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學,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西夏區,直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是我國唯一一所建立在少數民族自治區的部屬綜合性民族高校。
學校始建于1984年,原名西北第二民族學院。 2004年,國家民委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簽署共建協議;2007年5月,順利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成績優秀;2008年5月10日,經教育部同意,學校正式更名為北方民族大學。
學校總占地面積76萬平方米,校舍總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7.3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1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15萬冊。學校辦學條件優良,教學設施完備,校園環境幽雅,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部門綠化400佳單位”榮譽稱號,并被銀川市人民政府命名為“花園式單位”。
學校設17個教學院(部、中心)和6個研究所,共有51個本科專業,涵蓋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歷史學7個學科門類。現有民族學、數學、中國語言文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民族學、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中國少數民族經濟、中國少數民族史、中國少數民族藝術、思想政治教育、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門史、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生態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電路與系統、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等2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
學校面向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56個民族1.5萬余名全日制在校生在校共同學習、生活,其中少數民族學生占學生總數的65%以上。20多年來,共培養了2.4萬余名畢業生,成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踐行者,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設者,民族優秀文化的弘揚者,邊疆穩定、國家統一的捍衛者,他們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學校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確立了“建設人才綠洲,超越人才綠洲”兩步走的師資人才隊伍發展戰略,已初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治學嚴謹的教師隊伍。
學校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致力于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在粉體材料與特種陶瓷研究,域外西夏文獻的整理與研究,賀蘭山、大麥地巖畫研究,計算流體力學與工程數值模擬研究,回族伊斯蘭文化研究,少數民族藝術研究,少數民族史學研究及北方語言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優勢,研究成果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并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學校不斷擴大對外合作,逐步加強國際交流。近年來,與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蘭州大學以及美國Shaw大學、英國威爾士大學、日本東京都立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建立并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現有來自美國、法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利比亞等國的留學生在校學習。
北方民族大學將緊緊抓住國家中長期教育綱要頒布實施和第二輪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和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規律,堅持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的辦學宗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推動學校科學發展作為重要職責,大力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技強校、管理興校“四大戰略”,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研究我國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的重要基地,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基地,為西北民族地區特色經濟服務的科研基地,展示我國民族政策和對外交往的重要窗口,為實現有特色高水平民族大學的目標而不懈奮斗。
一、報考條件:
(一)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報考委托培養和自籌經費的考生年齡不限。
4.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5.已獲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人員只可報考委托培養或自籌經費碩士研究生。
6.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自考本科生和網絡教育本科生須在報名現場確認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證書方可報考);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