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2013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來源: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時間:2012-07-20 16:39:42

  《物理學》復習指導

  一、復習參考資料

  《大學物理教程》鐘韶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考試的總體要求

  《物理學》是高等學校理工科專業的公共基礎課,是理工類課程的基礎。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作為培養通信行業人才的碩士點,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物理學》考試內容為電磁學、波動光學和量子物理基礎。本門課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為“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了解”是指學生對要求了解的內容,應該知道所涉及問題的現象和有關實驗,并能對它們進行定性解釋,還應知道與問題直接有關的物理學量和公式等的物理意義。“理解”是指學生對要求理解的內容(包括定理、定律、原理等的內容、物理意義及適用條件)都應明了、并能用以分析和計算基本的物理問題。對于那些能由基本定律導出的定理不要求會推導。“掌握”是指學生能較為深刻理解所學知識,在此基礎上能夠準確、熟練地使用它們進行有關推導和計算,以及分析解決較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考試的內容及比例

  (一)電磁學部分(約占70%)

  1.熟練掌握庫侖定理、電力疊加原理、場強疊加原理、高斯定理,并會用這些原理分析和計算靜電場、尤其是典型靜電場有關物理量(如電場強度E等);

  2.熟悉運動電荷的電場強度的計算方法;

  3.掌握電勢的概念、計算,掌握電勢能的計算,熟悉靜電能的計算方法;

  4.熟悉導體的靜電平衡條件及其電荷分布規律;

  5.掌握電位移的概念及電位移的高斯定理,掌握電容器電容及其能量的計算;

  6.熟悉電流密度、電流電阻、電動勢的概念;會求解恒定電場中的電場強度、電動勢及電容的充放電;會利用歐姆定律和焦耳定律電流、電壓、功率計算;

  7.熟悉磁力、磁場、磁感應強度的概念,會對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教學定性和定量分析;熟悉載流導體載磁場中的受力分析;

  8.掌握比奧—薩伐爾定律和安培環路定理分析、求解磁場;

  9.了解磁介質、磁矩磁場強度矢量磁路的概念,熟悉H的環路定理;

  10.掌握感生電動勢、動生電動勢的概念與計算,熟悉自感、互感的的概念;

  11.理解電能密度、磁能密度的概念,了解電磁場的能量;

  12.了解渦旋電場、位移電流的概念以及麥克斯韋方程組(積分形式)的物理意義,了解電磁場的物質性。

  (二)波動光學部分(約占20%)

  1.熟悉相干光、光程、光的相干性的概念,掌握楊氏干涉實驗、薄膜干涉實驗的分析計算,了解邁克爾遜干涉儀的結構、原理及其應用;

  2.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其對光衍射現象的定性解釋,掌握單縫衍射、圓孔衍射、光柵衍射、X射線衍射的定量分析,了解比較小分辯角、分辨率的概念;

  3.熟悉偏振、線偏振光、偏振光的干涉、光的雙折射等概念;

  4.掌握馬呂斯定理,布儒斯特定理,并能作相應計算;

  5.了解光在各向同性介質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時偏振狀態的變化。

  (三)量子物理基礎(約占10%)

  1.了解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與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設;

  2.了解光電效應的實驗規律,理解愛因斯坦的光子理論及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解康普頓效應;

  3.了解德布羅意的物質波假設及電子衍射實驗,了解實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4.理解氫原子光譜實驗規律及玻爾的氫原子理論;

  5.了解波函數及其統計解釋,了解一維坐標-動量的不確定關系;

  6.理解一維定態的薛定諤方程,會求解一維無限深勢阱問題;

  7.了解一維方勢壘和隧道效應。

  四、試題類型及比例

  1.選擇題(占40%);

  2.計算題(占60%)。

  五、考試形式及時間

  考試形式為筆試,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為150分)

  《信號與系統》復習指導

  一、復習參考資料

  《信號與系統分析》金波張正炳編2011年4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考試的基本要求

