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輔導:2011考研政治史綱沖刺考點(七)
中國近代史綱要涵蓋了中國包括“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前夜—風云變幻的八十年”(1940至1919)、“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的成立——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至1949)和“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輝煌的歷史征程”(1949至2007)三段近170年的歷史。
由于該科目覆蓋面廣、記憶難點多、易混淆內容多,萬學海文政治輔導名師結合2011年考研大綱總結出了史綱部分十章的易考點,以此來方便考生在比較后沖刺階段更好的記憶和復習。
第七章 為新中國而奮斗
易考點總結
一、從爭取和平民主到進行自衛戰爭
1、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的方針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對時局的宣言中明確提出“和平、民主、團結”的口號。
2、重慶談判和政治協商會議
(1)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赴重慶與國民黨當局進行談判。10月10日,雙方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確認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同意“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
(2)1946年1月10日,國共雙方下達停戰令。但很快,國民黨就徹底撕毀政協協議,悍然發動全國規模的內戰。
3、全面內戰爆發
(1)1946年6月底,國民黨軍以進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挑起了全國性的內戰。
(2)中國共產黨清醒地估計了國內外形勢,堅決認定,我們必須打敗蔣介石,而且能夠打敗他。
(3)以自衛戰爭粉碎國民黨的軍事進攻。
為了打退國民黨對解放區的軍事進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須和人民群眾親密合作,必須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人,在黨的領導下建立比較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在軍事上,必須采取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原則。
在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一年的時間里,人民軍隊處于戰略防御階段。戰爭主要在解放區進行。
二、國民黨政府處于全民的包圍中
1、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階段
(1)1947年6月底,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2)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
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表宣言,提出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
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陜北米脂縣楊家溝召開會議,制定了奪取全國勝利的行動綱領。
2、從《五四指示》到《中國土地法大綱》
(1)在全面內戰爆發的前夕,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史稱《五四指示》),決定將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的減租減息政策改變為實現“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1947年7月至9月,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平山縣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和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
(3)隨后,解放區廣大農村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習慣稱“土改”)運動的熱潮。
3、第二條戰線的形成
(1)在國民黨統治區,以學生運動為先導的人民民主運動也迅速地發展起來,成為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條戰線。
(2)針對國民黨當局積極從事內戰的準備,1945年底,昆明學生發動了以“發對內戰、爭取自由”為主要口號的一二一運動。后來,學生運動的主要口號便由“反饑餓、反內戰”改為“反迫害”了。
4、人民民主運動的發展
1947年初,內蒙古東部大部和中部部分地區獲得解放。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宣告成立,烏蘭夫為主席。
5、第三條道路的主張
(1)抗日戰爭勝利后,某些民主黨派的領導人物曾經鼓吹“中間路線”。
(2)他們主張:
在政治上,“必須實現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準地主官僚資本家操縱。
在經濟上,“應當實行改良的資本主義”,但不容官僚買辦資本橫行。而實行的方法,則是走和平的改良道路。
(3)他們所提倡的,是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他們所主張的,實質上是舊民主主義的道路。
(4)歷史事實表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
1、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1948年秋,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后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經過三大戰役,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毀。
2、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4月23日,人民解放戰爭占領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之久的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
3、七屆二中全會
1949年3月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方向。
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兩個務必”的思想,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4、《論人民民主專政》
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發表了《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明確指出,人民民主專政是工人階級領導的12以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為基礎的聯盟,而主要是工人和農民的聯盟。
我們還必須利用一切于國計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鄉資本主義因素,團結民族資產階級。但是民族資產階級不能充當革命的領導者,也不應當在國家政權中占主要的地位。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決議和毛澤東的《論人民民主專政》,構成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基礎。
5、第一屆政協會議
(1)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毛澤東在開幕詞中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2)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 國家政權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各級政權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
《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共同綱領》在當時是全國人民的大憲章,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
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第一,帝國主義列強壓迫中國、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從此結束,中華民族開始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本國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的歷史從此結束,廣大人民第一次成為新社會、新國家的主人。
第三,軍閥割據、戰亂頻仍、匪患不斷的歷史從此結束,國家基本統一,各民族人民開始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第四,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度,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前提條件。
第五,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內的執政黨。
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的勝利,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社會在全國范圍內的建立。這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偉大勝利。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