐相統一。唯心主義的認識根源是主觀和客觀相分離,認識和實踐相分離。人的認識是一個非常復雜、充滿矛盾的過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片斷(如感覺或概念)加以夸大,使之變成第一性的東西,就會導致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還有其社會階級根源。進步的階級由于其利益同社會發展趨勢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所以能夠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從而堅持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也有其社會階級根源。反動的剝削階級由于其利益與社會發展規律相矛盾,所以就要歪曲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從而堅持唯心主義。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舊哲學的比較基本的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實踐中堅持唯物主義,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反對唯心主義,糾正形形色色用主觀代替客觀、決定客觀的錯誤的做法
溫馨提示:歡迎加入2018年研究生考試QQ交流群371909432 、415272847;新聞傳播學考研群209694889;上海交大考研備考群377457338
歡迎關注研究生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