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一 事物普遍聯系原理
【原理內容】
1.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的聯系之中,沒有任何一個事物孤立地存在,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事物的普遍聯系是通過中介實現的。
2.事物的相互聯系即相互作用構成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
3.人們能夠發現事物的固有聯系,并能動地建立新的聯系,進而利用這種聯系來促進事物的良性發展。
【方法論意義】
人們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系,確立整體性、開放性的觀念,從動態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聯系。
考點二 矛盾同一性原理
【原理內容】
1.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它有兩個方面的含義:①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②矛盾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2.矛盾同一性對于事物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①由于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矛盾雙方可以利用對方的發展使自己獲得發展;②由于矛盾雙方相互包含,矛盾雙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③由于矛盾雙方彼此相通,矛盾雙方可以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而得到發展。(有時在第二問出現)
考點三 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
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矛盾的同一性是包含差別和對立的同一;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與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相結合,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事物的發展。
【方法論意義】
要一分為二,全面地看問題;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
考點四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
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2.矛盾的特殊性即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它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構成事物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3.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人的認識的一般規律是由認識個別上升到認識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辯證發展過程。(辯證法與認識論結合點)
【方法論意義】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正視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不同事物的矛盾。我們要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統一起來,認識事物既要從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導下去研究特殊性。
考點五 矛盾不平衡性原理
【原理內容】
1.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主要矛盾是矛盾體系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處于從屬地位、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2.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是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地位的一方。
【方法論意義】
解決矛盾時要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但要抓重點、抓關鍵、看主流。
再來梳理下辯證法部分知識點
辯證法(2個核心、3大規律、4對范疇)
2個核心:聯系、發展
聯系(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
1、(內部要素及相互之間的關系)聯系是指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以及事物之 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
2、(客觀性)聯系是客觀的,凡真實的聯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們可 以從事物的固有聯系中把握事物,但決不能用臆想的聯系代替真實的聯系,否則 將陷入詭辯論。
3、(普遍性)聯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內部和外部都處在相互聯系之中,世 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聯系中的一個環節并通過它體 現出聯系的普遍性。
4、(多樣性)聯系在內容上和形式上是多種多樣的。
PS:聯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質世界普遍地以系統的形態存在。
引申概念:系統(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和開放性)
a、(整體性)系統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整體特性;
b、(結構性)系統的性質不僅取決于構成系統的各要素的性質,更取決于這 些要素的組成方式即結構。
發展(永恒性、普遍性)
1、(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本質)是創新。
2、(永恒性、普遍性)過程論5要點:a、世界上沒有永恒存在的事物;b、一 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c、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轉化為其他事 物的歷史;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e、因此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 而不是具體事物的集合體。
3大規律:質變量變律、否定之否定、對立統一律
質變量變規律(區別與聯系-轉化與滲透)
1、質、量、度
a、質是一事物成為它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規定性。質和事物存在是直接 同一的。
b、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構成成分在空間的排 列組合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范圍、幅度和限度。要掌握適度原則。
2、量變和質變的關系
a、區別: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體現了事物的連續性;質變 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連續性的中 斷(即非連續性)。量變一般不顯著,速度緩慢,質變則變化顯著、迅速;事物變 化是否超越量變的范圍是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量變和質變的區別具有相 對性。
b、聯系:相互轉化和相互滲透
相互轉化:量變向質變轉化,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 果;質變向量變轉化,質變體現和鞏固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拓道路;
相互滲透:量變中滲透質變,即在總的量變過程中包含部分質變;質變中滲 透量變,即在質變中包含新質在量上的擴張。
3、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由部分質變到根本質變,在新質的 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相互交替、以至無窮。
否定之否定(辯證否定觀、否定之否定)
1、辯證否定觀
