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考研政治形式與政策:大國關系

來源:萬學總部 時間:2016-12-02 08:50:53

  考試臨近,小編整理了考研政治形勢與政策:大國關系,僅供考生參考。

  1.冷戰后大國關系的深入調整

  第一,20世紀90年代初發生的大國關系的調整,主要的是兩極格局崩潰的結果。

  第二,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的調整,主要是各大國從自身利益出發,為尋求有利于自己的國際環境和謀求在新的世界格局和秩序中的有利地位而進行的。

  第三,科索沃戰爭、“9·11”事件和美國入侵伊拉克等重大國際事件推動了大國關系的進一步調整。

  第四,新世紀初,大國關系的調整增加了新角色——印度。

  2.大國關系調整的特點

  (1)實用主義主導了大國關系的調整,冷戰結束后,各大國關系的調整都根據國家利益,而非意識形態。

  (2)大國之間基本上不互為戰爭對手或者不明確地將對方視為敵人,盡力避開公開隊戰。

  (3)大國之間既互相借重,又互相制約,既互相合作又彼此爭奪,是當今大國伙伴關系的主要內容。

  (4)美國是大國關系調整的中心,其他大國關系的調整受美國的影響。

  (5)不存在其他大國聯合起來反對美國的前景。

  (6)世界次等大國在大國關系調整中的重要性不斷加強。

  3.中國與大國關系

  中共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舞臺的總體外交戰略布局。

  大國之所以是關鍵,至于其是決定國際戰略格局與影響中國外部環境的主要因素。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在“大國是關鍵”的外交布局上“穩中求進”,首倡“新型大國關系”。“新型大國關系”是對歷史上反復出現的霸權國家與崛起國家之間零和競爭、相互對抗乃至兵戎相見所謂“定律”的根本否定,是中國當代領導人從新的全球化時代背景出發,順勢而為、與時俱進的開創性戰略思想,不僅完全順應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而且充實完善了中國和平發展的對外戰略,也展現了中國致力于其他大國和而不同、相互包容、共同進步的善意誠意。

  (1)中美關系

  1993年上臺的克林頓政府對中國提出接觸與遏制并行的主張,但在1995年李登輝訪美的沖擊下,中美關系跌至谷底,克林頓重新思考對華政策,開始體現出全面接觸的態勢。雙方確認了中美關系賴以維系和發展的新基礎:以互利的經濟貿易關系為核心、以貿易和安全方面的合作為支柱。1997年江澤民訪美,1998年克林頓回訪,雙方宣布致力于建設性戰略伙伴關系,繼續推動中美關系的改善。

  2001年“9·11”事件導致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大調整及對華政策的轉機。2001年以來,中美高層互動常規化,協商平臺制度化,軍事交流全面恢復,體現出互補性、合作性、建設性、競爭性、創新性的特征,一種復合的、相互依賴的雙邊關系正在形成。但美國對華政策具有兩面性的,其認為中國崛起已成為美國面臨的主要國際挑戰,在安全戰略上對華防范心理明顯,在對華交往中積極施加影響,力促中國社會制度及內外戰略朝著美國所期望的方向演變。

  2010年以來,在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美國朝野對人民幣匯率問題展開攻擊,施加種種政治壓力;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見達賴喇嘛等事件使中美關系急轉直下。為控制沖突升級、避免危機發生,中方一再做出努力。

  自2011年以來,美國戰略重心東移是中國的周邊環境更加復雜化:

  首先,中國周邊的軍事安全壓力正在增大。其次,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面臨日益增多的變數。再次,中國在地緣經濟上面臨新挑戰。

  2013年6月7日至8日,應奧巴馬總統邀請,習近平主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與奧巴馬總統舉行了會晤。此次會晤不僅是兩國政府換屆后中美元首第一次面對面接觸和交流,也是中美高層交往的一個創舉。

  關于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內涵,習主席在會晤中作了精辟概括:

