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事項:
1.2013年表演類主課初試時間提前到10月下旬進行,具體參看簡章規定。
2.2013年學術型、專業學位型均可報考,考生網上報名時注意專業代碼及科目代碼。
一、培養目標
培養堅定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堅定地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立志為西部大開發和民族地區發展服務;在本門學科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招生政策
招生工作按“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原則,采取“自愿報考、統一考試、適當降分、單獨統一劃線”的特殊措施。
三、招生生源
招生生源范圍是西部12省(區、市),海南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4省民族自治地方和邊境縣(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張家界(享受西部政策的一縣兩區)和湖北恩施自治州;內地西藏班、內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數民族預科培養基地和民族碩士基礎培訓基地的教師和管理人員。(在網上報名時須如實填寫少數民族身份,且申請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定向或委托培養方式),方可按規定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
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計劃以報名時填報的信息為準,不得更改。
四、報考條件
(一)參加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全國統一招收碩士研究生考試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立志為西部大開發和民族地區發展服務。
2.畢業后保證到定向地區或單位就業。其中,在職考生回原單位;非在職考生(含應屆本科畢業生),全部回定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就業。
3. 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自考本科生和網絡教育本科生須在報名現場確認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證書方可報考);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2013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可以再次報考碩士生,只準報考委托培養或自籌經費的碩士生。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4. 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
5. 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院規定的體檢要求。
6.漢族考生比例只招收總名額的10%。 7.非在職人員比例原則上不超過50%。
(二)推薦免試生可申請進入本招生計劃。
五、招生名額:預計招收20名(漢族考生不超過2人),以國家正式下達的計劃數為準。
六、報名與考試
1.政治、外語統考網上報名:填寫《報考2013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研究生考生登記表》(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處網頁下載),憑此表(“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主管部門”蓋章后有效)到所在地省級招辦領取網上報名校驗碼,并在規定的網上報名時間內報名;在我院規定交報名材料期間將此表(根據表中要求貼照片、蓋章)交研究生處。
2.報名程序按照網上報名、表演類專業主課報名、現場確認三個階段進行,具體日程安排如下:
內容 |
日期 |
注意事項 |
研究方向 |
各專業方向網上報名 |
9月28日-29日或 10月10日-31日 |
1.登錄中國碩士研究生信息網(http://yz.chsi.com.cn,或者http://yz.chsi.cn),每天9:00-22:00。 2.截止日期10月31日,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再修改報名信息。 3.全國統考報名初試費按照網上說明支付。 |
各專業 |
表演類專業主課考試網上報名 |
10月8日-12日 |
1.登陸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處網站(http://bszs.ccmusic.edu.cn/wsbm/sswb/bswb_index.jsp)。 2.截止日期為10月12日,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再修改報名信息。 3.網上報名期間咨詢電話:010-64887364。 |
指揮、聲樂、器樂、鋼琴(含鋼伴)、管弦 |
表演類專業主課考試現場報名 |
10月16日 |
1.應屆畢業生持本人身份證和學生證(均驗原件交復印件),其他人員持本人身份證和比較后學歷證書(均驗原件交復印件)報考。 2.報名考生須提交一寸照片三張,填寫《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報名表》。 3.填寫初試曲目,詳見“附件1”中的專業主課考試要求。 4.抽簽(考試按抽簽號順序進行)。 |
指揮、聲樂、器樂、鋼琴(含鋼伴)、管弦 |
現場確認 |
11月10日-14日 |
1.提交本人一寸照片三張,填寫《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報名表》及附件4《報考2013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研究生考生登記表》。 2.應屆畢業生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和學生證、自考本科生和網絡教育本科生須憑已經取得的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證書方可辦理網上報名現場確認手續、其他人員應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學歷證書(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校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由報考點工作人員進行核對。所有考生均需審核原件、提交復印件。 3.所有考生均要對本人網上報名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并確認。經考生確認的報名信息在考試、復試及錄取階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寫錯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
各專業 |
備注:報考指揮、聲樂、國樂、鋼琴(含鋼伴)和管弦研究方向的考生在10月下旬提前進行專業主課考試,合格考生于11月10日—14日到我院進行現場確認。其它研究方向不提前進行專業主課考試,考生直接參加全國統一招生網上報名并于11月10日—14日到我院進行現場確認。
3.表演類專業主課考試、初試、復試日程安排如下:
內容 |
日期 |
注意事項 |
研究方向 |
表演類專業主課考試 |
10月20日-22日 |
指揮、聲樂、器樂、鋼琴(含鋼伴)、管弦的考試要求 詳見附件1。 |
指揮、聲樂、器樂、鋼琴(含鋼伴)、管弦 |
表演類公布專業主課合格名單 |
10月25日(待定) |
