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2011考研政治核心知識及典型真題(2)

來源:育路教育網 時間:2010-11-17 10:12:02
    育路教育網整理“2011考研政治核心知識精粹及典型真題”供廣大考生備考使用。
 
    二、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一)物質世界和實踐
 
    1.世界觀與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思維和存在、物質和意識何者為本原的問題;其二,思維和存在、物質和意識的同一性問題。根據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學可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派別。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物質,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唯心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精神,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物質是意識的產物;根據對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學又可以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可知論認為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不可知論認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認識或不能被完全認識的。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歷史唯心主義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典型真題
 
    (2009年單選題第1題)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超過這個范圍便是相對的了,這個范圍是指
 
    A.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
 
    B.物質和意識是否具有統一性
 
    C.物質和意識何者更重要
 
    D.物質和意識何者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更密切「A」
 
    世界是怎樣存在的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聯系的還是孤立的,是發展的還是靜止的?根據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種不同的觀點。辯證法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世界,認為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矛盾;形而上學則主張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否認事物內部矛盾。只有既堅持唯物主義又堅持辯證法才能全面地認識世界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只有達到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內在統一才能有科學的徹底的唯物主義和科學的徹底的辯證法。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其關鍵就在于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正確地解決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實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2.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及其理論意義
 
    “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列寧是從物質與意識的關系上來把握物質的。物質范疇是對物質世界多樣性和統一性所作的比較高的哲學概括。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識之外,可以為人的意識所反映。
 
    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其一,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其二,堅持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論;其三,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主張客觀實在性是一切物質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學物質范疇同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的聯系,又把它們區別開來,從而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缺陷;其四,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
 
    3.意識的起源和本質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歷史的產物。社會實踐特別是勞動在意識的產生和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勞動為意識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客觀需要和可能,在人們的勞動和交往中形成的語言促進了意識的發展。意識從其本質來看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意識在內容上是客觀的,在形式上是主觀的。馬克思指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這表明,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并反作用于物質(2010年多選題第17題)。
 
    典型真題
 
    (2010年多選題第17題)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商務印書館先后出版了多個版本的《新華字典》,除了一些舊的詞條,增加了一些新的詞條,并對若干詞條的詞義給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對“科舉”這個詞的解釋是:“從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為了維護其反動統治而設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備人員的制度”,1992年版刪去“反動”二字,1998版又刪去“為了維護其統治而設”直到2008年版刪去了這句話。一本小字典記載著詞語的發展變化也記錄了時代前進的印證,字典詞條釋義的變化表明人們的意識
 
    A.是客觀世界的能動反映
 
    B.取決于詞語含義的改變
 
    C.隨著社會生活變化而變化
 
    D.需要借助語言這一物質外殼表達出來「ACD」
 
    4.物質和運動,運動和靜止,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
 
    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運動是標志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范疇。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2007年單選題第1題)。一方面,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脫離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設想不運動的物質,將導致形而上學;另一方面,物質是一切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的實在基礎和承擔者,世界上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它的物質主體,設想無物質的運動,將導致唯心主義。
 
    物質世界的運動是絕對的(2006年單選題第1題),而物質在運動過程中又有某種暫時的靜止,靜止是相對的。靜止是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的穩定狀態,包括空間位置和根本性質暫時未變這樣兩種運動的特殊狀態。運動的絕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變動性、無條件性。靜止的相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穩定性、有條件性。運動和靜止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無條件的絕對運動和有條件的相對靜止構成了事物的矛盾運動。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物質運動與時間和空間的不可分割證明了時間和空間的客觀性。時間是指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特點是一維性;空間是指物質運動的廣延性、伸張性,特點是三維性。物質運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的,沒有離開物質運動的“純粹”時間和空間,也沒有離開時間和空間的物質運動。具體物質形態的時空是有限的,而整個物質世界的時空是無限的;物質運動時間和空間的客觀實在性是絕對的,物質運動時間和空間的具體特性是相對的(2008年單選題第2題)。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物質、運動、時間、空間具有內在的統一性。
 
    典型真題
 
    (2007年單選題第1題)“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形象地表達了動和靜的辯證關系是
 
    A.靜不是動,動不是靜B.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C.動是必然的,靜是偶然的D.動是靜的原因,靜是動的結果「B」
 
    (2006年單選題第1題)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這一論斷的含義是
 
    A.變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變,沒有不變
 
    C.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D.變與不變是絕對對立的「C」
 
    (2008年單選題第2題)比較近,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利用一臺粒子加速器,讓兩束原子在一個圓環軌道上做高速運動,發現這些原子自身的時間確實比外界時間慢了。這項實驗進一步證明了作為物質運動存在形式的時間具有
 
    A.客觀性B.有限性
 
    C.相對性D.一維性「C」
 
    5.社會的物質性
 
    社會的物質性主要表現在:首先,人類社會依賴于自然界,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人和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在人類社會產生以后,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還要以自然界為基礎。離開了自然界,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便無法進行,脫離一定的自然環境的社會是不可能存在的;其次,人們謀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活動雖然有意識作指導,但仍然是以物質力量改造物質力量的活動,仍然是物質的活動。僅僅停留在意識或思想的范圍內,人類是無法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比較后,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集中體現著人類社會的物質性。生產力是人類改造自然的物質力量,生產關系是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物質關系。
 