  《信號與系統》是大學本科電子類等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任務是研究線性非時變系統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它是學習通信、控制、信息處理等的理論基礎。因此要求考生掌握信號和線性非時變系統的分析方法,特別要熟練掌握信號頻譜的分析方法,熟悉一般信號的時域特性與頻域特性間的關系。熟練掌握時域分析法中的卷積法和變換域分析法中的拉普拉斯變換法和Z變換法。

  三、考試內容及比例

  (一)信號與系統的概念(約占10%)

  1.確定信號與隨機信號、連續信號與離散信號、周期信號與非周期信號、功率信號與能量信號,以及信號周期的計算;

  2.基本連續信號的表達式和波形;

  3.沖激函數的性質和沖激偶;

  4.信號的相加與相乘、導數與積分、平移與反褶、尺度變換的運算;

  5.信號的分解;

  6.系統的描述、分類和性質。

  (二)連續系統的時域分析(約占20%)

  1.微分方程的經典解法;

  2.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

  3.沖激響應和階躍響應;

  4.卷積的解析計算和性質;

  5.系統的互聯。

  (三)連續系統的拉普拉斯變換分析(約占20%)

  1.拉普拉斯變換定義、收斂域和性質;

  2.拉普拉斯反變換;

  3.微分方程的拉普拉斯變換解和動態電路的拉普拉斯變換分析;

  4.系統函數、特性和實現;

  5.信號流圖與梅森公式。

  (四)離散系統的時域分析(約占10%)

  1.離散信號的描述和運算;

  2.離散系統的描述及其性質;

  3.差分方程的解法;

  4.沖激序列響應和階躍序列響應;

  5.離散卷積和系統的互聯。

  (五)離散系統的z變換分析(約占20%)

  1.z變換定義、收斂域和性質;

  2.z反變換;

  3.系統函數、特性和實現;

  4.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方法。

  (六)連續信號系統的傅里葉級數分析(約占5%)

  1.三角型和指數型傅里葉級數;

  2.周期信號的頻譜分析。

  (七)連續信號系統的傅里葉變換分析(約占10%)

  1.傅里葉變換的定義和性質;

  2.周期信號的變換;

  3.傅里葉反變換;

  4.無失真傳輸與理想濾波器、調制與解調。

  (八)采樣信號的傅里葉分析(約占5%)

  時域采樣與采樣定理。

  四、試卷類型及比例

  1.基本知識:填空、選擇題(占30%);

  2.基本技能:計算、作圖,設計和證明(占70%);

  五、考試形式及時間

  考試形式為筆試,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為150分)

  注:一般本科院校《信號與系統》教材也可作為參考。

  《C語言程序設計》復習指導

  一、復習參考資料

  《C程序設計教程》譚浩強編清華大學出版社

  二、考試的總體要求

  《C語言程序設計》是高校各專業學生的必修基礎課,也是全國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等級考試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工科專業相關課程的先修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C語言基本知識;熟練掌握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程序設計風格;掌握程序設計中基本的數據結構和算法,達到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

  三、考試的內容及比例

  (一)C語言概述(約占5%)

  1.C語言的特點及發展

  2.程序的基本結構與書寫格式

  3.頭文件、數據說明、函數的開始和結束標志。

  (二)數據類型、運算符與表達式(約占5%)

  1.各種數據類型及其定義方法。

  2.運算符的種類、運算優先級、結合性。

  3.不同類型數據間的轉換與運算。

  4.表達式類型(賦值表達式、算術表達式、關系表達式、邏輯表達式、條件表達式、逗號表達式)和求值規則。

  (三)順序程序設計(約占5%)

  1.表達式語句、空語句、復合語句以及賦值語句。

  2.數據的輸入/輸出和輸入/輸出函數。

  (四)選擇結構程序設計(約占5%)

  1.if語句實現選擇結構。

  2.switch語句實現多分支選擇結構。

  (五)循環控制(約占10%)

  1.for循環結構。

  2.while和dowhile循環結構。

  3.continue、break、return語句。

  4.循環的嵌套。

  (六)數組(約占20%)

  1.數組的定義和數組元素的引用方法及數組的初始化方法

  2.一維和二維數組的基本操作和基本算法

  3.字符數組的存儲結構,字符串的輸入/輸出,對字符串進行處理的基本函數和對字符串進行處理的基本算法。

  (七)函數(約占15%)

