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社會存在與經濟基礎的關系
通過基礎階段的復習,我們知道“社會存在”與“經濟基礎”等哲學術語,頻現于歷史唯物主義中,即考研政治馬原第四章——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2017考研考生或許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理解透徹深入,但是對于社會存在與經濟基礎的關系卻不甚了解,文都考研政治老師針對這一問題為考生指點如下:
社會存在屬于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是社會實踐和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包括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以及生產方式、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生產方式是勞動者和勞動資料結合的特殊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體現了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力量,把原來自然界中的一部分轉化成了人類社會中的因素,即使人類在自然屬性外還具有了社會屬性,生產方式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條件,它還作為勞動對象不斷進入人們的物質生活領域。人口因素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很大程度影響著社會發展。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對社會發展起著加速或延緩的作用,但不能脫離社會生產發生作用,不能決定社會的性質和社會形態的更替。
經濟基礎即社會的經濟結構,是指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也即意味著經濟基礎是生產方式和生產過程的統一體。其中,生產方式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關系和產品分配方式這三方面內容,如果我們從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對立方面來說明生產關系在整個社會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時,經濟基礎不包括生產力;而在說明社會歷史發展、提及生產方式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時,經濟基礎又包括生產力。因此,經濟基礎的涵蓋范圍在不同的條件下存在不同的可能,我們廣泛地把物質生活資料生產和生產方式涵蓋于經濟基礎中。
綜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考研政治中這個知識點:社會存在與經濟基礎相比,社會存在的覆蓋范圍更大,它包括了經濟基礎,經濟基礎屬于社會存在的子集,希望以上內容對2017考研考生復習此知識能夠有所幫助!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01
2016.07
2017考研政治:“價格與價值(量)”疑難問題答疑 政治經濟學作為考研政治中較難的一......
01
2016.07
2017年考研政治時政——英國公投“脫歐” 2016年6月24日,英國的歐盟公投......
01
2016.07
2017年考研政治時政——亞投行首屆理事會年會 2016年6月25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01
2016.07
2017年考研政治時政——上合組織15周年 2016年6月24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
01
2016.07
2017年考研政治時政——長征七號首飛 2016年6月25日晚上八點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為......
01
2016.07
2017年考研政治時政——2016年夏季達沃斯論壇 2016年6月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