  一是不沖突、不對抗。就是要客觀理性看待彼此戰略意圖,堅持做伙伴、不做對手;通過對話合作、而非對抗沖突的方式,妥善處理矛盾和分歧。

  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求同存異,包容互鑒,共同進步。

  三是合作共贏。就是要摒棄零和思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對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關于如何將新型大國關系的精神貫徹到中美關系的方方面面,習主席提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正確判斷彼此戰略意圖。我們愿同美方加深對彼此戰略走向、發展道路的了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閡,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戰略誤解誤判。我們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鄰盜斧,不能戴著有色眼鏡觀察對方。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第二,堅定不移推進合作共贏。合作是實現利益唯一正確選擇。要合作就要照顧彼此利益和關切,尋求合作比較大公約數。中美兩國合作好了,可以成為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中美沖突和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災難。

  第三,妥善有效管控分歧。中美兩國在一些問題上存在不同看法、存在分歧在所難免,關鍵是如何管控。比較關鍵的是雙方應該相互尊重、求同存異,采取建設性方式增進理解、擴大共識,努力把矛盾點轉化為合作點。

  第四,廣泛培植人民友誼。國家關系歸根結底是人民之間的關系。中美兩國雖然相距遙遠,但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230多年前,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跨洋過海首航中國。150年前,數以萬計的中國工人同美國人民一起,鋪設了橫貫東西的美國太平洋鐵路。70年前,中美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盟國并肩奮戰,共同捍衛了世界和平和正義。在那場戰爭中,數以千計的美國將士為中國人民的正義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我們不會忘記美國人民為中國人民抗擊侵略、贏得自由和獨立給予的道義支持和寶貴援助。

  (2)中歐關系

  1989年之后,德法英追隨美國制裁中國,在人權、售臺武器、香港回歸和西藏等問題上挑起紛爭,與中國的關系跌入低谷。1994年中歐簽署政治對話會議,雙邊關系開始有所改善。

  1998年歐盟委員會發表了題為《同中國建立全面的伙伴關系》的公報,強調鑒于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政治經濟地位日益穩固,歐盟將中國視為世界伙伴,予以全面接觸。同年中歐建立領導人年度會晤機制,確立面向21世紀的長期穩定的“建設性伙伴關系”。

  2007年以來,中歐關系進入敏感期,在政治、經濟、地緣、文化、生態等各層面出現矛盾沖突。中歐矛盾突顯的國際背景在于美國有意識地修復歐美關系,歐洲隊中國的戰略需求開始降低,其深層原因卻是結構性的,即中國迅速發展給歐盟帶來經濟上、戰略上的沖擊,歐盟國家對中國崛起的前景開始不適應。

  2010年中歐建交35周年,也是中歐關系大發展之年,主要有三大亮點:

  第一,高層互訪頻繁。第二,經貿合作成果豐富。第三,人文交流活動豐富多彩。

  當前,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依然嚴峻,經濟增長仍處于衰退之中,歐盟為擺脫危機一再乞靈與貿易保護主義,包括針對中國的太陽能產品等濫用“反傾銷”制裁。在2014年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先后訪問歐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世界局勢發生復雜深刻變化、國際關系更加撲朔迷離的情況下,中歐之間的互利合作與頻繁交往,加深了彼此的理解,增進了雙方互信,為中歐關系注入了新的動力,是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基礎更加堅實。

  (3)中日關系

  冷戰后,日本外交戰略出現轉型,國內政治走向右傾化。1992年日本比較早提出了“中國威脅論”。從1993年開始,注入關系進入摩擦期,出現“政冷經熱”的態勢。日本走上了與美國聯手牽制中國的道路。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兩國發表聯合新聞公報,同意努力構筑基于共同戰略利益的互惠關系。2007年4月,溫家寶總理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發表了《中日聯合新聞公報》,就構筑“基于共同戰略利益的互惠關系”達成了共識。2007年12月27日一30日,前任日本首相的福田康夫訪華。2006年10月之后,隨著兩國高層頻繁互訪,中日關系出現轉機,雙方確立了構建基于共同戰略利益的互惠關系。

  2010年,日本右翼不時制造事端,侵犯我國釣魚島。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40周年,但是日本右翼勢力把釣魚島爭議作為切入點,肆意對中國進行挑釁。2013年安倍內閣上臺以后,在釣魚島問題上繼續胡攪蠻纏,不斷發起挑釁。日本首相安倍在2014年香格里拉對話會開幕式講話中,一方面含沙射影地指責中國試圖以實力改變現狀,另一方面表示日本要“在促進亞洲和平進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將“全力支持東盟各國”,試圖通過“拉幫結派”將更多的國家拉入到自己的羽翼下,孤立、打擊中國的意圖昭然若揭。

