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考研專業課新聞傳播學答題應試技巧

來源:跨考考研 時間:2013-12-26 08:05:18

  報名參加考研專業課新聞傳播學碩士生、博士生考試的同學,都迫切希望了解考試時如何做答考題;而問每一位閱卷的老師,他們也只能告知,沒有標準答案,閱卷時憑借的是一種對學生答卷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在多數情況下,參加閱卷的老師會有同感,因而才可能給出一個由幾位老師共同簽署的分數。這樣說來,如何才能答得較好,顯得很神秘。其實不然。為了說明如何做答比較好的方法是拿出一份答得較好的卷子來看看。

  這里選登的是2005年報考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方向博士生的考生劉寧潔做答傳播史與傳播理論、傳播實務兩門考試中的各一道題。在有限的時間內,她對問題的思考較為全面,充分而靈活地運用自己掌握的傳播學知識,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分析問題,冷靜地編排回答的思路,邏輯性較強。因而,她的兩份答卷分數均較高。

  還有兩個技術性的方面需要向她學習。

  第一,字跡清楚。字跡是給閱卷老師的第一印象,字寫得好看不好看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寫得清楚,字不要擠到一起,沒有間隔。拿起劉寧潔的考卷,卷面很干凈,還沒有看具體的文字,就已經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有的考卷字跡潦草,所有的字都擠在一起,線條色調較淺較細,加上一些涂改和添加,看起來很吃力,即使做答的內容真有水平,這樣的卷子還沒有具體看,就已注定要比同樣內容的卷子少幾分印象分。

  第二,層次清晰。考試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回答問題,沒有可能查找資料,全憑自己對知識的積累。因而,在動筆前,一定要把自己對問題已經擁有的知識調配好,胸有成竹才可能回答有序。不要把回答的內容擠在一個或兩個自然段里。有意識地按照內容分段,分得相對多些,分得準確,本身就提供了不占篇幅的許多無聲的信息。劉寧潔的回答且不說內容如何,單就清晰的回答層次和自然而然的較多的段落劃分,就會贏得一些分數。

  我們不要簡單模仿回答問題的模式,沒有固定的回答問題的模式,每個人的風格不會相同。分數較高的卷子的共同特點是: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擁有面對問題迅速調配知識的分析能力。同時,卷面整潔、層次清晰,也是對考卷的共同要求。許多考生誤以為考前多聯絡導師,與導師見個面,送點禮,會有助于被錄取。其實這種做法導師們很反感,不僅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工作,而且帶來不良的社會影響。

  每位導師在招生前,通常會看好幾位報自己名下的學生。但是并非看好就一定會取,考試本身是公正的一種體現。初試的面試前,我不知道有劉寧潔這么一位考生。面試的感覺,她的專業知識基礎全面而扎實。評閱筆試卷子時,發現她的回答相當好。

  我感到很高興,因為發現了一位感到滿意的學生;而事先經常與我聯系的同學中,雖然有的總體考得也不錯,但是相比之下略遜一籌,在名額有限的情況下,自然要取更優秀的。

  劉寧潔考博答卷選(一)題:試論社會媒介化、數字趨勢下“客觀現實”與“虛擬現實”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答:傳播學先驅李普曼在他的著作《典論學》中就提出了“擬態環境”這個概念,說的就是媒介有環境再造功能,媒介通過對客觀信息的選擇、加工、建構了人們生活和認知的媒介環境,它與客觀存在的現實環境是有著區別的。到了70年代,麥克盧漢發出“媒介即訊息”以及“媒介是人的延伸”的斷言,深刻闡述了媒介技術和媒介本身對社會的重要作用以及媒介本身對社會變革的推動作用。直到八九十年代,數字媒體、衛星電視和互聯網的普及使用,使我國生活數字化形式提高,也出現了一種人類社會從未出現的形態“虛擬現實”。這種社會媒介化、數字趨勢下的“客觀現實”與“虛擬現實”是有著聯系與區別的。

  第一,“客觀現實”是基礎。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盡管由于立場、價值觀,國家利益與原因會造成新聞工作者工作中的傾向性,以及新聞事實與客觀現實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客觀、真實、公正、均衡一直都是媒體工作中秉承的準則。特別是在多元信息流通的今天,刻意扭曲客觀現實,故意造假是很容易被公眾發現,失去媒體公信力的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新聞生命。

  第二,“虛擬現實”中留下了“客觀現實”的影子。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的行為、意志、態度無一不受到客觀現實的影響,雖然人們可以利用媒介新技術在網絡虛擬的平臺建構一個虛擬的社區,或者用DV和電影膠片拍出一個虛構的生活狀態,但在這個“虛擬現實”中,人的行為、交往、語言、思維等等都是人在客觀現實生活中的反映,虛擬現實不過是提供了一個不太一樣的生活環境滿足人們在現實生活無法表達和滿足的“欲望”。

  第三,“虛擬現實”會對“客觀現實”產生影響。如媒介環境再建構功能一樣,“虛擬現實”對“客觀現實”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1、媒介化、數字化的發展能使人們在虛擬現實中表達和實現客觀現實中無法實現的愿望和理想,而這種理想和欲望正是客觀現實發生變化,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永恒推動力。如網絡作為民意表達的平臺能讓人們相對自由地發表觀點,參與政治生活,這種民主意識的培養是社會公體民主文明發展基礎。

  2、“虛擬現實”沖擊“客觀現實”中的傳統觀念,引導新的流行文化和生活方式。以網絡為例,網絡社區里的觀點和文化比現實生活中要活潑易變得多,而那些網絡流行用語已成為現實生活流行文化的一部分,還有網絡對傳統倫理道德、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影響也使得客觀現實中的文化多元多變起來。

  3、“虛擬現實”對人的影響。大眾傳媒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日本學者曾提出的“容器人”、“電視人”概念,說的就是在電視屏幕前長大的一代與他的長輩在性格、生活方式、價值觀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而現在媒介化、數字化趨勢下,在虛擬現實中長大的人也必然烙上這種媒介文化的烙印,我們可以大膽推測一下“網絡人”具備的特征:不論是好是不好,虛擬現實中社會化的人必然會對客觀現實帶來新的變化。

  當然,“客觀現實”和“虛擬現實”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客觀現實”具有客觀性、相對穩定性,而“虛擬現實”具有虛幻性、多變性等特征,媒介的發展對人類和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但真正重要的應該是媒介的使用者------人,媒介技術不過是工具而已,而人才媒介技術的攣握和使用才是社會發展、媒介發展的關鍵。

  在“傳播史論”的考題中,這里選的是第二道題“試論社會媒介化、數字化趨勢下‘客觀現實’與‘虛擬現實’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磥,劉寧潔回答前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布局做了認真的考慮。這里提到了“客觀現實”、“虛擬現實”等概念,那么首先就需要對概念的來源、概念的發展做出說明,以表現自己在這方面的傳播學知識積累。接著,就要論證這兩個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她在這兩者的關系中,又主要抓住“虛擬現實”對“客觀現實”的影響作為重點,因為這是傳播學研究的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她很了解,進而在這個問題上又劃分了三小點進行論證;卮鸬慕Y構合理、清晰,不拖泥帶水。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首页 | 日本久久在精品线影院 | 亚洲欧美国产老妇偷窥 | 久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