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哲熱點問題
  1、樹立社會主義的榮辱觀——可用上層建筑、意識形態反作用原理分析說明。 "/>
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2012年考研政治理論馬哲熱點問題與應試突破

來源:育路教育網 時間:2011-03-23 10:34:06

  第一部分 
  馬哲熱點問題 
  1、樹立社會主義的榮辱觀——可用上層建筑、意識形態反作用原理分析說明。 
  2、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可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說明。 
  3、科學技術的社會作用問題——可用馬克思主義對科學技術的歷史作用的有關論述進行分析。 
  4、關于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可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唯物辯證法關于永恒發展原理、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綜合分析說明。 
  5、關于發揮人的主體性問題——可用人在認識和實踐中的作用、社會發展規律和人的自覺活動的關系綜合分析說明 
  6、關于黨群關系問題——可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綜合分析說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新浪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馬哲應試突破 
  1、“要教育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依據以上論述,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有關原理分析說明樹立“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意義。 
  「答案要點」(1)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同時上層建筑一經產生,便具有相對獨立性,并對經濟基礎具有一定的反作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屬于社會主義上層建筑范疇,它們被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所決定,不僅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同時又極大地反作用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 
  (2)我國經濟基礎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我國必須大力提倡社會主義的榮辱觀。通過社會主義榮辱觀等意識形態的反作用,來維護和保障我國的經濟基礎不受侵害和鞏固,來維護和保障比較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充分實現并不斷發展。 
  (3)樹立“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第一,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揮道德力量規范市場經濟的功能,從而有效維護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支持、規范、引導其他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第二,有利于發揮市場經濟的積極作用,節制市場經濟的負面作用,確保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方向。第三,有利于煥發人的道德精神、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凈化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有序地發展。第四,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解題分析」這道分析題是通過分析“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考查對上層建筑反作用原理的理解和把握。樹立“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今年考研政治命題比較大的時政問題。它與哲學歷史觀上層建筑的反作用直接相關。解答此題的思路是:先回答上層建筑反作用原理,然后指出社會主義的榮辱觀屬于社會主義上層建筑范疇,對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比較后說明在市場經濟中的規范作用以及對于煥發人的道德精神、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作用。沿著這樣一個邏輯思路回答問題,不應該丟分。 
  2.運用主體在認識中的作用原理,分析說明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中怎樣不斷增強主體能力,發揮主體在認識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要點」(1)認識的主體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之中,從事一定認識和實踐活動的人。在認識活動中,認識主體是首要因素,對認識活動的形成起著決定作用。同時,認識主體比較具有自主性和能動性,擔負著實在客體向觀念轉化和觀念向實踐轉化的任務。 
  (2)認識主體是社會地、歷史地形成的,當代社會生活的急速變化,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突飛猛進的向前發展,使主體在認識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日益突出出來。廣大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主體,迫切需要增強主體認識能力,同時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也為主體認識能力的增強提供了廣闊的社會條件。 
  (3)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事業中,不斷增強主體能力,發揮主體在認識和實踐中的作用,就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更新觀念;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拓展自己實踐活動的廣度和深度;以人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充分調動和發揮人的各方面潛能,以恰當的方式把個人與他人及社會結合起來,使個人主體上升為社會主體,突破個體的局限性;改造主觀世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擔負起主體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重大作用。 
  「解題分析」此題是考查主體在認識和實踐中作用的理解和運用。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說到底也是一個充分發揮人的主體作用問題。特別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主體的創造能動性的意義與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考生回答此題要緊緊抓住認識主體是比較具有自主性和能動性的,在認識活動中是首要因素,對認識活動的形成起著決定作用這個關節點,再去分析主體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如何增強主體能力,發揮其在認識中的重要作用。這樣就比較全面地將此題所要求的要點回答出來。3.“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一個社會理想。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心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根據材料請回答: 
  (1)上述材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什么原理?闡述這一原理的基本內容。 
  (2)運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說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 
  「答案要點」(1)上述材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矛盾同一性原理。同一性,即“統一”、“一致”,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的性質和趨勢,是事物的穩定、和諧狀態。矛盾同一性為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提供條件和場所,使矛盾的各方在這一統一體中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壯大和發展自己,并且規定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和方向。矛盾同一性的本質要求是和諧、穩定、有序。 
  (2)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統一體的穩定狀態,是事物也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各種不和諧現象越來越突出。所有這些不僅影響著小康社會的建設,還有悖于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社會主義的性質。因此必須構建和諧社會,即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心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必須保持社會的平安、穩定、和諧、有序。只有社會穩定、和諧、有序才能發展經濟,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的民主和富裕,才能保證社會各方面的協調發展。 
  「解題分析」這道分析題是通過分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考查對矛盾同一性原理的理解和運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所提出的一個重要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問題。這一問題提出的哲學依據就是矛盾同一性原理。考生解答此題緊緊抓住兩個環節:一是講清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依據,即矛盾同一性原理的主要內容;二是運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沿著這樣一個邏輯思路回答問題,不應該丟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今年考研政治命題聯系實際的一個重要問題,必須引起注意。 
  4.中國古代思想家說:“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樂居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請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評析上述觀點的涵義、合理性及局限性,并說明其現實意義。 
  「答案要點」(1)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歷史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材料中古人的話是說,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順民意、謀民利者,才能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否則,違背民眾的意愿,失掉民眾的支持,政權就會衰敗。材料中的說法肯定了民眾的作用,這是合理的思想。但這些思想是就君民關系,站在君主和剝削階級一邊,并以維護和改善剝削階級的統治、維護其長治久安為目的講民眾的作用,是十分狹隘的。 
