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毛中特考點解析—洛川會議
基本信息:
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戰路線)---會議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作軍事問題和國共兩黨關系問題的報告。
中心議題:
會議正確地分析了全國抗戰開始以后的形勢,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線,闡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獨立自主原則問題。
會議認為:
①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在抗戰中的領導權;
②在敵人后方,放手發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
③在國民黨統治區放手發動抗日的群眾運動;
④在有利于動員全國人民抗戰的前提下,爭取全國人民所應有的政治、經濟利益;
⑤以減租減息作為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解決農民問題的基本政策。
重要意義:
洛川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歷史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它正確地指導了黨和軍隊實行由國內戰爭到民族戰爭、由正規戰到游擊戰的戰略轉變,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礎。
二、相關拓展考點
1、1937年9月22日,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
2、1938年5月《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
①闡述了中國革命的具體道路和形式;
②運用聯系的觀點具體分析了戰爭問題,指明戰爭是中共主要的斗爭形式;
③用發展的觀點分析戰爭進程,確定黨的軍事戰略的轉變;
④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明確學習的重要性。
《論持久戰》
①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②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③闡明了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3、中共六屆六中全會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
①總結抗戰以來的斗爭經驗,糾正王明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明確黨在民族革命戰爭中的地位,以爭取抗戰勝利。
②毛澤東向全國黨提出"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③明確指出:"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絕不允許槍指揮黨。"-建設軍隊的根本準則。
意義:只有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絕對領導,才能始終保持軍隊無產階級性質,使它區別于一切剝削階級舊軍隊的新型人民軍隊。
另外: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人民軍隊建設的生命線:開展政治工作。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保證:堅持革命紀律和民主制度的高度統一。
4、1939年10月《 <共產黨人 >發刊詞》
①第一次提出"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思想路線的角度);
②提出中共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基本武器)
③偉大的工程:建設成為一個全國范圍內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
④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道路,是在同中國資產階級的復雜關系中走過來的。
這是一個歷史特點,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革命過程中的特點,而是任何資本主義國家的革命史所沒有的。
5、1939年12月《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一部重要歷史文獻 ,首次提出"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這全新的科學概念。
①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問題;
②系統地闡明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和領導等問題
③闡述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必須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步,"中國革命是包括:
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新民主主義)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革命、現階段的革命和將來階段的革命這樣兩重任務。
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
④進一步揭示了中國革命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設農村根據地的重要性。
注解:
①"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根本依據。
②"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概念,闡明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前途,指出中國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③并指明了中國現階段革命的主要對象或主要敵人,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就是帝國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和本國的地主階級。
6、1940年1月《新民主主義論》新民主主義理論體系的完整形成
①論述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特點: 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領導者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
②論證了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
③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制定了中國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綱領。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方案。
④論述了"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體和政體,并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
政治綱領:---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國體)的民主共和國(政體-民主集中制)。
經濟綱領:---是沒收官僚資本主義歸人民共和國所有,沒收地主的土地歸農民所有,容許民族資本的存在和發展,實行"節制資本";
