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法碩知識點:夏商立法概況及司法制度
一、禹刑
夏商兩朝政治法律制度處于初創階段,調節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主要是由原始習慣轉化而成的禮法。此外,夏王針對各種具體情況發布的“王命”和“誓”,諸如啟出兵討伐有扈氏所頒布的《甘誓》等,也是重要的法律淵源。
“禹刑”泛指夏朝的法律和刑罰,大抵是啟及其后繼者根據氏族晚期習俗和軍令陸續積累的習慣法,托名禹所創制,以表達對祖先大禹的尊崇與懷念。后人曾有“夏后氏正刑有五,科條三千”的記載,不乏主觀臆斷。
二、湯刑
“湯刑”被認為是商朝法律的總稱,不成文的習慣法和國王發布的“誓”、“誥”、“命”等同樣具有很高的法律效力。
1.“誓”的內容偏重于出兵打仗前的盟誓,主要是發布軍令或宣布軍紀,大體相當于后來的軍法。
2.“誥”的內容偏重于王或權臣對大臣、諸侯或下屬官吏發出的命令、指示或訓誡。
3.“命”則是王針對具體事情發布的命令。
商朝繼續沿用不孝、違命等罪名,同時又有新的創設,《禮記·王制》記載商有“亂政”和“疑眾”等罪;商朝有“三風十愆”之規定,即官吏有巫風、淫風、亂風三類惡劣風氣以及與之相關的十種行為者,將受到墨刑等的處罰。商朝確立的五刑體系對后世影響較大。
商的訴訟制度也已經較為完備。
三、刑事立法
(一)奴隸制五刑:墨,劓,荊(刖),富,大辟
五刑成為常用的刑罰體系,是具有代表性的刑罰,
(二)五刑介紹
1.墨刑,又稱黥刑,是在罪人面上或額頭刺刻后再涂上墨,留下痕跡作為受刑人的標志,是上古五刑中比較輕的刑罰。
2.劓刑,即割鼻之刑,較墨刑為重。
3.剕刑,也作刖刑、髕刑、臏刑。夏商時代此刑已成為主要刑種。
4.宮刑,又稱“淫刑”、腐刑,是破壞人的生殖器官的刑罰。對男性為去勢,對女性為幽閉。
5.大辟作為死刑的總稱,其執行方法主要是斬首。夏商周三代死刑方法多樣,手段殘酷,商朝末代還出現了炮烙、醢、脯等特別殘忍的多種酷刑。
除“正刑有五”外,還存在諸如鞭撲、流刑、勞役刑、贖刑等刑罰。
四、司法制度
(一)天罰與神判
在司法上,將宗教意識與審判制度相結合,具有濃重的“天罰”與“神判”特色,這是夏商訴訟制度的顯著特征。作為比較高軍政首腦的商王,擁有比較高審判權,所謂“惟予一人有佚罰”,“聽予一人之作猷”。
(二)監獄
“皋陶造獄法律存”,表明禹舜時代即已有監獄出現。夏朝的監獄稱為“圜土”,即在地下挖成圓形土牢,或在地上圍成圓土墻以拘禁罪人。此外,夏王桀曾以“夏臺”作為監獄囚禁商族首領湯于其中,故夏朝監獄又有“夏臺”或“鈞臺”之稱。
商朝因襲夏,監獄仍稱“圜土”、“圖國”,也稱 “菱里”。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7
2016.06
2017考研法碩知識點:南京臨時政府法律制度 一、憲法性文件 (一)《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
22
2016.06
2017考研法碩知識點:法律責任 一、法律責任的概念 (一)法律責任的定義 法律責任是指行......
20
2016.06
2017考研法碩知識點詳解:違約責任 一、違約責任的概念、特征 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不履行......
20
2016.06
2017考研法碩知識點詳解:民法上的定金 一、定金的概念 定金是指為擔保合同的訂立、成立或......
14
2016.06
2017考研法碩: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一、法律關系的主體 (一)法律關系主體的概念 法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