    6.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本質問題的一個基本原理。這一原理的內容包括:其一,世界是統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個;其二,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即世界統一的基礎是物質,而不是某種“始基”的物體;其三,物質世界的統一性是多樣性的統一,而不是單一的無差別的統一。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說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包括意識現象,歸根到底都是物質的表現形態或物質的屬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發展、變化和過程都是物質運動的具體表現,其原因在物質世界自身。正如列寧所說:“除了運動的物質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沒有。”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其理論意義在于,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則都是以此為根據和前提的,從而成為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世界觀。其實踐意義在于,它是我們從事一切工作的立足點,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的哲學基礎。
 
    7.實踐的本質含義、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
 
    其本質含義和基本特征有三:其一,實踐是物質性的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其二,實踐是人類有意識的活動,體現了自覺的能動性;其三,實踐是社會的歷史的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
 
    實踐的基本形式有:①生產勞動實踐。這是人類比較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實踐活動的根本前提;②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③科學實驗。此外,藝術和教育活動也與科學實驗一樣,屬于以生產精神文化產品為直接目的精神文化創造實踐。上述各種形式的實踐都內在地包含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意識的關系,包含著物質變換、活動交換和觀念的轉換。(2010年多選題第18題)
 
    典型真題
 
    (2010年多選題第18題)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危機往往孕育著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經濟危機引發了電氣革命,推動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引發了電子革命推動人類社會從電氣時代進入電子時代,由此證明
 
    A.科技革命是擺脫社會危機的根本出路
 
    B.科學技術是社會形態更替的根本標志
 
    C.社會實踐的需要是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
 
    D.科技創新能夠推動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CD」
 
    8.實踐與人的存在
 
    實踐的本質、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決定了實踐在人類生活中具有基礎和根本地位,實踐構成了人類存在的基本方式。首先,實踐是人所獨有的活動。作為實踐主體的人并非是純粹生物學意義上的人,而是社會的人。勞動實踐不僅創造了人,形成了人類特有的本質,而且只有在實踐中,人類的本質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確證;其次,實踐集中表現了人的本質的社會性;比較后,實踐對物質世界的改造是對象性的活動。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時也在改造著人類自身。總之,實踐是人類不同于動物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會生命的特殊運動形式,是人類的存在方式。
 
    9.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分化與統一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存在的兩種不同形態。這里說的自然界是指獨立于人的活動或未被納入人的活動范圍內的客觀世界,其運動變化是自發的。人類社會是人們在特定的物質資料生產基礎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動形成的各種關系的有機系統。它是在自然界發展一定階段上隨著人類的產生而出現的。人類社會與人的活動不可分離,是人的實踐活動的對象化,是人的對象世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具有客觀實在性,它們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形成的前提,是構成人類社會客觀現實性的自然基礎。人在實踐活動中創造了人類社會,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又反過來影響和制約自然界,不斷改變自然界。
 
    10.人和自然的關系
 
    通過勞動,人類具有了自己的實踐存在方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個有著自身特殊發展規律的部分。在實踐中,人把自然界—既作為自己的直接的生活資料,又作為自己生命活動的對象和工具—變成人的無機的身體。實踐使人從統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來之后,就從總體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賴于自然和社會的物質運動規律。因此,通過勞動實踐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它們的和諧統一,便成為人類必須面對的永恒主題。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對人進行報復”以及“人類同自然的和解”問題。(2010年單選題第3題)
 
    典型真題
 
    (2010年單選題第3題)有一張照片反映的大體意思是這樣的:由于氣候變暖,北極冰蓋融化,致使北極熊無處可去的場景,頗具震撼力。它給我們地球上的人類發出的警示是
 
    A.人與自然的關系成為人與人之間一切社會關系的核心
 
    B.生態失衡已成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轉的趨勢
 
    C.自然地理環境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決定力量
 
    D.生態環境已日益成為人類反思自身活動的重要前提「D」
 
    11.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馬克思主義確認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2008年單選題第1題),就是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社會,也就是把社會生活當作實踐去理解。社會生活是對人們各種社會活動的總稱,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第一,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第二,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第三,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物質生產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造社會的實踐推動著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在階級社會里,階級斗爭構成了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典型真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唯心主義哲學、舊唯物主義哲學的根本區別在于
 
    A.堅持人的主體地位
 
    B.堅持用辯證發展的觀點去認識世界
 
    C.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D.堅持從客觀的物質實踐活動去理解現實世界「D」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17

2010.11

2011考研政治核心知識及典型真題(1)

育路教育網整理“2011考研政治核心知識精粹及典型真題”供廣大考生備考使用。 第一......

17

2010.11

2011考研英語詞匯之讀故事記單詞(21)

育路教育網整理“2011考研英語詞匯備考之讀故事記單詞”供廣大考生備考使用,預祝大家......

17

2010.11

2011考研英語詞匯之讀故事記單詞(20)

育路教育網整理“2011考研英語詞匯備考之讀故事記單詞”供廣大考生備考使用,預祝大家取......

17

2010.11

2011考研英語詞匯之讀故事記單詞(19)

育路教育網整理“2011考研英語詞匯備考之讀故事記單詞”供廣大考生備考使用,預祝大家......

17

2010.11

2011考研英語詞匯之讀故事記單詞(18)

育路教育網整理“2011考研英語詞匯備考之讀故事記單詞”供廣大考生備考使用,預祝大家......

17

2010.11

2011考研英語詞匯之讀故事記單詞(17)

育路教育網整理“2011考研英語詞匯備考之讀故事記單詞”供廣大考生備考使用,預祝大家......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精品中文子幕乱码 | 婷婷激情五月天综合 | 日本又黄又湿又高潮不卡网站 | 宅男宅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福利A∨在线观看 天天国产精品污视频 | 亚洲福利站免费 |