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前,學校開“動員大會”;考研結果出來,學校開“考研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為考研學生開辟專用自習室;為考研學生免費開選修課和輔導課,課時費由學校和院系支付……針對部分高校圍繞考研辦學的傾向,有學者質疑教學在考研這個指揮棒下運轉,這種氛圍中考上的研究生能有多少學習后勁?沒考上的學生拿什么面對就業競爭?
昨日,武漢一所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四張姓學生告訴記者,他們全班35人,有20人在備戰考研,他所在寢室5人全部考研。為支持他們考研,學校專門開辟了一個自習室,非考研學生禁入;教務處聯系了校外專家來校開考研科目講座;還把往屆考上名校研究生的師兄、師姐請回來談經驗。
今年上半年,武漢一所省屬高校在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2011年考研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不僅考研成功的學生受到獎勵,而且為學生考研提供服務的教師、院系領導也受到獎勵。
而在去年,本地一所民辦高校“重獎考研錄取學生”,向85名考取碩士研究生的學生頒發了獎學金30余萬元。其中9名被“985工程”院校錄取的學生每人獲獎1萬元,31名被“211工程”院校錄取的學生每人獲獎5000元。
本地一所“三本”高校的老師昨日向記者透露,他們學校對考研學生動員、表彰、獎勵還在其次,學校還為考研學生開了選修課,包括英語(論壇)、高數等課程,有些院系開有針對本學院考研學生專業輔導課,這些課程對考研學生均免費,授課教師的課時費由學校和院系支付。
記者昨日在谷歌上搜索“考研動員大會”,找到137萬條結果;搜“考研表彰大會”,得到210萬條結果。百度上這兩個數字分別為44.5萬條和32.8萬條。這些網頁里,可看到全國大大小小高校舉辦考研動員或表彰大會的檔次、規模,哪些校領導出席,獎金數額。而這些高校中,明顯以“二本”、“三本”院校為主。
今年全國報考華中農業大學(招生辦)研究生的人數達3624人。該校招辦一負責人昨日證實,“二本”、“三本”院校學生比例大。從近幾年報名情況看,“二本”、“三本”院校學生報名比例逐年提高。
教育部日前公開2012年研招報名人數為165.6萬人,比上年增加14.5萬人,而且是連續第三年增長超過10萬人。“考研熱”再次呈現于公眾視野。有學者指出,社會多年探討“考研熱”動因,就業不暢已成共識,但部分高校正在成為“考研熱”的重要推手。
在筆者看來,近年來考研人數的增加,比較為重要的原因,其實是二本、三本院校畢業生逐漸成為考研的主力軍,而這一群體,在我國高等教育中處于比較尷尬的地位。
早在2008年前后,媒體的調查就顯示,在不少地區的考研報名者中,二本、三本院校學生占了很大比重,改變了以往名校學生考研多的情況。在有的二本、三本院校,考研率高達70%-80%,一個班級里選擇本科畢業就業的只有少數幾個人。鼓勵學生們考研的首要目的,就是提升學校品牌。這些院校也被研究生招生單位稱為“考研基地”。
二本、三本院校成為“考研基地”,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這些學校“高不成、低不就”,與一本院校相比,他們的學校品牌不硬;而與高職高專院校相比,學校的定位又比較模糊。于是,其學生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我國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已連續兩年高于普通本科高校,部分高職院校專業的招生調檔錄取分數線已高于二本的調檔線。相較一本院校(主要指985高校、211院校)不錯的總體就業形勢,二本、三本院校,尤其是三本院校的就業實際上處于低谷。
其次,一些二本、三本院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就是成為“考研預備校”,這些學校并沒有認真思考如何辦出學校的特色,而是以每年的名校研究生錄取率作為一項重要辦學指標(當然,考研水平高,也可稱為“特色”)。學校重點組織考研科目的教學,而學生也從大一時就準備考研。進入二本、三本院校的校園網,很容易就能找到針對一年級新生舉辦考研報告的消息,而在大三下學期,舉辦考研動員會更是這些學校的普遍做法。這種辦學方式,使學校的大學教育趨向“空心化”,也把學生引向考研的“華山一條路”,一旦考研不成功,由于沒有培養就業能力,他們的就業將十分困難。
近年來,一些研招單位已經注意到這種現象,可是,根據目前研究生入學“統一筆試+面試”的方式,學校很難拒招筆試分數高的學生,擔心引來輿論質疑。于是,有的高校采取擴大推薦免試生的方式,但由于把推薦名額過多地給985高校、211院校,也招致涉嫌歧視的爭議。同時,這種做法還進一步加劇了基礎教育的名校情結。而在就業中,一些用人單位則推出所謂的“三個985”要求,要求查詢求職者的本科、碩士、博士學歷背景,讓就業歧視升溫。可以說,這一定程度上是“考研基地”惹的禍。
如果二本、三本院校的“考研基地”定位不變,將催生出各種教育和就業亂象。對此,一方面,需要深化研究生考試制度改革,推進高校的自主招生和導師制,引導這些院校轉變辦學思路,改變針對研究生升學的應試教育做法,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辦學方向,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另一方面,需要通過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賦予學校自主權,促使大學根據自身的辦學條件,辦出學校和專業特色。在這一過程中,要改變把資源過多投向所謂名校、政策也向名校傾斜的傳統做法,取消對學校的歧視性政策,同時對處于資金困境中的民辦院校、獨立院校給予適當的補貼。
考試須知:教育部研招通知 ♦2012考研時間安排 ♦考研院校專業報考指南
準 考 證:下載打印時間安排 ♦ 準考證下載入口 ♦ 下載打印注意事項
復習備考:考研大綱全解析 ♦ 2012考研沖刺復習專題 ♦ 考研沖刺全攻略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