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考研政治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來源:育路教育網 時間:2010-12-09 10:28:25

    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考研政治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資本主義的形成及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矛盾

    一、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

    (一)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

    資本主義萌芽于14世紀末15世紀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現,其途徑有兩個:一是從小商品經濟分化出來;二是從商人和高利貸資本轉化而成。

    (二)資本的原始積累

    1.所謂資本原始積累,就是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貨幣資本迅速集中于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過程。

    2.資本原始積累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進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奪農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奪財富。

    用暴力手段剝奪農民的土地,是資本原始積累的基礎。農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淪為雇傭勞動者。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進行殘酷的殖民掠奪是資本原始積累的又一個重要方式。

    3.資本原始積累的事實表明,資產階級的發家史就是一部罪惡的掠奪史。

    馬克思:"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這種剝奪的歷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寫在人類的編年史中的。

    (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

    資本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對上層建筑的徹底變革提出了強烈要求。17世紀中期和18世紀后半期,英、法等國先后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經過復辟和反復辟的長期斗爭,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進而在資產階級政權的幫助下,實現了產業革命,機器大工業代替了工場手工業,促進了社會生產力和資本主義關系的空前大發展,比較終建立起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二、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

    1.商品經濟是作為自然經濟的對立物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自然經濟,是一種以自給自足為特征的形式。以使用價值為生產目的。

    商品經濟,是以交換為目的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式。

    2.商品經濟得以產生的歷史條件有兩個:一是社會分工的出現;二是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

    恩格斯:"隨著生產分為農業和手工業這兩大主要部門,便出現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生產,即商品生產。"

    (二)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是用來交換的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

    2.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關系,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一切勞動產品所共有的屬性。使用價值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

    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3.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

    決定商品交換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價值。

    4.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類腦力和體力的耗費。價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會屬性。

    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5.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其對立性表現在: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獲得商品的價值,就必須放棄商品的使用價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價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價值。

    其統一性表現在:作為商品,必須同時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寓于使用價值之中。

    (三)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

    1.生產商品的勞動可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具體勞動,是指生產一定使用價值的具體形式的勞動,即有用勞動。它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

    抽象勞動,是指撇開一切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的體力和腦力消耗。它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即,活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2.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同一勞動的兩種規定,即勞動的二重性。

    正是勞動的二重性決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3.具體勞動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它是勞動的自然屬性;抽象勞動反映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它是勞動的社會屬性。

    (四)商品價值量的決定1.商品的價值,包括質的規定與量的規定兩個方面

    價值的質的規定,回答的是價值的實體是什么——凝結在商品中的勞動。

    價值的量的規定,回答價值的大小由什么決定和怎樣決定——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而勞動量是按照勞動時間來計量的。

    2.決定商品價值量的,不是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而只能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3.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隨著部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單位商品的價值量減少,數量(使用價值量)不變;單位時間生產商品的數量(使用價值量)增加,價值量不變。

    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因素有: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

    4.形成商品價值的勞動,是以簡單勞動為尺度計量的。復雜的勞動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簡單勞動。

    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條件下,復雜勞動轉化為簡單勞動,不是商品生產者自覺計算出來的,而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自發實現的。

    (五)價值規律及其作用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經濟規律,它既支配商品生產,又支配商品流通。

    1.價值規律的內容:

    (1)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2)商品交換以價值為基礎,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

    2.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的價格圍繞價值自發波動。

    3.價值規律的作用表現在:

    第一,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第二,自發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三,自發地調節社會收入的分配。

    4.價值規律在對經濟活動進行自發調節時,必然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后果:其一,可能導致壟斷的發生,阻礙技術的進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條件的生產者可能積累大量的財富,而一部分處于不利地位的生產者可能虧損甚至破產。第三,價值規律自發調節資源在社會生產各個部門的配置,可能出現比例失調的狀況,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六)價值形式的發展與貨幣的產生

    1.商品的價值形式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的價值形式、貨幣形式。

    2.商品的交換是以貨幣為媒介的。

    貨幣,是在長期交換過程中形成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3.貨幣具有五種基本的職能:價值尺度(觀念貨幣)、流通手段(實際貨幣)、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比較基本的職能。

    4.隨著貨幣的產生,使整個商品世界分化為兩極:一極是各種各樣的具體商品,它們分別代表不同的使用價值;一極是貨幣,它只代表商品的價值。這樣,就使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發展成為外在的商品和貨幣的矛盾。

    (七)私有制基礎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1.在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商品生產者的勞動具有兩重性;既是具有社會性質的社會勞動,又是具有私人性質的私人勞動。

    2.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構成私有制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3.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進一步發展成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和生產的社會化之間的矛盾。

    三、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意義

    (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第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揚棄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觀點,為剩余價值論的創立奠定了基石。

    亞當。斯密已經認識到了商品的二因素,提出了勞動創造價值的觀點;大衛。李嘉圖甚至已經認識到決定商品價值量的是社會必要勞動量,而不是生產商品實際耗費的勞動量。但是由于他們不懂得勞動二重性,所以不懂得什么勞動創造價值;不能明確區分價值和交換價值,不是從生產商品中所耗費的勞動來解釋價值,而是從該商品所換來的另一種商品包含的勞動量來解釋該商品的價值;不懂得勞動二重性,因此不理解社會必要勞動量是如何決定的。

    馬克思創立了勞動二重性理論,第一次確定了什么樣的勞動形成價值,為什么形成價值以及怎樣形成價值,闡明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在商品價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從而為揭示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為創立剩余價值理論奠定了基礎。因此,勞動二重性理論成為"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第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揭示了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

    (二)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第一,深化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對生產性勞動作出新的界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重點考察的是物質生產部門,認為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才是生產性勞動并創造價值,而絕大部分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屬于非生產性勞動,不創造價值。在當今時代,應當在理論上充分肯定生產性勞動包括大部分非物質生產領域的服務性勞動,它們也創造價值。

    第二,深化對科技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在社會生產和價值創造中所起作用的認識。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關于"總體工人"的論述中,對腦力勞動(包括科技人員和管理者的勞動)給予了肯定,認為這些勞動也是創造價值的勞動,但他重點研究的是物質生產領域的體力勞動。在當今社會,科技勞動和管理勞動等腦力勞動,作為更高層次的復雜勞動創造的價值要大大高于簡單勞動。因此,應充分肯定科技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在創造價值中付出的勞動,在收入分配方面使他們的勞動報酬與其勞動貢獻相對稱。

    第三,深化對科技、知識、信息等新的生產要素在財富和價值創造中作用的認識。應該堅持馬克思關于人的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這一勞動價值論的基本觀點。同時,要充分肯定科技、知識、信息等非生產要素在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生產力發展、增加使用價值和價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深化對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關系的認識。價值創造是價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礎,但價值分配又不僅僅取決于創造。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價值分配首先是由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決定的,體現一定的生產關系。有什么樣的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就有什么樣的分配關系。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09

2010.12

2011考研政治:人民群眾的作用

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考研政治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人民群......

09

2010.12

2011考研政治:資本主義

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考研政治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從自由......

09

2010.12

2011年考研英語沖刺復習注意事項

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考研英語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一、"......

09

2010.12

考研英語做模擬試題的方法

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考研英語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模擬題......

09

2010.12

2011年考研英語做模擬試題的方法

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考研英語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模擬題......

09

2010.12

2011考研英語考前最快單詞記憶法

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考研英語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從開始......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久久亚洲日韩理论AⅤ片 | 精品亚洲成AV片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a级毛一片没码 |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 | 免费一级a一片久久精品 | 中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