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考研:“一帶一路”戰略與反對“中國威脅論”問題

來源:萬學海文 時間:2016-11-25 08:17:56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千百年來,絲綢之路承載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薪火相傳。中阿人民在維護民族尊嚴、捍衛國家主權的斗爭中相互支持,在探索發展道路、實現民族振興的道路上相互幫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榮民族文化的事業中相互借鑒。

  “一帶一路”是互利共贏之路,將帶動各國經濟更加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各國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創造新的經濟和就業增長點,增強各國經濟內生動力和抗風險能力。

  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促進文明互鑒。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選擇。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堅持合作共贏。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倡導對話和平。

  摘自習近平重要講話(2016年6月5日)

  材料2

  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先后出訪20多個國家,出席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對話會、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就雙邊關系和地區發展問題,多次與有關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進行會晤,深入闡釋“一帶一路”的深刻內涵和積極意義,就共建“一帶一路”達成廣泛共識。

  2015年2月1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主持會議并講話。

  2015年3月,為推進實施“一帶一路”,讓古絲綢之路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亞歐非各國聯系更加緊密,互利合作邁向新的歷史高度,中國政府特制定并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

  2015年5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啟對歐亞三國的訪問,首站抵達哈薩克斯坦。此次訪哈可視作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落實之旅,將進一步助推“一帶一路”的建設。

  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表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摘自《新華網》2016年9月4日

  材料3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國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干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

  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范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臺和機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摘自《新華網》2016年10月11日

  請回答:

  (1)中國提出“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決策有何意義?

  (2)簡述“中國危脅論”提出的背景及實質。

  (3)簡述如何理解“中國的發展對世界是機遇而不是威脅”,并簡析“中國威脅論”。

  【參考答案】

  (1)“一帶一路”是中國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提出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形勢提出的重要戰略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對中國來說,“一帶一路”建設將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創造前提條件,能夠促進我國全方位開放,有利于促進我國中西部地區和沿邊地區對外開放,推動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型經濟率先轉型升級,形成海陸統籌、東西互濟、面向全球的開放新格局。

  “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意義主要在于:

  第一,在政治方面,有利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治互信,加強友好對話與磋商,積極推動交流合作機制形成。古絲綢之路蘊含的開放性與包容性將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促進不同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的國家之間開展對話合作。

  第二,在經濟方面,有利于促進區域乃至全球經濟發展。“一帶一路”主張打通陸海戰略通道,推進區域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基礎市場的形成,促進廣泛的互聯互通,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有利于從根本上縮小經濟發展差距,糾正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形成“后危機時代”全新的國際經濟合作新思維,確立符合世界經濟發展多樣性的合作新模式。

  第三,在文化方面,有利于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一帶一路”是不同文明交流、發展的紐帶,有利于充分發掘不同文化的內涵,在區域合作中不斷使各種文化相互交融,找到相互認同的基礎,在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領域實現密切的人文合作。

  (2)“中國危脅論”提出的背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的冷戰結束,但是冷戰思維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相反,由于美國的超強和獨霸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美國右翼的冷戰思維。這種冷戰思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有了新的發展,就是以某個正在崛起的大國為假想敵人,通過經濟、政治、軍事、技術、文化的各種手段,企圖實現新的戰略圍堵和遏制。隨著美俄關系的實質性調整,中國越來越被美國右翼勢力視為除恐怖主義和“邪惡軸心”之外比較主要的“潛在對手”。可見,散布“中國威脅論”的本質目的是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這種新的冷戰思維與舊的冷戰思維不同之處在于,它更多地依賴經濟、技術和文化手段,軍事手段則由“矛”轉變為“盾”,有形的軍事結盟退居于無形的信息網絡之后,攻心之戰甚于攻城之戰。實際上不是中國威脅別國,而是中國被別國威脅。比較努力地宣傳中國威脅論的國家卻是世界上經濟開支比較大、銷售軍火比較多,在世界各地軍事基地比較廣泛,干涉別國內政次數比較多的國家——美國。美國為了對中國實行新的遏制政策,從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等多個方面對中國實施遏制政策。

  (3)中國和平發展對于當今世界的意義主要有:第一,中國是世界上比較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穩定、繁榮,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第二,中國的發展和強大,不是世界的威脅,而是世界的機遇。中國永遠不稱霸,不謀求勢力范圍。第三,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

  “中國威脅論”是西方反華勢力妖魔化中國的觀點,其目的:一是為西方國家威脅和干涉中國內政制造輿論;二是制造緊張氣氛,為某些國家在亞太地區謀求霸權尋找依據。它企圖通過制造、散布對中國的不信任情緒,來達到阻止中國發展,甚至削弱、分裂中國的目的。

  “中國威脅論”是錯誤的。一個國家對于世界和平是否構成威脅,并不在于它的國家是否強大,而在于它奉行怎樣的對外政策。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歷史的必然,是人類的共同呼喚,主要的原因有:

  第一,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的要求。世界已經進入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緊跟世界進步潮流的正確選擇。

  第二,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國的發展和崛起不可能、也不允許走侵略、擴張的道路,只能堅持走和平的發展道路。

  第三,優秀中華文明的歷史積淀。中國人民熱愛和平源遠流長,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強調和諧,同舟共濟,和平共處;強調求同存異、和諧共存,相互借鑒,而不是非此即彼,更不是你死我活。

  第四,中國的國情和自身發展需要所決定的。我國總體上仍然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發展的任務還很艱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始終是我國的中心任務。

  溫馨提示:歡迎加入2017年研究生考試QQ交流群:371909432;2018年考研QQ交流群:415272847

考研:“一帶一路”戰略與反對“中國威脅論”問題

歡迎關注研究生微信公眾號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24

2016.11

2017考研政治時政:G20習總開幕致辭考點(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并致開幕辭。此次G20習總有哪些金句值得2017年......

24

2016.11

2017考研政治時政:G20習總會見奧巴馬考點(二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杭州西湖國賓館會見前來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此次會談習總......

24

2016.11

2017考研政治時政:G20習總會見奧巴馬考點(一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杭州西湖國賓館會見前來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此次會談習總......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播放6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 综合激情亚洲丁香社区 |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 亚洲国产性色AⅤ | 婷婷精品五月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