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學考研:中外教育史重點名詞
中國教育史
1、六藝
是西周學校的基本教育內容。所謂“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
“禮”:類似政治倫理課,和舞蹈。包括了當時整個宗法等級世襲制度,道德規范和儀節。
“樂”:類似綜合藝術課,包括聲樂、器樂“樂”和“禮”緊密相聯、互為表里;
“射”:是軍事訓練課,指射箭,
“駕”:駕車,從軍作戰是西周貴族子弟的責任和必備的本領;
“書”和“數”:書指寫字“數”指算術,它們是基礎課。西周已有供小學文字教學的字書,“數”的教育,在西周也有很大發展。
總觀六藝教育體現出了文武兼備、德才兼備、內外兼修,忽視自然科學等特點,它反映了當時西周社會“修己治人”的教育目標,符合教育發展規律, 對其后的教育家以及整個封建社會的教育都有深遠的影響。
2、有教無類
孔子的有教無類的思想具有劃時代意義,他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所謂無類指無差等:無出身貧富之差、無地域國家之分、無年齡的限制。該主張打破了少數奴隸主貴族對文化教育的壟斷、 擴大了教育的對象, 促進了私學教育的發展。
3、三綱領八條目
《大學》提出的教育目標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將美好的道德發揚光大,進而使人棄舊圖新,面貌日新,達到比較高的善的境界。第一條重在修己,第二條重在治人,第三條是比較終目標,這是儒家對大學教育目的和為學做人目標的綱領性表達, 也是對先秦儒家倫理思想比較明確的概述,朱熹稱之為“三綱領”。 為實現大學教育的三個目標,《大學》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個步驟,朱熹稱為“八條目”。“八條目”是根據大學教育的綱領完成“修己治人”教育目的的一整套完整程序,其中八條目的核心是修身。
4、鴻都門學
創設于東漢靈帝光和元年(178年),它以辭賦、小說、繪畫、書法等為主要教學內容,因校址位于洛陽鴻都門而得此名。鴻都門學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學藝術專科學校,在教育史上具有開專科學校先河的意義。它打破了儒學獨尊的教育傳統,同時,作為一種辦學的新型形式,為后代專門學校的發展提供了經驗。
5、蘇湖教法
是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學時創立的一種新的分齋教學制度,其主要內容是在學校內分設經義齋和治事齋,據學生專長和愛好分齋而教。經義齋:學習儒家經義,目的是培養比較高級的統治人才;治事齋:分設治兵、治民、水利、算術、堰水、講武等科,學生主修一科、副修一科,目的是培養在某一方面有專長的技術、管理人才。分齋教學法的實行,第一次按實際需要在同一學校內實行分科教學;使實用學科取得了與儒學同等的地位; 開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聲。
6、三舍法
是王安石主持熙寧變法時為改革太學創立的一種教學形式。即將太學分為外舍、內舍和上舍三個程度不同,依次遞升的等級。外舍每年一考,內舍、上舍兩年一考。成績根據操行和考試,均分為三等,兩上為上等;一上一中為中等;一上一否為下等。上舍的下等生免州試,中等生免省試,上等生免殿試,上舍的第一名授狀元出身,為中國比較早的學分制。三舍法的實行強化了學校的職能,使在校的學業與前途直接掛鉤, 從而有力地保障了日常教學的進行,并使得學校教育的課業與考試更加規范化。
7、《白鹿洞書院揭示》
朱熹為了培養封建統治人才為白鹿洞書院制定了著名的大學生守則,定了白鹿洞書院的教育方針,培養目標及教學步驟。這是中國書院發展史上的第一個綱領性學規,明確規不僅對于當時及以后的書院教育,而且對以后的官學教育都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它以“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為教育目的;以“博學之、審問之、明辨之、慎思之、篤行之”為治學順序;以“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改過遷善”為修身之要;以“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為處世之要;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為接物之要。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書院教育理論體系,成為后世學規的范本和辦學準則,使書院逐步走向制度化的發展軌道。
8、京師同文館
由洋務大臣奕䜣于1862創辦,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外國語學堂。其目的是培養外國語人才和外交官,以西學、西藝為主要的教學內容,采用班級授課制。京師同文館是清末洋務運動的產物,是帶有某些資本主義因素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學堂,是洋務學堂的典型。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它被視為比較早的新式學堂,是中國近代新教育的開端。
