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考研辯證法考點概括之三大規律

來源:育路教育網 時間:2011-07-12 09:59:49

  三大規律

  一、量變質變規律

  1.涵義

  ①質――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規定性;質通過屬性表現;把握質是認識的基礎、實踐的起點。

  ②量――事物的規模、程度等可量化的規定性;把握量是認識的深化和精確化。

  ③度――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界限。適度原則是實踐活動的正確準則。

  ④量變――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

  ⑤質變――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漸進過程的中斷。

  ⑥量變和質變的區分標志――是否超出度。

  2.量變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

  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②質變不僅可以完成量變,而且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

  ③總的量變中有部分質變,質變中有量變的特征。

  ④割裂量變質變辯證關系的兩種形而上學:“激變論”和“庸俗進化論”。

  “激變論”――只承認質變,否認量變;

  “庸俗進化論”――只承認量變,否認質變。

  它們割裂了量變質變的辯證關系,否認了事物的發展。

  3.方法論意義

  ①堅持適度原則。

  認識度才能確切地把握事物的質,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認識度才能為實踐活動提供正確的準則即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

  ②注意事物的數量變化----重視積累、防微杜漸。

  ③注意事物發展過程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二、對立統一規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原理

  (1)矛盾的涵義。

  矛盾是指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對立和統一及其關系。即矛盾是事物統一體內部的對立因素之間的關系。

  (2)矛盾的基本屬性。

  ①矛盾雙方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相互吸引的性質和趨勢。

  ②矛盾雙方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分離、相互排斥的性質和趨勢。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

  ①同一性要受斗爭性的制約,矛盾雙方的共存依靠斗爭維持,矛盾雙方的轉化要靠斗爭來實現。

  ②斗爭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約,同一性規定和制約著斗爭的形式、規模和范圍。

  (4)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A.理論意義(辯證認識的實質)

  ①所謂辯證地思考問題,就是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特別是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②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避免形而上學思想方法的絕對化和片面性。

  ③對任何問題都要辯證地思考,根據實際中的具體情況,多角度地或從相反方向去逆向思維,“換位思考”,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B.實踐意義(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制約的原理是我們制定戰略策略的理論基礎)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矛盾,矛盾著的各個方面既對立,又統一,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②我們要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對立和統一兩個方面,既要重視斗爭的一面,也要善于調和和妥協,進而解決矛盾。

  ③黨的十七大深入系統闡述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以及“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理念,正是運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的典范。

  2.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原理

  (1)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又斗爭、又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構成了事物的發展。

  (2)同一性對于事物發展的作用。

  ①矛盾雙方的同一性是事物發展的前提。

  雙方形成矛盾統一體,一方的發展以另一方的發展為條件。

  ②矛盾雙方的同一性使矛盾雙方相互包含。

  矛盾雙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發展。

  ③矛盾雙方的同一性規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

  同一性使矛盾雙方相互貫通,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構成了事物的自我發展。

  (3)斗爭性對于事物發展的作用。

  ①促進事物的量變。

  斗爭性使矛盾雙方相互排斥,引起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為質變準備條件。

  ②實現事物的質變。

  當矛盾雙方力量發展達到了極限,斗爭性則突破極限,使舊的統一體分解,新事物產生。

  (4)全面把握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的重要意義。

  ①斗爭性和同一性都是矛盾所固有的基本屬性,矛盾對事物發展的作用只有在兩者的結合中才能實現。

  ②斗爭性和同一性在矛盾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條件下具有不同作用。有時同一性起主要作用,有時斗爭性起主要作用。

  ③事物的發展既“相反相成”,又“相輔相成”。要自覺利用矛盾的這兩種力量推動發展。

  (5)運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原理指導實踐,正確把握和諧對事物發展的作用。

  ①和諧包含著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思想,強調矛盾的同一性。

  ②和諧并不否認矛盾的斗爭性的作用。和諧并不意味著矛盾雙方的絕對同一。和諧是在不斷解決矛盾中實現的。

  ③和諧的本質就在于協調差異,化解沖突,創造“雙贏”,促進發展。

  3.矛盾轉化的原理

  ①矛盾推動事物發展是通過矛盾的轉化實現的。

  ②矛盾轉化是矛盾同一性的比較高形式。

  ③矛盾的轉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④創造有利條件促使事物向進步的方向轉化是主體的任務。

  ⑤否認轉化,用凝固的觀點看事物是形而上學。不講條件空談轉化是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4.內因外因辯證關系原理

  ①內因即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即事物的外部聯系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②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③它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方針的重要哲學基礎。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涵義。