登陸研究生處網站 |
|
考生網上打印準考證 |
2012年12月25日至2013年1月7日 |
考生可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陸研招網下載打印《準考證》。《準考證》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 |
各專業 |
考試 |
2013年1月5日至7日 |
我院初試 |
|
2013年4月 |
我院復試 1.報考音樂學系、藝術管理系、音樂教育系各研究方向的考生需交本人論文1-2篇(要求打印)。音樂文獻翻譯方向,須提交音樂文獻翻譯習作(英譯漢/漢譯英,課題自選并附原文)。 2.報考音樂科技系“電子音樂”方向的考生需提交電子音樂作品兩首。其中一首必須是考生本人原創的電子音樂作品(請注明“原創作品”), 必須包含音序工程文件;一首必須是考生本人制作的電子音樂作品(請注明“制作作品”),必須包含分軌音頻工程文件。 3.報考作曲、作曲技術理論研究方向的考生需交本人作品或論文兩件。 4.報考指揮系的考生需于考試前一天到指揮系辦公室領取復試指定曲目樂譜。 |
備注:
1.報考系別、研究方向、考試要求、導師目錄詳見附件1。
2.政治、外語等考試科目及代碼詳見附件2。
3.各研究方向專業考試科目表詳見附件3。
4.我院不接收調劑考生。
5.考試地點:所有考試均在我院進行。
6.我院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將核查考生報考信息,對不符合教育部規定者,不予復試。
七、錄取
1.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確保質量、寧缺毋濫。
2.考試科目達到合格標準。
3.不接受未報本計劃的調劑考生,本計劃考生不得調劑到本計劃以外錄取。所有被錄取考生的錄取類別均為定向,且須簽訂定向協議書。在職考生與所在單位和所在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簽訂協議書;非在職考生(含應屆本科畢業生)與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簽訂協議書。考生簽訂協議書后,招生學校發放錄取通知書。畢業后回定向地區或單位就業。
八、入學
1.所有被錄取新生第一學年均須到教育部指定的基礎強化培訓基地接受培訓,重點補修外語、大學語文等基礎知識,兼顧其他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和宗教理論的學習和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招生單位開始碩士課程學習。
2.在本院學習專業年限為三年。課程學習合格,學位作品、學位音樂會及學位論文通過,經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批準后,授予文學碩士學位,頒發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印制的碩士學位證書。
九、其他
碩士生畢業后必須回定向地區或單位連續服務至少5年(內地西藏班、內地新疆高中班、高校少數民族預科培養學校和民族碩士基礎培訓基地的教師和管理人員參加本計劃學習畢業的,必須回原單位繼續工作至少8年)。
畢業生不按協議就業者,要支付培養成本和違約金。違約金的具體標準、支付方式等另行規定。
本院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翔路1號 郵政編碼:100101
中國音樂學院網址:www.ccmusic.edu.cn
研招辦網址:http://www.ccmusic.edu.cn/zzjg/xzbm/yjsc/yjszszx/
研招辦電話(傳真):010—64887364
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處
2012年9月
考2013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研究生考生登記表
姓 名 |
|
性 別 |
|
|
||||||||||
出生年月 |
|
婚姻狀況 |
|
|||||||||||
政治面貌 |
|
籍 貫 |
|
|||||||||||
民 族 |
|
身份證號 |
|
|||||||||||
戶口所在地詳細地址 |
省(區、市) 市(縣) |
|||||||||||||
人事檔案所在單位及通信地址 |
單位 |
|
郵政編碼 |
|||||||||||
地址 |
|
|
||||||||||||
現工作或學習單位 |
|
本人聯系電話 |
||||||||||||
|
||||||||||||||
畢業學校及專業 |
|
|||||||||||||
畢 業 時 間 |
|
比較后學位 |
|
|||||||||||
比較后學歷 |
|
|||||||||||||
報考單位 |
報考專業 |
|
||||||||||||
1.自愿報考本計劃。 2.自愿簽定協議書,保證畢業后回本人(在職)所在原單位或回本人(非在職和應屆生)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就業,并至少服務5年。 3.同意畢業后由學校將檔案、戶口、學位及學歷證書統一寄至定向單位。 4.若不按協議就業,本人按有關違約規定,支付培養成本和違約金。 注:考生若同意上述4項內容,可在申請人簽字一欄中簽字,經省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蓋章后,即可確認有報考資格。 考生簽字______ 年 月 日 |
單位意見(在職考生):
(蓋章) 年 月 日 |
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民教處(高教處)意見:
(蓋章) 年 月 日 |
||||||||||||
注:本表一式三份:省教育行政部門、省招辦、招生單位各留存一份
審批單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廣東、海南、西藏、陜西、新疆等省(區、市) 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廳(教委、教育局)高教處等相關處室; 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寧夏、貴州、云南、甘肅、青海等省(區、市)教育廳(教委)民教處。
跨省、跨地區的應屆畢業生可用傳真方式與生源省份教育廳(教委)有關部門進行資格確認。
附件5:
全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簡表
民族區域自治地方 |
所在省區市 |
自治區 |
|
內蒙古自治區 |
內蒙古自治區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西藏自治區 |
西藏自治區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自治州 |
|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涼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貴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貴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貴州省 |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慶藏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肅省 |
臨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肅省 |
玉樹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黃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伊黎哈薩克自治州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自治縣(自治旗) |
|
孟村回族自治縣 |
河北省 |
大廠回族自治縣 |
河北省 |
青龍滿族自治縣 |
河北省 |
豐寧滿族自治縣 |