9、中體西用
這是洋務派的教育方針,是張之洞在《勸學篇》中總結出來的。“中學為體”指以封建的倫理思想、中國的經史之學作為一切學問的根本,特別是要以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作為一切文化教育的核心;“西學為用”指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用以維護封建主義的統治秩序;即把中國封建主義傳統的綱常、名教作為安身立命的根本,把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的堅船利炮和生產技術作為富國強兵的手段,將二者融合為一個體系,以改革清王朝的現狀。這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但作為一種文化整合方案,沒有克服中、西學之間固有的內在矛盾而直接嫁接,又表現出嚴重的局限性。
10、京師大學堂
中國近代比較早的國立大學,亦為全國之比較高教育行政機關,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創立,為戊戌變法的“新政”措施之一。梁啟超草擬京師大學堂章程,孫家鼐管理大學堂事務。1902年清末新政時期,學堂恢復,并將京師同文館并入。1912年始更名為北京大學。京師大學堂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教育原則; 明定普通學科與專門學科之內容; 培養出大批人才, 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
外國教育史
1、蘇格拉底法
又稱為蘇格拉底的“知識的助產術”、問答法或產婆術。在蘇格拉底看來,教師教學的過程就像是助產婆把胎兒從母親的肚子里接生出來一樣,即思想的接生過程。具體分為四個步驟:譏諷——教師以無知的面目出現,通過巧妙的連續提問,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原有觀點的混亂和矛盾,承認自己的無知;助產——教師進一步啟發、引導學生,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的出問題答案;歸納——從各種具體事務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質;定義——把個別事物歸入一般概念,得到關于事物的普遍概念。這實際上是通過啟發式談話使學生獲得一般性概念的歸納法。這種方法有助于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努力探索,通過自我判斷去獲得知識。但由于蘇格拉底視知識為人類頭腦中所固有,因而他的啟發法帶有局限性。
2、騎士教育
是西歐中世紀世俗封建主的教育,它是封建制莊園經濟和封建等級政治的產物。這是一種特殊的家庭教育,其主要目標是培養勇猛豪俠、忠君敬主的騎士精神和技能。它的過程大概分為三個階段:(1)家庭教育階段;(2)禮文教育階段;(3)侍從教育時期。受教育者年滿21歲,舉行授予騎士的隆重儀式,儀式完畢即獲得騎士稱號,成為封建統治階級忠誠的保衛者。他們重點學習騎士七技,即騎馬、游泳、投槍、擊劍、打獵、弈棋和吟詩。騎士教育旨在訓練保護封建世俗封建利益的武夫,其內容注重宗教道德品質, 以養成軍事征戰能力為主要目的, 文化知識極為貧乏。
3、城市學校
城市學校是指在12、13世紀的西歐城市中,由代表新興市民利益的城市行政機關辦理的世俗性學校。其教育內容除宗教教育之外,還注重對讀、寫、算的訓練,采用本族語言進行教學,同時還注重對職業技能的訓練。城市學校的出現,打破了教會對教育的壟斷,適應了新興工商業對教育的要求,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為歐洲近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4、導生制
1798年由英國傳教士蘭卡斯特和貝爾分別在倫敦和印度創造的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又稱為蘭卡斯特——貝爾制,相互教學法或相互教學制度,即由教師選擇一些年級較高或年齡較大、成績優秀的學生充任“導生”,作為助手,先讓他們接受教學內容,再讓他們轉教其他學生的一種教學制度。這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師資短缺的困難,又有助于初等教育的發展,故在英國盛行近三十年,對后來英國初等教育制度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對歐、美等其他國家也有影響。但采用這種方法,不可避免的造成教育質量下降,比較終被人們所拋棄。
5、公學