  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

  ②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以及同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各自有其特點。

  ③由于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多種解決形式。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即一般和個別、絕對和相對的關系。

  ①一般只能通過個別而存在,即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事物)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

  ②任何個別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質或屬性),即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沒有的。

  ③個別包括一般,一般不能完全包括個別。共性不能代替個性,個性具有共性容納不了的內容。

  ④一般和個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對于不同的層次和范圍)。

  (3)方法論意義。

  這一原理是關于矛盾問題的精髓,它是客觀事物固有的辯證法,又是科學的認識方法。

  ①認識事物就是認識事物的矛盾。認識事物不僅是把握現象,而是分析其內部的矛盾關系,分析事物矛盾內部的對立因素的關系和作用。

  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分析事物的矛盾就要深入到分析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研究矛盾的普遍性才能發現事物發展的一般原因。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確定事物存在的特殊本質。

  ③分析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僅是解決具體矛盾的出發點,而且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論基礎。理論是從具體實踐中概括出來的共性,而具體實踐則表現為個性。

  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6.矛盾發展不平衡性的原理和矛盾分析方法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構成事物的多種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這就是矛盾發展不平衡性的原理。

  (2)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實質。

  ①一方面,它是有兩點的重點論(即辯證法的全面觀)。兩點論就是要同時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間的辯證關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

  ②一方面,它又是有重點的兩點論。重點論就是在看到兩個方面的同時,必須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為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的,不要把兩者等量齊觀,更不能主次顛倒。

  ③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統一的,重點論以兩點論為前提,兩點論以重點論為補充。

  堅持兩點論,反對形而上學一點論;堅持重點論,反對折衷主義均衡論。

  三、否定之否定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是解決什么問題的?

  ①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的是事物發展的全過程。

  ②辯證的否定是這個規律的核心。

  ③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1.辯證的否定觀

  (1)肯定和否定。

  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兩種因素,其對立統一促使事物自身發展,由肯定階段進入否定階段。

  (2)辯證的否定。

  事物的發展是通過它自身的辯證否定實現的。

  ①辯證的否定是事物內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

  ②是聯系的環節和發展的環節。

  ③其實質是自我揚棄。

  2.辯證的否定觀的方法論意義

  辯證的否定觀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觀察分析一切問題的方法論原則。

  (1)辯證的否定觀是新生事物不可戰勝原理的哲學依據。

  新事物必然要戰勝舊事物,是由事物發展的辯證本性所決定的。

  ①新生事物代表著事物的發展方向,是適應了未來的發展條件應運而生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舊事物則相反。

  ②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結構和功能。就新生事物與環境的關系來說,新事物之所以成為新事物,正是因其新的結構和功能,能夠適應已經變化了的環境和歷史條件。

  ③新生事物反映著社會進步的要求。就社會領域而言,新事物是社會中先進階級、人民群眾創造性活動的產物,符合絕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反映了社會進步的要求。

  所以,新事物在內容上比舊事物更豐富,在形態上比舊事物更高級,具有舊事物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2)辯證的否定觀啟示我們對一切事物都要采取揚棄的分析方法。

  ①必須同時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看到肯定方面以把握事物的當前性質;看到否定方面以展望事物的發展前途。

  ②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避免形而上學思維方式。

  “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引自十七大報告)

  對待外來文化,要有選擇地吸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大膽吸取人類社會包括資本主義社會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時摒棄腐朽的東西。

  3.否定之否定

  ①第一次否定既有合理性,也有片面性。

  ②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揚棄了片面性,繼承了合理性。實現了事物的自我完善。

  ③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對立統一。這一規律啟示我們克服思想方法的絕對化和直線性。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12

2011.07

考研辯證法考點概括之兩大特征

第二篇 辯證法考點概括 兩大特征 三大規律 四對范疇 “普遍聯系”和“永恒發......

12

2011.07

考研唯物論考點之意識的本質

四。意識的本質和意識的作用原理 1.意識的本質和作用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

12

2011.07

考研政治馬政經講義之第七章

  第七章 經濟全球化與國家經濟關系   一、經濟全球化和現存的國際經濟秩序   1、經濟全球化的概......

12

2011.07

考研政治馬政經講義之第六章

  第六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2

2011.07

考研政治馬政經講義之第五章

  第五章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與經濟制度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實行這......

12

2011.07

考研政治馬政經講義之第四章

  一、資本循環   1、資本循環著重分析產業資本運動的形式和條件。產業資本的循環運動要經過購買、......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本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自拍另类aⅴ片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 在线视频国产日本 |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