  1.庫函數的正確調用。

  2.函數的定義方法。

  3.函數的類型和返回值。

  4.形式參數與實在參數的區別,參數值的傳遞。

  5.函數的一般調用和嵌套調用,學會遞歸調用。

  6.局部變量和全局變量。

  7.變量的存儲類型(自動、靜態、寄存器、外部),變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8.內部函數和外部函數。

  (八)預處理命令(約占5%)

  1.編譯預處理的概念和特點

  2.帶參數的宏定義及其使用,掌握不帶參數的宏定義及其使用。

  3.“文件包含”的概念和使用。

  (九)指針(約占15%)

  1.指針的概念及指針的定義。

  2.指針運算。

  3.指向變量、數組、字符串、函數的指針變量。

  4.用指針作函數參數。

  5.指針數組和指向指針數據的指針的概念及其定義方法,

  6.動態內存分配與指向它的指針變量。

  (十)結構體與共用體(約占10%)

  1.結構體類型和結構體變量。

  2.結構體數組和結構體指針。

  3.運用指針處理鏈表。

  4.共用體類型。

  5.枚舉類型。

  (十一)文件(約占5%)

  1.文件類型指針(file類型指針)。

  2.文件的打開與關閉(fopen和fclose函數)。

  3.文件的讀與寫(fprintf和fscanf函數)。

  四、試卷類型及比例

  3.基本知識:填空、選擇題(占40%);

  4.基本技能:程序填空、閱讀程序題、程序設計(占60%);

  五、考試形式及時間

  考試形式為筆試,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為150分)

  《脈沖與數字電路》復習指導

  一、復習參考資料

  《數字電子技術》張雪平主編2011年1月第1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二、考試的基本要求

  《脈沖與數字電路》是高等院校工科電子類、通信類專業的技術基礎課,要求考生掌握邏輯代數基礎,特別是真值表、邏輯表達式、卡諾圖和邏輯圖的表示方法,會用公式法和圖解法化簡邏輯函數,掌握各種門電路的電路結構、工作原理、外部特性和動態特性,掌握組合邏輯電路的特點、分析和設計方法,掌握時序邏輯電路狀態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以及脈沖波形產生、變換、整形常用電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參數的計算。

  三、考試內容及比例

  (一)邏輯代數基礎(約占10%)

  1.基本邏輯運算、基本公式及運算規則;

  2.真值表、邏輯表達式、卡諾圖和邏輯圖的表示方法;

  3.公式法和圖解法化簡邏輯函數。

  (二)門電路(約占10%)

  1.邏輯門電路中二極管,三極管和MOS管的開關特性;

  2.分立元件門電路中二極管與門和或門,三極管非門和MOS管非門;

  3.TTL反相器的電路結構和工作原理、外部特性和動態特性;

  4.CMOS反相器的電路結構和工作原理、外部特性,CMOS與非門、或非門、三態門和漏極開路門、以及傳輸門的構成原理。

  (三)組合邏輯電路(約占15%)

  1.組合邏輯電路的特點、分析和設計方法;

  2.組合邏輯電路中的競爭和冒險現象。

  (四)常用組合邏輯器件(約占15%)

  1.編碼器和譯碼器;

  2.數據選擇器和數據分配器;

  3.加法器和數值比較器;

  4.中規模集成電路實現組合邏輯函數。

  (五)時序邏輯電路(約占15%)

  1.基本觸發器、同步觸發器、邊沿觸發器的邏輯功能和描述方法;

  2.時序邏輯電路狀態的描述;

  3.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

  4.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方法;

  5.時序邏輯電路的競爭和冒險。

  (六)常用時序邏輯器件(約占15%)

  1.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2.二進制計數器、十進制計數器和N進制計數器;

  3.順序脈沖發生器;

  4.常用時序邏輯器件的應用。

  (七)可編程邏輯器件(不作要求)

  (八)脈沖波形的產生和整形電路(約占15%)

  1.555定時器的電路結構和基本功能;

  2.555定時器構成的施密特觸發器和集成施密特觸發器及其應用;