  (3)材料中的觀點極具有現實意義,它說明堅持人民群眾的偉大作用:①就要堅持三個“一致性”,即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為崇高理想奮斗與為比較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②就要堅持比較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創造性,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始終是比較具有決定性的因素。③就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不斷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比較廣大人民的利益,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④就要以比較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比較高標準,把比較廣大人民的利益作為學習“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才能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解題分析」這道分析題以中國古人關于“重民”、“貴民”的思想考查對人民群眾偉大作用的理解和掌握。回答此題,首先闡明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的基本原理;然后以此為依據說明中國古人所講的這些思想的含義,并以唯物辯證法為方法論原則指出其“貴民”、“重民”的合理性及代表剝削階級的局限性、狹隘性;比較后分析材料所體現的現實意義。關于現實意義,必須緊緊圍繞著黨的有關文件中所論述的觀點回答,這是非常原則的。此題非常重要,但沒有太大難度,一般考生都能抓住基本要點。 
  5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請分析說明科學發展觀提出的哲學依據和現實依據。 
  「答案要點」(1)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歷史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因此,人類在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堅持把人的利益作為發展的比較終目標。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正是這一原理的具體體現。 
  (2)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發展是過程的集合體,是前進性的運動。發展是一切事物和現象的根本法則。堅持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就要堅持人和自然的協調發展,正確認識和利用地理環境、生態、人口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意保護資源和改善環境,使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努力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3)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互為前提和基礎:一方面,人的全面發展不能脫離經濟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發展是經濟社會進步的重要內容,人的全面發展的程度是經濟社會進步的比較重要的標志。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程度都是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這兩個歷史過程應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地向前發展。因此必須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4)現實依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同時也存在著嚴重的社會發展問題。主要表現是:①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忽略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人民的衛生健康方面存在嚴重問題;②城鄉差別及社會各階層收入差別進一步擴大;③生態環境惡化,人的全面發展被忽略。因此,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解題分析」這是一道大型綜合分析題。是以科學發展觀的背景,考查對人民群眾在歷史上偉大作用、唯物辯證法的發展原理、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發展等幾個哲學原理的綜合理解和應用。回答此題的前提是對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的內容要把握,然后分析找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所對應的相關原理,再一一進行分析。對于科學發展觀,從哲學的角度,運用相關原理去分析說明科學發展觀,對于一些考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會出現無所適從,難以落筆的困境。這就需要在復習中有些問題要重點突破。 
  6.以下是關于科學技術的社會作用的一組材料: 
  材料1 
  馬克思指出“把科學首先看成是歷史的有力的杠桿”,是“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材料2 
  愛因斯坦認為:“科學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怎樣用它,究竟是給人帶來幸福還是帶來災難,全取決于人自己,而不取決于工具。刀子在人類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來殺人”。 
  材料3 
  美國社會學家貝爾認為,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中的惟一決定因素,是劃分社會形態的主要標志。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會提供解決一切社會問題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學去解決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 
  材料4 
  科學悲觀主義認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問題,如環境污染、失業、戰爭、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墮落、貪圖享受等,都是科學的罪過,要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就應該回復到不要科學的古代社會甚至原始狀態去。 
  請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的共同點。 
  (2)材料3和材料4在本質上是否相同?指出二者的錯誤實質。 
  (3)依據材料1說明科學技術的社會作用。 
  「答案要點」(1)材料1和材料2都充分肯定了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馬克思把科學技術看成是歷史的有力的杠桿,是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愛因斯坦將科學技術當成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 
  (2)材料3是科學樂觀主義的觀點,材料4是科學悲觀主義的觀點。二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二者都只是從科學出發,只不過科學悲觀主義把一切問題都歸罪于科學,而科學樂觀主義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歸結為科學。二者的錯誤實質是:他們都是只見物不見人,是科學單線論,或者說科學至上論。 
  (3)馬克思主義認為:①科學技術是歷史上對社會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的進步力量,在當代社會科學技術發揮著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否定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是違背歷史發展規律的。②社會是一有機系統。生產力對社會的作用要通過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通過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來展開。生產力的作用與社會制度以及人的價值觀念是分不開的。因此在發展先進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同時,必須堅持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堅持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正確處理科技與價值的矛盾,把科學的發展與人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發展、環境的發展統一起來,只有在科學、社會、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統中,才能全面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③科學技術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因此科學悲觀主義和科學樂觀主義都是錯誤的。 
  「解題分析」此題是考查對科學技術在歷史上的作用的理解和把握。此知識點本身沒有難點。但是要求依據幾個材料回答幾個具體問題,這對于掌握知識不全面或不能靈活運用知識的考生來說,就有了一定的難度。回答此題的難點在于第(2)問上,有的考生會由于對科學悲觀主義和科學樂觀主義共同的錯誤實質抓得不準或不全面而丟分。關于科學技術在歷史上的作用,也是重要考點之一,需要引起注意。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23

2011.03

2012年考研政治經濟學和哲學是考試的難點

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考研政治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政......

23

2011.03

2012年考研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之哲學的復

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考研政治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2......

23

2011.03

2012年考研時政之解讀兩會之政府工作報告

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考研政治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每......

21

2011.03

2011年導游資格考試全國導游基礎知識點總結(2

2011年導游資格考試全國導游基礎知識點總結(21) 61斗拱是我國建筑特有的一種支撐構件。 廡......

21

2011.03

2011年導游資格考試全國導游基礎知識點總結(2

2011年導游資格考試全國導游基礎知識點總結(23) 101壯族節日“中元節”、牛魂結和......

21

2011.03

2011年導游資格考試全國導游基礎知識點總結(2

2011年導游資格考試全國導游基礎知識點總結(22) 81四大菩薩——觀音、普賢、地藏、......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精品青青操久久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 色婷婷久久综合极速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 | 中文字幕欧美激情 | 亚洲天堂男人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