河北省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
河北省 |
寬城滿族自治縣 |
河北省 |
鄂倫春自治旗 |
內蒙古自治區 |
鄂溫克族自治旗 |
內蒙古自治區 |
莫力達瓦達斡爾祖自治旗 |
內蒙古自治區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
遼寧省 |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
遼寧省 |
新賓滿族自治縣 |
遼寧省 |
岫巖滿族自治縣 |
遼寧省 |
清原滿族自治縣 |
遼寧省 |
本溪滿族自治縣 |
遼寧省 |
桓仁滿族自治縣 |
遼寧省 |
寬甸滿族自治縣 |
遼寧省 |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
吉林省 |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
吉林省 |
伊通滿族自治縣 |
吉林省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
黑龍江省 |
景寧畬族自治縣 |
浙江省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
湖北省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湖北省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湖南省 |
江華瑤族自治縣 |
湖南省 |
城步苗族自治縣 |
湖南省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湖南省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湖南省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湖南省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湖南省 |
連南瑤族自治縣 |
廣東省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廣東省 |
乳源瑤族自治縣 |
廣東省 |
龍勝各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金秀瑤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融水苗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三江侗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隆林各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都安瑤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巴馬瑤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富川瑤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大化瑤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恭城瑤族自治縣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樂東黎族自治縣 |
海南省 |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
海南省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
海南省 |
昌江黎族自治縣 |
海南省 |
白沙黎族自治縣 |
海南省 |
陵水黎族自治縣 |
海南省 |
木里藏族自治縣 |
四川省 |
峨邊彝族自治縣 |
四川省 |
馬邊彝族自治縣 |
四川省 |
北川羌族自治縣 |
四川省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重慶市 |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重慶市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
重慶市 |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
重慶市 |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
貴州省 |
松桃苗族自治縣 |
貴州省 |
三都水族自治縣 |
貴州省 |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
貴州省 |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
貴州省 |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
貴州省 |
玉屏侗族自治縣 |
貴州省 |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貴州省 |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
貴州省 |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
貴州省 |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
貴州省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寧蒗彝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屏邊苗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滄源佤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西盟佤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沅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云南省 |
天祝藏族自治縣 |
甘肅省 |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
甘肅省 |
東鄉族自治縣 |
甘肅省 |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
甘肅省 |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
甘肅省 |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
甘肅省 |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
甘肅省 |
門源回族自治縣 |
青海省 |
互助土族自治縣 |
青海省 |
化隆回族自治縣 |
青海省 |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
青海省 |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 |
青海省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
青海省 |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 |
青海省 |
焉耆回族自治縣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和布克塞爾蒙古自治縣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注:如有變化,以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的為準。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