產生于文藝復興時期,屬于英國富家子弟升入大學的預備教育,具有中等教育的性質。公學一般是由公眾團體集資興辦的,培養一般公職人員,其教學設備、條件和教學質量等均高于同時期的文法學校。名為“公學”,實際是一種私立的寄宿學校,以升學為主要目標,具有大學預科的性質。這種學校全靠私人捐助,擁有大量校產,不受政府資助和干涉,是典型的貴族學校。修業年限一般為5年,英國著名的公學有伊頓、溫徹斯特、圣保羅等九大公學。
6、《福斯特法案》
1870年教育署長W·F·福斯特提出了初等教育法案,并獲得通過。該法案亦稱為《福斯特教育法》。該法案的主要內容為:(1)國家對教育有補助權和監督權;(2)將全國劃分為數千個學區,設立學校委員會管理本區的教育;(3)對5—12歲兒童實施強迫的初等教育;(4)在缺少學校的地區設立公立學校,每周學費不得超過9便士,民辦學校學費數額不受限制;(5)學校中世俗科目與宗教科目分離等。《福斯特法案》是英國第一個關于初等教育的法案,其中比較有意義的是它宣告了強迫的初等義務教育的實施,標志著國民初等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由此奠定了整個英國教育制度的基礎。
7、《巴特勒教育法》
1944年,英國教育大臣R.A.巴特勒在議會提出了教育法案,很快得到通過,史稱《巴特勒教育法》,亦稱《1944年教育法》。
(1)設立教育部為全國教育行政領導機構,加強國家對教育的控制和領導。
(2)加強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權限,設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組成的公共教育系統。地方教育局負責為本地區提供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繼續教育;
(3)實施5-15歲的義務教育。《巴特勒法案》是英國教育制度發展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法令,它確立和完善了中央和地方在教育行政管理體制上相互合作的“伙伴關系”,結束了戰前英國教育制度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形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相互銜接的國民教育制度,為英國二戰后的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礎。
8、《莫雷爾法案》
1862年,美國聯邦政府規定頒布該法案,即政府撥出一定的土地給各州,土地收入作為設立技術學院的基金,各州普遍成理農工學院,又稱贈地學院,主要實施農業和工藝機械教育,開創了美國高等教育為農業生產、為社會服務的傳統。
9、《費里法案》
1881和1882年,法國教育部長費里提出兩項教育法案。該法案規定:6-13歲為義務教育階段,初等教育和師范教育免費;教師任教須獲得國家頒布的證書,學校不得設宗教課程等。該法案體現了法國教育義務、免費和世俗性的三原則,為法國國民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要素主義教育:是現代教育思潮的一種,其代表人物是巴格萊和科南特。主要觀點是:與美國進步教育思想尖銳對立;把擁有人類文化的共同要素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教學過程必須是一個訓練智慧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上必須努力和專心;強調教師在教育和教學中的核心地位等。
10、要素主義教育
是現代教育思潮的一種,其代表人物是巴格萊和科南特。主要觀點是:與美國進步教育思想尖銳對立;把擁有人類文化的共同要素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教學過程必須是一個訓練智慧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上必須努力和專心;強調教師在教育和教學中的核心地位等。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1
2016.06
2017年教育學考研:如何提高復習效率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6月份也已經過了......
21
2016.06
2017年教育學考研:如何釋放壓力 真是光陰似箭啊!距離考研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感覺自己的壓力一......
21
2016.06
2017教育學考研:如何有效的做題 考試就得做題,考題決定分數,這是作為一個考生不可回避的事......
20
2016.06
2017教育學考研:基礎階段各個科目如何復習 最近經常聽考研的小伙伴說,我是要考研的,今年肯......
20
2016.06
教育學考研16年北師大真題分析 歷年的真題對于備考教育學考研的考生來說,很是重要。因為在歷......
20
2016.06
教育學考研16年南師大綜合真題分析 在之前介紹了教育學考研復習建議之后,很多的考生,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