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復習已進入倒計時沖刺階段,為了方便考生復習,下面精選了2017考研政治中國近代史綱要部分的習題,供考生學習參考。
五四運動
一、單項選擇題
1.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
A.陳獨秀創辦《新青年》
B.民主和科學口號的提出
C.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
D.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
2.新文化運動是從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開始的,到2015年正好是100周年。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啟蒙運動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具有重要的意義。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新文化運動提出的基本口號是民主和科學
B.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是《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
C.新文化運動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
D.新文化運動為外國各種思想流派傳入中國敞開了大門
3.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與資產階級改良派、革命派思想宣傳相比,在作用上,“新”在
A.傳播了資產階級民權平等思想
B.絕對肯定了西方文化的進步性
C.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
D.深入研究和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4.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指出,前期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物“對于現狀,對于歷史,對于外國事物,……所謂壞就是絕對的壞,一切皆壞;所謂的好,就是絕對的好,一切皆好”。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他們
A.脫離廣大人民群眾
B.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縛
C.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
D.沒有接受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
5.“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五四運動后,馬克思列寧主義得到廣泛傳播。在中國比較早謳歌十月革命、比較系統的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是
A.陳獨秀
B.李大釗
C.毛澤東
D.瞿秋白
6.李大釗明確地把馬克思主義稱為“世界改造原動的學說”,并且對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和階級斗爭理論作了比較系統介紹的文章是
A.《庶民的勝利》
B.《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
C.《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D.《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
7.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導火線是
A.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
B.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
C.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D.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8.著名學者胡繩說:“近代中國在20世紀初處于一個社會大變革時期,中國由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折,這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決定性的因素是
A.中國共產黨的建立
B.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
C.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D.無產階級力量的壯大
9.1919年5月爆發的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關于這個運動說法正確的是
A.學生開始成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主力軍
B.北京始終是運動的中心
C.是一次有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的真正群眾運動
D.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
10.1919年5月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事件。關于這個運動說法正確的是
A.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中國革命從此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B.工人階級開始代替資產階級成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主力軍
C.促進了新思想的傳播,為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準備了理論基礎
D.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二、多項選擇題
1.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有
A.《新青年》雜志
B.《時務報》
C.新民學會
D.北京大學
2.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是民主和科學,在五四運動前,作為新文化運動基本口號之一的民主的含義是指
A.多數人的民主
B.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制度
C.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思想
D.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民主
3.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被稱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主要是因為
A.馬克思主義已經廣泛傳播
B.中國革命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
C.無產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
D.具有以往革命運動不具備的廣泛性和徹底性
4.1920年9月,陳獨秀發表文章,公開宣布:“我承認用革命的手段建設勞動階級(即生產階級)的國家,創造那禁止對內對外一切掠奪的政治、法律,為現代社會的第一需要。”這表明
A.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新文化運動的精神領袖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
B.早期馬克思主義者開始準備通過暴力革命方式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C.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開始反思并批判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
D.高舉民主和科學旗幟,清除舊思想仍然是新文化運動的主流
5.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運動越出知識分子的范圍,發展為全國規模的具有廣泛群眾性的愛國政治運動,其中包括
A.農民階級
B.工人階級
C.城市小資產階級
D.民族資產階級
6.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的新階段即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五四運動是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所不具備的一些特點,主要是
A.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B.是一次有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的真正的群眾運動
C.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D.發生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后,發生在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新時代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
【考點】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標志
【解析】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所以答案選A。
2.【答案】C
【考點】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的意義
【解析】1919年五四運動以前的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新文化反對封建主義的舊文化的斗爭,不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所以答案選C。其他選項都是關于新文化運動的正確表述,所以ABD項不選。
3.【答案】C
【考點】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的意義
