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政治必須知道的幾個數字
【五對基本范疇——現象和本質】
(1)含義:現象和本質是揭示客觀事物的外部表現和內部聯系相互關系的范疇。
(2)現象和本質的對立統一關系。
二者的對立:
①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人們可通過感官感知。本質是指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根本性質,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維才能把握。本質與必然性、規律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不過本質的含義更廣泛一些,它是事物內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規律性的綜合。
②現象是個別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東西;本質是同一類現象的一般共性。
③現象是多變易逝的,本質是相對穩定的。
④現象是生動豐富的,本質是深刻單純的。
二者的統一: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
①本質是現象的根據,現象是本質的表現形態。
②任何本質都是通過現象表現出來的,沒有不表現本質的純粹現象。
③任何現象都從一定的方面表現著本質,沒有不表現本質的現象,即使假象也是本質的表現。
(3)本質和現象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①本質和現象的對立,說明科學研究的必要性,必須透過現象揭示本質。
②本質和現象的統一,說明了科學研究的可能性,能夠通過現象認識本質。
【五對基本范疇——形式和內容】
(1)含義:
①內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內在要素同這些要素的結構和表現方式的關系范疇。
②內容是指構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總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礎。形式是指內容諸要素統一起來的結構和表現方式。
(2)內容和形式對立的統一關系。
二者的對立:內容和形式是現實事物的內在要素和結構方式這兩個不同方面,兩者是對立的。
二者的統一:
①相互依賴,不可分割:沒有無內容的空洞形式,沒有無形式的純粹內容。
②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容。當形式適合內容時,對內容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當形式不適合內容時,對內容的發展起著消極阻礙的作用。
③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內容與形式的區別和對立是相對的,只是對特定的事物和確定的關系才有意義,在一定條件下,內容和形式可以相互轉化。
(3)內容和形式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①重視內容,根據內容的需要決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創新。
②善于運用形式,發揮其積極作用,利用和創造必要的形式,適時地拋棄與內容不相適應的形式。
【五對基本范疇——原因與結果】
(1)含義:
①原因和結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繼、彼此制約的關系范疇。
②引起一定現象的現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現象是結果。
(2)原因和結果的辯證關系(對立&統一)。
①原因和結果的區分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即在具體的因果聯系中,兩者的區別是確定的,但在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中,原因和結果的區別又是不確定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②原因和結果相互作用,原因產生結果,結果反作用于原因(反饋調控),互為因果。
③原因和結果相互依存,因果雙方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3)因果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
①因果聯系的客觀性:因果聯系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②因果聯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無不處在一定的因果聯系之中。
③因果聯系具體表現是復雜多樣的。
(4)原因和結果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①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是自覺的實踐活動的必要條件。
②辨證地分析事物的因果關系,可以增強人們生活的自覺性、預測性和調控性。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4
2013.11
總體上講,研究《大綱解析》的輪次安排,應該是找重點與熟悉、溫習、背誦相結合穿插。具體來講,就......
14
2013.11
十八屆三中全會已12日下午閉幕,作為2014年考研政治時政熱點之一,為大家整理了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