  2015年7月16日,在主要在野黨缺席的情況下,由執政的自民黨控制的日本國會眾議院強行表決通過了日本政府提交的新安保相關法案。新安保法案的核心是解禁集體自衛權后擴大日本自衛隊在海外的軍事活動,這是二戰結束以后日本安保政策的重大轉折。日本政府一系列否認歷史,挑戰戰后國際秩序的密集動作,不僅向國際社會傳遞出危險的信號,也使中日兩國關系持續惡化。日本若不真誠而深刻地反省其侵略戰爭給亞洲國家帶來的深重災難,將永遠走不出歷史的陰影,日本同亞洲鄰國的關系將沒有未來。中方鄭重敦促日方切實汲取歷史教訓,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尊重亞洲鄰國的重大安全關切,不要做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利益、危害地區和平穩定的事。

  (4)中俄關系

  蘇聯解體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兩國在莫斯科簽署《會談紀要》,解決了兩國關系的繼承問題。1993—1996年江澤民主席和葉利欽總統實現了互訪,進一步肯定了中俄之間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兩國元首鄭重簽署了關于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聲明。2001年中國與俄羅斯簽訂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兩國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密切協作、相互支持的精神,建立了元首每年互訪、總理定期會晤、外長經常磋商等機制,高層領導人互訪不斷。

  2012年3月5日普京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后表示:中國是俄羅斯的好鄰居、好鄰邦、好朋友,兩國關系建立在兩國根本利益的牢固基礎上,發展水平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加強,在重大國際問題上保持密切溝通和協調。俄羅斯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系,愿意同中方一道,加強經貿、科技、能源、航天等各領域務實合作,促進人文交流和民間交流。

  習近平主席上任伊始的首次出訪,便是于2013年3月22日一24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這表明中方高度重視中俄傳統友好關系,把中俄關系作為中國外交政策優先考慮方向,體現了中俄新型戰略伙伴關系內涵,凸顯兩國關系的高水平與特殊性。

  此次訪俄,根據雙方簽署的協議,5年內俄對華石油出口將由目前年均1500萬噸增至5000萬噸,中國將成為俄天然氣比較大出口國。俄希望借中國之風吹動俄經濟之帆,而俄為中國提供更多石油,也將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兩國元首會談廣泛涉及中東問題、朝鮮半島局勢等熱點,在敘利亞、伊朗、朝鮮核問題上達成共識,并討論了如何進一步深化在聯合國及上合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多邊框架內的合作,反映出中俄在國際問題上持有相同或相似立場。

  2015年兩國元首會晤頻繁。5月9日,習主席應邀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盛大慶典并對俄進行國事訪問。9月3日,普京來華出席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和相關活動;年底,兩位元首還將在亞太經合峰會和G20峰會期間會晤。

  溫馨提示:歡迎加入2017年研究生考試QQ交流群371909432;2018年考研QQ交流群415272847;新聞傳播學考研群209694889;上海交大考研備考群377457338

考研政治形式與政策:大國關系

  歡迎關注研究生微信公眾號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02

2016.12

2018考研政治復習了解四個基本問題

2018考研政治復習之初要搞清楚四個基本問題,搞清了,復習才能高效率進行。......

01

2016.12

2017年考研政治時政:總理力推商事制度改革升

2017考研沖刺復習階段,考生要把握好這段時間,對考研政治時政有一個系統的復習,今天考研政治老師就為......

01

2016.12

2017年考研政治時政:“中國臉”與“中國心”

2017考研沖刺復習階段,考生要把握好這段時間,對考研政治時政有一個系統的復習,今天考研政治老師就為......

01

2016.12

2017年考研政治考點:文明是最好的風景

2017考研沖刺復習階段,考生要把握好這段時間,對考研政治時政有一個系統的復習,今天考研政治老師就為......

01

2016.12

2017考研政治復習:毛中特真題解法之排除法

考研真題的解法中往往有一些輔助的技巧,可以幫助我們盡快的排除錯誤選項,下面就以毛中特真題為例,來......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第一页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动漫 | 在线精品亚洲精品 | 野外少妇愉情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四区 | 亚洲AV综合色一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