【解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以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和與傳統觀念徹底決裂的激烈姿態,對封建專制主義、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喚醒了一代青年,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這是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所沒有的,所以答案選C。AB沒有體現“新”,D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沒有做到的,故ABD不選。
4.【答案】C
【考點】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的局限
【解析】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的許多領導人物,還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他們使用的方法,一般地還是資產階級的方法,即形式主義地看問題的方法,出現了絕對好或者絕對壞的情況,所以答案選C。
5.【答案】B
【考點】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解析】在中國大地上率先舉起馬克思主義旗幟的,是李大釗,他是中國的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所以答案選B。
6.【答案】C
【考點】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解析】1919年9月、11月,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明確地把馬克思主義稱為“世界改造原動的學說”,并且對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和階級斗爭理論作了比較系統的介紹,所以答案選C。《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的勝利》兩篇文章,深刻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本質,熱情歌頌了十月革命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歡呼“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是毛澤東的文章,提出“農民問題是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所以ABD項不選。
7.【答案】D
【考點】五四運動的發生原因
【解析】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所以答案選D。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是五四運動爆發的階級基礎,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是五四運動爆發的時代條件,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是五四運動爆發的思想條件,所以ABC項不選。
8.【答案】D
【考點】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
【解析】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是領導階級的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所以無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是中國由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折的決定性因素。所以答案選D。
9.【答案】D
【考點】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
【解析】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功,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所以答案選D。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主力軍是農民階級;從1919年6月5日起,運動的主力由學生轉向了工人,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到了上海;五四愛國運動突破學生、知識分子的狹小范圍,發展成為有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范圍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沒有農民階級;所以ABC項不選。
10.【答案】D
【考點】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
【解析】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所以答案選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力軍是農民階級;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但是它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提供了思想條件;所以ABC項不選。
二、多項選擇題
1.【答案】AD
【考點】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解析】新文化運動以《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為陣地,所以答案選AD。《時務報》是維新派主辦的報紙;新民學會是毛澤東和蔡和森在俄國十月革命以后成立的革命團體,它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組織;所以BC項不選。
2.【答案】BC
【考點】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
【解析】1919年五四運動以前的新文化運動所宣揚的民主還是資產階級的民主,即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制度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思想,所以答案選BC。五四運動以后,新文化運動的民主發展為多數人的民主,即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民主,所以AD項不選。
3.【答案】CD
【考點】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
【解析】五四運動是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所不具備的一些特點。主要是:第一,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第二,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功。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第三,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所以答案選CD。 通過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而不是“已經”廣泛傳播;雖然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但是它的革命性質沒有變化,依舊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所以AB項不選。
4.【答案】AC
【考點】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
【解析】陳獨秀的文章發表于1920年,也就是五四運動之后。他提出“用革命的手段建設勞動階級(即生產階級)的國家”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體現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新文化運動的精神領袖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創造那禁止對內對外一切掠奪的政治、法律”體現了對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反思和批判;所以答案選AC。其他選項在題干中無從體現,所以BD項不選。
5.【答案】BCD
【考點】五四運動的發展過程
【解析】五四愛國運動突破學生、知識分子的狹小范圍,發展成為有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范圍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所以答案選BCD。五四運動中沒有農民階級參加,所以A項不選。
6.【答案】ACD
【考點】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
【解析】四運動是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所不具備的一些特點。主要是:第一,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第二,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功。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第三,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所以答案選ACD。五四運動是有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范圍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沒有農民階級,所以B項不選。
溫馨提示:歡迎加入2017年研究生考試QQ交流群:371909432;2018年考研QQ交流群:415272847
歡迎關注研究生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07
2016.12
考研政治史綱精選習題......
07
2016.12
考研政治......
07
2016.12
考研政治史綱精選習題......
07
2016.12
考研政治史綱精選習題......
07
2016.12
考研政治中,知識點既多又亂,記憶起來比較困難。但是,如果建立起框架脈絡的話,可以使得記憶事半功倍......
07
2016.12
考研政治史綱精選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