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部分以往偏重道德,從2012年開始,在法律部分開始涉及大題。今年關注法律和道德相關部分內容,重點掌握的是第三、四、五、七章這四個章節。
專題一:理想信念
1.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國夢)
2.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
(1)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是實現理想的思想基礎
現實是理想的基礎,理想是未來的現實。
(2)堅定的信念是實現理想的重要條件(意志條件)
(3)勇于實踐、艱苦奮斗是實現理想的根本途徑
專題二: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
1.愛國主義的含義: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種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它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愛國主義的基本要求:
(1)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祖國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風光,而且是主權、財富、民族發展和進步的基本載體
(2)愛自己的骨肉同胞。對人民感情的深淺程度,是檢驗一個人對祖國的忠誠程度的試金石
(3)愛祖國的燦爛文化。文化傳統作為一個民族群體意識的載體,常常被稱為是國家和民族的“胎記”,是一個民族得以延續的“精神基因”,是培養民族心理、民族個性、民族精神的“搖籃”,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礎。
(4)愛自己的國家
4.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統一的一致性
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首先就體現在對社會主義中國的熱愛上,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必須堅持的立場和態度。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統一,這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愛社會主義,與愛中國共產黨以及愛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內在一致性。
5.愛國主義與經濟全球化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愛國主義并沒有也不會過時,只要國家繼續存在,愛國主義就有其堅實的基礎和豐富的意義。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必須堅定地捍衛自己國家的利益。
6.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熱愛祖國是貫穿中國歷史發展的一根主線,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根主線。民族精神的內涵除愛國主義外,還包括: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愛好和平、團結統一。
7.時代精神的內涵: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
專題三:人生觀與價值觀
1.人生觀主要是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主要方面體現出來的。人生目的、 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觀的核心,有什么樣的人生目的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態度,就會追求什么樣的人生價值。
2.人生價值的標準
人生價值內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既相互區別,又密切聯系、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人生價值的矛盾統一體。
(1)人生的自我價值不僅是個體生存的前提,也為個體的發展提供條件。
(2)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基礎,沒有社會價值,人生的自我價值就無法存在。一個人的需要能不能從社會中得到滿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滿足,取決于他的人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即他的社會價值。
3.人生價值的標準
(1)一個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樣的價值,從根本上說是由社會所規定的,而社會對于一個人的價值評判,也主要是以他對社會所做的貢獻為標準。
(2)人生價值評價的根本尺度,是看一個人的人生活動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否通過實踐促進了歷史的進步;評價人生價值的基本標準,是勞動以及通過勞動對社會和他人做出的貢獻,這是社會評價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的普遍標準。
4.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實現人生價值比較重要的是社會實踐: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走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5.科學對待人生環境
自我身心和諧: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應對心理問題的方法;合理調控情緒;增進人際交往。
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人與人的關系在本質上是社會關系尤其是社會利益關系的表現形式。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系,關鍵是要處理好個人與他人的利益關系。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要做到四個原則:平等原則;誠信原則;寬容原則;互助原則。
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歸根到底是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系。
促進個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比較終取決于人與人關系的協調。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