a、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兩種因素,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 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滅亡的因素;
b、肯定和否定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滲透;
c、辯證的否定是事物內在矛盾引起的客觀的自我否定:它是發展和聯系環 節的辯證統一,即揚棄。
2、否定之否定
辯證的否定是經歷兩次否定、三個階段的有規律的過程,即“肯定―否定― 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事物的這種否定之否定過程,從內容上看,是自己發展自 己、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的過程。
對立統一律(矛盾規律)(同一與斗爭、內因與外因、普遍與特殊、兩點與重 點)
1、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原理
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之間相互分離、相互排斥的性質和趨勢,同一性是指矛 盾雙方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吸引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聯 結、相互制約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斗 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
矛盾推動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 內部的矛盾性。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 第二位的原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即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絕對和相對 的關系,它們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b、區別:普遍(一般)只大致包括特殊(個別)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質;任何 個別都不能完全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c、聯系:一般存在于個別之中,只能通過個別而存在;任何個別都是一般, 都具有一般的本質或屬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和特殊的統一。普遍和特殊的區別 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4、兩點論和重點論的辯證關系原理
a、兩點論就是要同時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 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間的辯證關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
b、重點論就是在看到兩個方面的同時,必須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 盾的主要方面;
c、堅持兩點論反對一點論,堅持重點論反對均衡論;堅持兩點論中的重點論, 重點論以兩點論為前提;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統一的。
4對范疇:現象與本質、必然與偶然、原因與結果、可能與現實(辯證關系)
現象與本質
1、現象和本質是揭示客觀事物的外部表現和內在聯系相互關系的一對范疇。
2、區別與對立:
a、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 系和表面特征。
b、現象中有真象和假象。真象是從正面表現本質的現象,假象是從反面歪 曲表現事物本質的現象,不能把它同標志主觀反映范疇的錯覺混為一談。
c、現象和本質的區別與對立具體表現為:其一,現象是個別的、片面的。 本質是同類現象的共性。其二,現象是多變的,易逝的;本質是相對穩定的。其
三,現象表現于外,是表面的,可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質深藏于內,是深刻 的,靠理性思維才能把握。其四,現象是豐富多樣的,本質是單純的。3、辯證 統一:
本質是現象的根據,決定現象,總要通過現象來表現;現象總是表現著本質, 沒有不表現本質的現象:一切事物都有現象和本質的辯證統一。
必然與偶然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產生、發展、滅亡不同趨勢的一對范疇。
2、區別與對立:
a、必然性是指在事物發展中一定如此的趨勢;偶然性是事物發展中并非必定 發生的、不確定的趨勢;
b、必然性是由事物內部的根本矛盾決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決定的;
c、必然性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它決定事物的發展方向;偶然性則對事 物的發展起影響作用,它加速或延緩事物的發展。
3、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
a、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來;
b、偶然性一定與必然性相互聯系而存在,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偶然 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偶然性為必然性的發展開辟道路;
c、在一定條件下,兩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原因與結果
1、原因和結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繼、彼此制約關系的一對范疇。
2、關系特點:因果聯系有時間順序的聯系,總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后,但并 非任何前后相繼現象存在因果關系。
3、辨證關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轉化)
a、相互依存: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沒有無因之果和無果之因;
b、相互作用:原因引起結果,結果又反作用于原因,使結果轉化為原因, 原因則轉化為結果。
c、相互轉化:原因和結果的區分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在特定的因果 鏈條中,原因和結果的區分是確定的,不能例因為果或倒果為因。在不斷發展的 因果鏈條中,兩者的區分又是不確定的,即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也就是“原 因和結果經常交換位置”;
4、因果聯系具有客觀普遍性和復雜性。
PS:否認因果關系的客觀性-非決定論-唯心主義
可能與現實
1、可能性和現實性是揭示事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相互關系的一對范疇。
2、相互對立:
a、現實性是指現在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實際存在性,是已經實現了的可能 性。
b、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現實事物中、預示著事物發展前途的各種趨勢。
3、可能性的復雜性及可能性和現實性的相互依存和轉化
a、把握可能性這一范疇,要注意區分:可能和現實;可能和不可能;現實的 可能和抽象的可能即非現實的可能(看根據和條件是否充分,前是后非);多種可 能性(特別是兩種相反的可能);性的量,即概率的大小。
b、立足現實,認識可能性的復雜性,創造條件使事物的可能性成為現實。
溫馨提示:歡迎加入2017年研究生考試QQ交流群:371909432;2018年考研QQ交流群:415272847
歡迎關注研究生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9
2016.12
考研政治沖刺復習,考生要抓重點,結合政治大綱和歷年真題,小編為大家預測重要考點,剩下時間不多,大......
19
2016.12
在知道準考證上的考場信息之后,我們要做哪些事情才能確保考試當天一切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呢?......
18
2016.12
下面將為各位親愛的同學繼續奉上2017考研政治馬原必過知識點總結系列,希望同學們繼續耐心學習。......
18
2016.12
史綱部分 一、孫中山與中國共產黨關系 1、與時俱進的孫中山 十月革命爆發后,馬克思列寧......
17
2016.12
2017考研政治:沒有人可以不經歷失敗,但如果不斷抱怨,將永遠不會成功。......
17
2016.12
2017考研政治:我們每天睡前都要反省自己,今天的進度如何?遺留問題解決了么?明天的復習思路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