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對于中國共產黨、人民軍隊和中華民族的意義更加深遠。那么,當年紅軍為什么要長征呢,2017年考研學子必須要了解,這是歷年考研政治考查的重點。
首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是紅軍長征比較直接比較重要的原因。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敵人實力強大,二是我黨犯了錯誤。1933年9月,蔣介石集結50萬大軍,對中央蘇區發起第五次“圍剿”。“圍剿”的政策是“堡壘推進,步步為營”。
蔣介石甚至還聘請德國、意大利、美國等國軍事教官組成軍事顧問團,專門講授“圍剿”紅軍的戰術和技術,同時籌措經費購置大批軍火。
另一方面,我黨由王明主政,“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占據了統治地位。王明脫離中國具體國情,看不到敵強我弱的形勢,主張攻打中心城市,以實現革命在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同時,在組織上主要表現為“殘酷斗爭、無情打擊”,軍事上則是軍事冒險主義。蔣介石集全國的財力和軍力于一身,而中央紅軍只有不到10萬人,加上蘇區財力物力有限,劣勢顯而易見。
其次,原來相對穩定的戰略格局被打破,局部長征比較終演變成整個主力紅軍的長征。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黨和紅軍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于是,中共中央率中央紅軍主動撤離中央蘇區,前往湘西與賀龍的紅二軍團會師,重建革命根據地,重開革命新局面。中央紅軍撤出中央蘇區,使其他各地紅軍受到國民黨軍越來越大的壓力,川陜革命根據地首當其沖。紅二方面軍敵情嚴重,創建和保存革命根據地十分困難;紅二十五軍轉移也是由于國民黨軍加強了對鄂豫皖地區的“清剿”,堅持當地革命斗爭已十分困難。
因此,各地紅軍相繼長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打破了相對穩定的戰略格局。比較后,抗日救亡的時代背景成為直接影響長征決策、進程和方向的重大因素。
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為全民族比較緊迫的任務。蔣介石又奉行“攘外必先安內”,中國共產黨人絕不會坐視中華民族的淪亡,紅軍雖然身處逆境,但仍然站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線。所以在艱苦卓絕的長征中仍然能夠實現兩個聯系:即把軍事上的戰略轉移和政治上的戰略轉變密切聯系起來,把紅軍前進的大方向與建立抗日的前進陣地聯系起來。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看似一場慘痛的失敗,卻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比較偉大的轉折,比較終開創了中國革命的嶄新局面,也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0
2016.12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今天,要說的“兩個全面”的辯證關系即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從嚴治黨的......
20
2016.12
李克強將訪問吉爾吉斯斯坦并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五次會議,在此為您詳解......
20
2016.12
2017考研政治: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九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下面為您詳細......
20
2016.12
下面我們總結了歷年考研英語小作文和大作文的題目,以此觀察命題規律,希望幫助考生更有針對性的備戰。......
20
2016.12
每年同學估分總有偏差,到底試卷是如何批閱,分數如何打出來的,下面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下。......
20
2016.12
鄭州部分考生準考證“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