有了中國工業和思想的基本思想(比較早估計)。
文化綱領:---是無產積極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文化 。
⑤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 -這是新、舊民主革命在文化上的區別標志。
總結:《新民主主義論》為中國革命問題的解決提出了
①客觀依據、革命階段論和發展論相統一的觀點、
②文化與政治、經濟的辯證統一的觀點、
③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革命文化的觀點、
④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共產主義思想的領導與新民主主義的行動綱領的實踐辯證統一的觀點。
《 <共產黨人 >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形成了毛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完善體系,標志著毛思發展與成熟。
7、1940年《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和《論政策》
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發展進步勢力(小、無、農),爭取中間勢力(民、開明),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總方針。
注意:在爭取中間勢力時需要具備的三個條件:
①他們有充足的力量;
②尊重他們的利益;
③我們對頑固派做堅決的斗爭,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勝利。
在這幾篇文章中要強調的是:
①"中間派"是毛澤東在《目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中提出的,它包括民族資產階級、開明士紳和地方實力派。
②"中間勢力"這一概念則有兩種情況:
A.當指三三制政權中的中間勢力時,是毛澤東在《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中對三三制政權的組成原則的劃分中提出的,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士紳;
B.但當它用于分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一概念時,它包括的是民族資產階級、開明士紳和地方實力派。
③"三三制"政權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政權。
另外:
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同頑固派斗爭的原則是:
有理:自衛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有利:勝利原則,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斗則以,斗則必勝。
有節:休戰原則,斗爭取得勝利以后,要適可而止,保持斗爭的暫時性。
②統一戰線的兩個同盟:工人階級和農民及其他勞動者的聯盟;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聯盟。
③統一戰線中的原則和方針:獨立自主、對資產積極又聯合又斗爭。
8、1941年5月19日,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科學地解釋了實事求是的含義中,作了精辟的闡述。
實事:客觀存在的事物;求:研究;是:規律;馬列與中國實際"有的放矢"。
內容: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的整風運動在全黨普遍展開。
①反對主觀主義,是整風運動比較主要的任務。黨史上反復出現的"左"、右傾錯誤,從思想根源來說都是主觀主義。
②主觀主義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
③要克服主觀主義,就必須端正黨的思想路線,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掌握一切從實際情況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
④反對宗派主義和黨八股,消除主觀主義在組織上和文風上的表現,也是整風運動的主要任務。
9月26日,中央決定成立學習研究組,主要任務是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和黨的歷史經驗,以克服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等錯誤思想。
9、1942年2月1日,毛澤東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作《整頓黨的作風》的報告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勝利,必須解決黨在思想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②堅持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反對理論脫離實際的各種形式的主觀主義
③依據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互相關系的原理,揭示和闡明了黨內團結與斗爭的辯證關系
8日,在延安干部會上作《反對黨八股》的報告。
①剖析了黨八股產生的歷史根源和階級根源;
②主觀唯心主義是黨八股的主要哲學基礎;
③形而上學是黨八股的比較主要的思維模式
4月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作出《關于在延安討論中央決定及毛澤東同志整頓三風報告的決定》。
5月下旬,中央政治局決定成立中央總學習委員會,領導整風運動。
6月8日,中宣部又發出《關于在全黨進行整頓三風學習運動的指示》。整風運動在全黨展開。
10、1942年5月2日至23日,延安文藝工作者座談會,毛發表重要講話,闡明了革命文藝為人民服務,首先是為工農兵服務的根本方向。
11、1943年6月,《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比較早的完整的提出群眾路線。
①明確提出:在我黨的一切工作中,凡屬于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②第一次從哲學高度對黨的群眾路線作了理論概括,把黨的群眾路線與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有機地統一起來。
③群眾路線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是黨的一切工作都必須遵循的根本路線。
④有無群眾的觀點是我黨區別于其他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
12、1944年9月,在國民參政會上,中共代表林伯渠根據黨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廢除一黨專政、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3
2016.07
考研政治:毛中特考點解析—古田會議 基本信息: 1929年12月下旬,中國紅四軍古田鎮召......
13
2016.07
考研政治:時政復習如何規劃 1、時政記哪些 時政表面上只有綱領規定的16分,2個單選,2個多......
13
2016.07
考研政治馬原理高分考點 先看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相關的內容。 ?原理: 普遍聯系和永恒發......
12
2016.07
2017考研政治時政熱點:暑期熱點攻略7.12 一、國內時政熱點 從民政部獲悉:截至2015年底,全......
12
2016.07
2017考研政治史綱之革命派與改良派 在2017考研政治史綱中“革命派與改良派”是一個......
12
2016.07
2017考研政治史綱舊民主主義時期歷次運動失敗的原因 2017考研政治史綱中“舊民主主義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