  3.555定時器構成的單穩態觸發器和集成單穩態觸發器及其應用;

  4.555定時器構成的多諧振蕩器和石英晶體多諧振蕩器及其應用。

  (九)數/模和模/數轉換器(約占5%)

  1.D/A轉換器的原理及技術指標;

  2.A/D轉換器的原理及技術指標。

  (十)數字系統設計基礎(不作為要求)

  四、試卷類型及比例

  1.基本知識:填空、選擇題(占30%);

  2.基本技能:計算、作圖,設計和證明(占70%);

  五、考試形式及時間

  考試形式為筆試,考試時間為2小時(滿分為100分)

  注:一般本科院校《數字電子技術》教材也可作為參考。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復習指導

  一、復習參考資料

  《微型計算機系統原理及應用》(第三版)周明德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

  二、考試的總體要求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是大學本科電子類等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任務是考察考生對微型計算機技術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微機系統的應用能力。為學生今后從事計算機系統的開發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以保證被錄取者具有微型計算機硬件及軟件技術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應用能力。對課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微型計算機的主流支撐技術、體系結構以及輸入輸出接口的工作原理、硬件系統結構;

  2.掌握微機接口的一般工作原理,尤其要掌握微機的通信技術,培養學生開發運用、研究與維護計算機系統的獨立工作能力。

  三、考試的內容及比例

  (一)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的基本知識(約占40%)

  1.補碼及求補方法;

  2.機器數及其真值;

  3.計算機中的數制及各種進制之間的轉換;

  4.二進制數的算術運算及二進制編碼和BCD數的運算;

  5.位、字、字節、指令和程序等概念;

  6.8088/8086的寄存器及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結構;

  7.數據傳送指令、加減法運算類指令和位操作指令;

  8.指令的尋址方式及當前段以外的尋址;

  9.偽指令和運算符;

  10.常用的系統功能調用;

  11.匯編程序的完整格式;

  12.8088的引線功能;

  13.8088的時序;

  14.存儲器的組成結構及引線功能;

  15.地址譯碼與地址分配;

  16.存儲器與CPU的連接;

  17.接口與接口控制原理;

  18.I/O端口地址的譯碼方法;

  19.輸入輸出傳送的控制方式;

  20.數字通道接口及其應用;

  21.中斷的概念及中斷的實現;

  22.中斷響應過程;

  23.80x86PC機的中斷系統;

  24.中斷類型碼與中斷向量表;

  25.中斷控制器Intel8259A;

  26.外部中斷控制程序的編制;

  27.串行通信接口的基本概念;

  28.微處理器的發展和現代PC機的組成;

  29.多媒體計算技術。

  (二)程序編程和接口技術的應用(約占60%)

  1.乘除法指令、比較指令、邏輯操作指令和BCD碼調整指令;

  2.跳轉指令和重復控制指令;

  3.順序程序、分枝程序、循環程序和子程序的設計;

  4.宏功能程序設計;

  5.8253接口芯片的引線功能及其與CPU的連接;

  6.8253接口芯片的工作方式及控制命令字;

  7.8253接口芯片的編程與使用;

  8.并行接口芯片8255A的引線功能及其與CPU的連接;

  9.并行接口芯片8255A的工作方式及其控制命令字;

  10.并行接口芯片8255A的編程與使用;

  11.串行接口芯片Intel8251的引線功能及其與CPU的連接;

  12.串行接口芯片Intel8251的工作方式及其控制命令字;

  13.串行接口芯片Intel8251的編程與使用;

  14.模擬通道接口的作用;

  15.模擬轉換器DAC及其與微型計算機的接口;

  16.模擬轉換器ADC及其與微型計算機的接口。

  四、試卷類型及比例

  5.基本知識:填空、選擇題(占40%);

  6.基本技能:編程和技術題(占60%);

  7.課程內容大致比例:微機原理占50%,接口技術占50%。

  五、考試形式及時間

  考試形式為筆試,考試時間為2小時(滿分為100分)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中文字幕看片在线a免费 | 综久久综合久久久久 | 中文乱码高清视频 |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久久网 |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